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奉贤超过19500名党员主动“亮身份” 就地报到护家园、奔赴一线扛责任

上海奉贤 2022-04-11
关心奉贤大小事,关注“上海奉贤”一手掌握!

“收到,保证准时到达!”4月3日,在收到第二天早上4点半到核酸检测点位集合的通知后,85后党员王丹青在志愿微信群里发出了这句话。自王丹青向社区报到以来,就一直在西渡街道五宅村支援,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这段时间,像王丹青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自“党员动员令”发出以来,奉贤区已有超过19557名在奉党员主动“亮身份”,以线上线下方式向所在社区报到,听从调度奔赴抗疫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行动诠释初心与使命,助力村居筑牢防疫堡垒。


“我是党员,向社区报到”


“富姐,明天有什么任务呀?”有7年党龄的富志霞拥有丰富的志愿经验,曾到各个社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3月28日,富志霞又通过“先锋上海”小程序向所住的金汇镇乐苑小区报到,并集合小区里的党员群众,组建了一支17人的志愿服务队。


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派送药品蔬菜等物资、和居委对接每日任务、在微信群里分发任务……繁忙的工作让富志霞倍感充实,“虽然我搬到这个小区只有短短一年,但作为党员,我也想为身边的邻居多做点事。”在富志霞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充实到队伍中,并亲切地叫她“富姐”。每当富志霞在微信群里发放任务,大家总急着“抢单”。


而在南桥镇,党员钱雷率领的翼枭青年志愿服务队,用科技力量为基层抗疫减负。钱雷和伙伴们研发出的“码上有”核酸检测预约系统,只需把身份证放在读卡器上一扫,就能在连接的电脑上显示对应核酸码,工作人员只需点一点鼠标,就能打印出核酸码,整个过程只需15-20秒。


“在防疫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老人需要志愿者代为登记,有的因为手机屏幕亮度等原因造成扫码不畅,志愿者们也因此增加了许多工作量。”钱雷说,这套专门系统可以提升核酸采样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志愿者和排队等候者的压力。目前,“码上有”系统已在南桥镇、奉浦街道、四团镇等多个街镇铺开,将陆续在全区推广使用。


为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柘林镇在各核酸采样点位成立了20个临时党支部。每个临时党支部分设“红色代办”服务站,就地报到的红色代办员们整天忙忙碌碌的,为封控区域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庄阿姨,你明天是不是要去医院做血透,需要帮忙吗?”54岁的庄阿姨是一名需要血透的患者,正当她为出行就诊犯难时,就接到了柘林镇新塘村“红色代办”服务站的电话。原来,经过信息摸排后,就地报到的红色代办员发现庄阿姨有到定点医院定期治疗的需求,就立即上报给镇疫情防控办公室,经沟通协调后帮助开辟了应急就医渠道。


夜里,红色代办员王珏、蔡曌回上门把庄阿姨接到医院就诊,并全程陪护。等他们把庄阿姨安全送回家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单位继续工作,彼时已是深夜十二点了。


“我们是来接大家回家的”


“大战大考,党组织作用必须彰显;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冲得上去;危难关头,共产党员得豁得出来!”


3月27日傍晚,正在社区分发抗原检测物资的张淳,接到了区民政局的紧急征召,他将加入新成立的核酸检测异常人员转运专班,受命区外转接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还是预备党员的张淳,二话不说主动收拾行李前去报到,在最需要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今年1月初,张淳通过其工作的交能集团报名成为机场防疫志愿者,在浦东机场工作了一个月。已经熟练掌握的疫情防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给了张淳再次出征的底气。“我们的转运任务,就是第一时间将已经康复的病人从市区的各大医院接回来。”


“我们会安排好的,请大家不要担心。”这是张淳在转运车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除了要随车做好现场沟通协调和安排调度,张淳还要做好被转运人员的政策解释和情绪安抚。“被转运人员各种各样,年龄跨度也很大。”志愿者们主动帮忙拿行李,拥抱安抚年幼离家的孩子。“因为我们很多志愿者也是把孩子丢在家里,夫妻两个一起上前线的,看到这种情形总是忍不住的。”


构成复杂的转运人员、分散的隔离场所、相对有限的转运车辆和人手、归来后的再次观察期……种种因素都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但他们却并不希望工作得“轻松”。“我们的任务越重,其实我们越开心。因为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治愈了。”


“小区最美的抗疫家庭”


“是党员,关键时刻就要站出来。”一大早,区国资委机关党支部副书记郑义千,就和妻子、女儿来到居委会,穿戴好防护装备,引导居民有序排队做核酸检测。从清晨6点开始持续奋战6、7个小时,小区几次全员核酸检测,次次如此奔忙,郑义千一家被居民们一致称为“小区最美的抗疫家庭”。


作为一名退役老兵,郑义千平时就是社区里最活跃的那批志愿者,妻子季志明更是社区里的热心骨干,没少帮着居委会忙前忙后。而这几天冲锋战斗在防疫工作第一线,让郑义千对防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我们志愿者比起来,我们的医务人员、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更加辛苦。”


“谢谢大家理解,谢谢大家配合支持。”这段时间里,郑义千夫妻俩轮流拿着小喇叭,不辞辛劳地在小区内进行防疫安全宣传,协助居委维护现场排队秩序,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登录“健康云”,认真当好小区居民的临时“快递员”。一天忙下来虽然累得腰酸背疼,但他们始终没喊一声累,没叫一声苦,反而每次都在感谢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能够在疫情防控中尽自己一份力而倍感骄傲。


“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小事情,在这过程中我们党员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郑义千表示,以前可能没有太多机会进行互动的邻里,这次疫情期间也建立了沟通和联系,“我们心和心之间,走得也更近了。”




   记者:金丽娜 傅潇瑶

编辑:王鹏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