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师范大学 | 培养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坚持“教学为本、本科为本、质量为本”的办学思想,逐步凝聚“唯卓越方能立足”的育人共识,形成“一目标、三阶段、两课堂、四导向”为内核的卓越育人模式:以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为目标,通过“培根、筑基、融通”三个阶段的培养,推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的全育人培养方案,实施“思维导向的通识教育、前沿导向的专业教育、研究导向的教师教育、英才导向的智能教育”为引领的课程体系,为丰富个性的卓越发展提供优质而全面的教育,保障学生成长为全面而个性的卓越人才。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5个。依托一批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学校形成了若干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等5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10个基地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5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总数80%以上,具体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英语、翻译、法语、日语、俄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法学、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统计学、保险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音乐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

学校致力于建设与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一致、充满生机活力的一流本科教育,致力于以陶冶品性、自我发展为导向,将崇尚真理、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明德乐群、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国际视野、反思探究、持续发展”核心素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心系人类文明进步的各领域卓越人才以及引领教育发展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近几年学校多措并举推进本科人才培养,为所有学生成长创造多种机会,推动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构建“培根—筑基—融通”三段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全育人理念制订培养方案,综合素养提升和思维训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重视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设立新闻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金融学-统计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心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翻译—历史学、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心理学、通信工程—教育技术学等10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在全校推行荣誉课程制度,为学生挑战自我、激发潜力提供进阶式的平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所有对学术研究有兴趣的本科生提供参与学术研究的机会并提供资助,使学术研究与创新成为本科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大力推进本科生跨国(境)跨校交流,构建了“国家项目、校级项目、院系项目和学生个人访学项目”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境内外交流平台,制定境外交流资助办法,为学生海外学习和体验多元文化提供更多机会;积极推进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教学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逐步建立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全校性学业引导机制着力构建“体验—认知—志趣—创造”的体美劳教育体系,夯实由课程、项目、实践、竞赛等组成的体美劳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坚毅的品质、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

教师教育是学校的重要办学特色。学校不断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教育理想信念坚定、学科专业知识出众,教育教学素养出色,能够适应并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专家型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为目标。在实践体系上,强化见习、研习和实习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依托我校教师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在养成教育体系上,建设现代大学书院,推动组建跨学科科创团队、搭建文理交融平台,通过优化环境和硬件建设、引入优质中学师资参与师范生培养等措施,开展多种形式养成教育,坚定学生教育职业信仰。学校全面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目前我校共有12个师范类专业通过了认证专家组考查,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全国首家通过中学第三级认证的专业。此外,学校还通过跨国(境)跨校交流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海外研修项目拓展师范生的全球视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