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师范大学丨金融学类、金融学(双学位)、工商管理类专业

华东师大本科招生 华东师大本科招生 2024-07-16


学院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24年成立的大夏大学和1925年成立的光华大学的商科。改革开放以来,华东师范大学成为国家首批(1981年)设立经济学博士点的高等院校,著名经济学家陈彪如开创了中国国际金融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整,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MBA、金融、会计、国际商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等招收专业型硕士,在金融学类(含金融学和经济学)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和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双学位招收本科生。

中国国际金融学科的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陈彪如先生

著名经济学家陈彪如指导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第一批国际金融专业博士研究生

学院科研机构完备、实力雄厚。有陈彪如先生一手创办的国际金融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的中国金融研究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都市旅游与服务管理)、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商务委员会共建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研究基地、上海市高校智库华东师范大学电竞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校管科研平台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等一系列研究机构


学院聚焦人工智能赋能金融创新发展,率先探索培育人工智能金融领域的优秀人才。以全面深化人工智能金融领域人才培养为目标,成立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2024年4月,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第一届理事会全体会议召开,通过聚焦人工智能金融大语言模型实验室建设,强化与政府部门、行业巨头等在人工智能金融领域的深化合作,全面实施AI+金融、AI+管理等学科提升行动打造人工智能金融交叉学科高地,推动人工智能金融领域紧缺高端人才培养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研究领域互补、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0位,其中,教授29人,特聘研究员1人,青年研究员2人,副教授54人,晨晖学者、助理教授、讲师30人。学院拥有一批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欧美名校博士毕业的海归教师。专任教师入选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包括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30人次。


学院注重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聘请一批国内外一流经济学家作为兼职荣誉教授,以合作研究、举办论坛、联合培养学生等形式开展工作。包括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Paul M.Romer,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Francois Bourguignon,美国金融协会会长Iftekhar Hasan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姜纬教授,英国杜伦大学张志超教授,以及交通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周振华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研究员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Paul M. Romer

受聘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学院教师教学质量卓越,有10人次荣获校本科教学年度贡献奖,9人次荣获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奖,2人次荣获宝钢教育奖,2人次荣获明德教师奖。学院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率达到100%。


人才培养

围绕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学院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创造商学新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心系人类文明进步的卓越经管人才,打造以“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思维能力提升”为牵引的卓越育人模式。


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构建了科学完整、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培养体系。学院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质量、奖助学金体系等各方面,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其中,专业教师、青年班主任辅导员、教务员、优秀学生等形成完善的“四位一体”学业指导体系,学院经创营以“专项指导+实践分享+实地参观+跨学科碰撞”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在校学生拥有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推动培养适应全球化竞争、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学院与超过100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与美国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2+2”本科联合培养“3+2”本硕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与人才培养。

学生在日本高校交流访学

AACSB代表团访问学院


专业介绍

学院2024年招生专业分为三类:金融学(统计学)双学位、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作为国家首批本科双学位专业—金融学(统计学),不实行大类招生,毕业后授予双学士学位(经济学学士与理学学士)。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实行大类招生,第一年实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年级结束后,学生根据成绩、兴趣、专长和社会需要等情况,分别进入相应的专业学习。

1.金融学(统计学)双学位

作为2020年国家首批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金融学(统计学)双学位旨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高质量的“金融学+统计学”的高层次人才。双学位专业人才培养以金融学专业课程为核心,以统计学专业课程为特色,以跨专业融合性理论课程与高阶性前沿课程为基础,培养适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创新型复合型金融人才本科毕业并达到双学士学位要求授予双学士学位(经济学学士和理学学士)

2.金融学类(含金融学、经济学专业)

金融学

本专业于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旨在培养具备金融学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金融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广阔全球视野的开放思维能力、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复合型卓越金融人才。专业培养立足国际金融学科底蕴,以新科技融合、AI+金融学科交叉方向,占据人工智能金融制高点的金融人才

经济学

本专业于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强烈使命担当、扎实经济学基础、开阔国际视野及跨学科思维的经济学领军人才。培养特色以“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理念,以基础理论教学、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模式,推动经济理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并开设“数字经济”前沿培养方向

3.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专业)

工商管理

本专业于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12月顺利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旨在培养数智时代下熟悉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具备高远格局、宽广视野、数智思维、扎实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领导型管理英才。培养特色凸显三大导向英才教育卓越导向注重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能力导向重视价值观与领导力培养、前沿导向大力推进数智管理一体化培养。

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

会计学

“重立德、厚基础、善交叉、强能力、扩思维”为培养主线,旨在培养具备数智能力、领导能力、沟通技能和诚信品质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特色在于坚持“国际化、专业化、智能化”理念,注重数智财务、业务型会计与政府审计方向人才培养,形成“数字+”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高地

校企合作签约暨“携程月”活动启动仪式


课程设置

金融学课程设置:《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计量经济学》《财政与税收》《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等核心课程。


经济学课程设置:《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I》《国际经济学II》《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核心课程。


工商管理课程设置:《战略管理》《公司治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分析与战略决策》《管理运筹学》等核心课程


会计学课程设置:《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1)》《中级财务会计(2)》《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大数据税收筹划》《大数据审计》《大数据财务分析》《智能财务》《成本管理会计》《商法》等核心课程


金融学(统计学)双学位课程设置:《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财政与税收》《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国际投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Python与金融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等核心课程。


毕业去向

学院各专业紧密对接社会需求,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合力,促进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97%以上国内外升学深造占比46%,其中,境内升学占比30%,境外留学占比16%。境外出国深造,录取院校包括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境内升学院校主要为本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

优秀学生代表张梅兰,2020届金融学本科生

直升北京大学读研,国家奖学金获奖代表

(《人民日报》2020年5月4日报道)

选择就业毕业生主要任职于各类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毕业生在金融机构的就业人数占到50%以上。



图文来源 | 经济与管理学院

排版 | 王欣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