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油人物采访】第三期 《走进“双创之星”,培养创新能力》|出彩的机器人团队

2016-04-18 团团菌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团委



大家好

这里是

【 广 油 人 物 采 访 】


第三期





♢ ♢ ♢


采访主题


走近“双创之星”

培养创新能力




采访对象


柯文德教授及其团队成员


柯文德教授是我校电信学院的副院长,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理论和应用机器人的技术研究。于2014年,成功申报了广东省云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在2015年4月成立了茂名市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就业,柯文德教授带领的团队积极搭建创业平台,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带动十名毕业生就业,并且开发出扫地机器人,智能信息头盔,光立方等一系列产品,今年被评为茂名市的"双创之星”。




采访目的


为祝贺柯文德教授获得茂名市“双创之星” ,特定于2016年4月16日与柯文德教授面对面采访,分享柯教授的成功经验及对学生的建议,让广油学子虚心学习,特此采访。



下面是采访视频

(视频较长,建议wifi下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94ij986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对柯文德教授进行采访



- 1 -


问:


先祝贺柯教授获得茂名市“双创之星”,对于此项殊荣,柯教授您觉得您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答:


其实我们做技术开发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了解当今社会对我们这种技术的需求,同时是我们对这一方面的积累到怎样一种程度。一方面,因为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机器人的技术,机器人在国民经济担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包括特种行业比如石油化工、矿床、抢险救援;还有在一些自动化的生产线比如汽车生产线都大有用途;以及在家庭服务比如扫地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也有需求。所以,在大环境下,科学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在研究机器人上做了大量的前期积累,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例如我们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定位就是为石油化工提供特种机器人,但是机器人很多技术是相通的,包括运动控制技术和路径规划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我们前期一直在积累,现在就把它们整合起来应用到特殊的环境之下,也应用到民用等其他行业之中去。基于上述种种的原因与需求,使得我们拥有“双创之星”的评审条件。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学校、市政府和很多部门的支持,才使得我们有这样的机会。




- 2 -


问:


面对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特别是科技创新,柯教授您对我们大学生应如何对待科技创新有何看法?



答:


现在的大学正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其实如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只是有扎实的知识理论,同时也要在工程领域有特别的能力。比如在我们学校有一个专业:电气卓越工程,这个专业培养既动手能力强,理论体系又扎实的人才。这些人才要比普通的本科生更能适应公司企业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同学也要面向这些要求来提高自己,不只是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自己的动手能力、系统工程开发能力及研究能力,要有所创新,有所参与。所以希望学生能够参与到科研项目当中,如公司的兼职等工程开发项目。以便提高自己的整体的能力。







- 3 -


问:


大家都知道,柯教授还创立了广东省云机器人(石油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中心的领导人物,您是如何发挥您的领导作用的,又如何让团队发挥最佳状态,得出优秀研究成果?



答: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而且要对目标有一个真切的追求,我们不是为做一件事情而做,而是通过实现目标来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的效率。有了目标,才能有想法,才能组织大家一起做事;其次,我们需要一个好的规划与远景。一个大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的周期完成。比方说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是结合我们的能力来做一个安排的:我们已经有能力做一个扫地机器人,那就可以组织同学来做这一件事,而对于有困难的工作,可以放到后面来做。这些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另外,在组织学生工作时,我们是抱着一种既能够为中心创造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工程能力的态度。这样的话,学生就有热情,能够一心做事情。







- 4 -


问:


想必有很多同学都想参与柯教授您的团队,那您对团队成员有何要求?


答:


第一、专业知识关联性比较大或直接专业的学生;第二、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的学生,体现在他们敢于去想事情和解决问题;第三、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每做一件事或一个研究成果都是通过整个团队的努力实现的。比如我们的抢险救援机器人,包括机器结构、电子控制、程序设计及其他一些部件,那么我们大概有四个同学在做这件事,每个同学都有分工、讨论交流,而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不足的地方要进行互相的帮助。具有合作精神的人首先是一个心胸开放的人,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就像一种思想通过传递之后变得更加成熟、可靠;第四、是一个刻苦努力的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而不是三心二意,要足够勤奋。




- 5 -


问:


如果参与到研究团队,科研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那我们学生应该如何兼顾学习与科研?


答:


两者并不冲突,并且还是相辅相成的。例如,电子专业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可以结合到电路板设计的工作当中的。完成一个项目研究成果的重要前提是并不会因为学习而影响我们做研究,更不会因为研究而影响了学习,学习好,研究的效果更明显。我们要做跟我们专业相关或直接的工作,这样才会形成一种互补。而在这个前提下,它能够激发同学记忆思考问题,从而把理论知识学得更精深一些。还有一点,如果理论课程很多,要学会合理得利用时间做相关研究,比如晚上、周末等课余时间。




对了

咋能少了机器人呢?


部分机器人特写



优必选机器人


优必选机器人重1.65kg,身高398mm,宽长196mm,厚度113mm,全身共有16个伺服舵机组成,手部每边3个,腿部每边5个。在电脑端进行软件编程设计,实现对机器人的智能控制。




新松工业机器人


采用高刚性加长型轻量手臂,最大工作半径3m,机械结构紧凑,精致,稳定。具有运功范围广,运动性能好,可靠性高的优点。通过编程实现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最大化,满足智能化生产。该机器人尤其适合高负载高效的长距离打磨、焊接、搬运、上下料、码垛等制造领域,能适应恶劣生产环境,代替人工生产。




对团队成员进行采访




- 1 -


问:


在比赛准备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答:


在比赛中,我们都是一般都是小组和老师一起讨论确定作品要实现的功能、进度计划,最后分配任务,

做作品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技术瓶颈,老师给予意见和指导,

大家一起商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我们基本上每周都要开一次实验室会议,就大家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 2 -


问:


对你们来说,云机器人研究中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答: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它的成长,从当初一个小实验室到现在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里边凝聚了多少老师和小伙伴们的汗水和努力,这不仅仅是一个科研的平台,更像是一个家,早出晚归,除了去上课就是去实验室,在这里的时间比在宿舍要多很多。




- 3 -


问:


你们当时加入团队的初衷是什么呢?


答:


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不辜负我们热爱科技的兴趣,实验室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多种可以锻炼自身的机会给我们,我们在项目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拓展我们的知识面。






- 4 -


问:


一个团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你们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吗?


答:


我们实验室的柯老师是我们最敬重的老师,他不断地监督指导我们,对我们的学术研究有方向指引的作用,让我们快速的成长,也是他不懈拼搏的精神,一直影响、鼓励着我们。




- 5 -


问:


在机器人的科研和创新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


我觉得是有两点比较重要,一是基础,只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把基础的东西、把本分的东西先做好才让你有那个能力做到创新,否则只能是空谈创新;另一个是新颖的设计理念,这个来之于你的思维和见识,因为IT行业代表着世界最前沿的理念,所以平时有空多了解互联网前沿的东西,比如看看外国一些新颖的东西,不知不觉中,这些习惯在影响着你的眼界和做事的思维。




- 6 -


问:


是什么让你们一直坚持于机器人的科研和创新?


答:


主要是兴趣,做什么事都要有兴趣才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这是在你遇到困难时让你不轻易放弃的动力;其次是责任,若果说兴趣是驱动你去做一件事的最原始的动力,那么责任就是监督你去做好一件事,对自己负责,对团队负责是,对未来负责。






- 7 -


问:


对师弟师妹有何建议?


答:


给一个比较中肯的建议就是: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思考大学四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人各有志,不管你们选择什么方向,永远要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如果你想成为某领域的佼佼者,那么永远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




最后

柯教授给出了

对学校的建议和给我们的寄语


我们现在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之中,我们的同学们,也要不断去培养自己的工程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结合我们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来不断地开拓创新,也希望我们的学校,在这些方面予以更多的支持。我们学校目前正处在向应用型本科大学转型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的同学也要紧紧把握这么一个机会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为我们学校,为我们自己的事业,付出更多努力,做出更好的成果。



第三期就到这里了


敬请期待


第四期


---------------------

近期热门文章查看(点击下方文字进入文章页面):

1.【广油环艺女生说】我在云南呆了十二天,想发十三天的呆

2.【2015广油之星年度盛典】这里,一直等着你们“摘星”

3.【榜样力量】音乐学(师范)13-1班团支部荣获全国示范团支部

4.【广油人物采访】第一期《四年辛劳,成就斐然》|材料学的新突破

5.【攀登计划】我想你,更不能错过你!

6.【攀登计划之表情包】What!你竟然把攀登计划的活动通知做成了表!情!包!

---------------------

采访记录和文稿编辑: 李玉婷、梁伊君

照片和视频编辑:陈伟基

页面排版编辑:黄福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_^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团委

化工学院团委


欢迎来稿 gytw509@163.com新浪微博@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团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