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暖了冬季丨“咸肉”是冬日的狂欢
记忆中的小时候
随处可见各种手艺人
他们用精巧的手艺
制作出各种精致美观又实用的东西
制作出各种令人垂涎的美食
不但温暖了寒冷的冬夜
也温暖了人心
这些东西看似简单
却需要一些耐心去等待
如今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
人心日益浮躁
很多传统手工艺都慢慢衰落了
甚至已经消失
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老手艺”
是中国文化的沉淀
诠释了真正的“匠人精神”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如何用传统手艺
温暖了冬季、惊艳了时光
春笋上市的时候,沪上许多人家的窗户里,飘出“腌笃鲜”的味道。这鲜香主要来源于沸汤里的咸肉;除了“腌笃鲜”,还有一种可做主食的菜饭,即本地人所说的“咸酸饭”,也离不开咸肉。饭熟肉酥,揭开锅盖,扑面的香味能把人熏倒!实在偷懒的做法,腌制好的咸肉只需切成片,铺在去皮后的土豆上一蒸,撒上一把葱花,竟也是一道“硬菜”,土豆完全吸收了咸肉的鲜香,酥软之后,非常下饭!
在奉贤本地农家,咸肉从大雪节气前后开始腌制,可以吃到来年春天,这“咸肉”,可谓是冬日里的狂欢!
大雪节气之后,天气越来越冷,温度特别适合腌咸肉。奉贤不少村民依然保留了老民俗,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将新鲜的猪肉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灯塔村,村民老张一大早就买来一大块肥瘦相间的猪腿肉,准备腌制鲜肉。首先轻拍大盆里的猪肉,撒上食盐后轻轻揉搓,均匀地抹满整块肉,再揉上炒好的花椒,香叶等,淋上少许白酒,用石块在缸里压上四五天,中间翻缸一次,腌后用细绳一一串起,挂在晾衣架上晾晒。
等到咸肉表面干燥,香味溢出,就可以拿来烹制佳肴了。正赶上春笋上市,招呼儿女携家带小而来,未进门便闻到了腌笃鲜浓浓的香味。热热闹闹吃饱喝足,小辈们回家时手里拎着沉甸甸的马甲袋,自此冰箱里的咸肉可以“细水长流”上好几个月。
村民们宅前屋后菜园里,自己种的青菜也打了霜,此时正是做咸肉菜饭的好时候。青菜在井水里漂洗干净,再细细切碎。咸肉也要均匀切成块,放在热水里焯一会儿,再用清水洗一遍。
土灶头柴火燃起,锅里油热起来,老张就开始掌勺烹制咸肉菜饭。一整篮青菜倒入,灶头间立刻烟雾弥漫,张志明利落地拿起铲子快速翻炒,随后加入腊肠、咸肉继续翻炒。肉微微变色后就倒入事先浸泡好的大米,米粒和青菜咸肉搅拌均匀,确保不粘锅就可以盖上锅盖闷煮。
这锅“咸酸饭”做得好不好,闷煮的水是关键。“大米和菜拌好以后,放一点像瓜皮一样薄的一层水,就是米朝上一点点,相当薄的一点点水,我们乡下就称作果皮水。”老张透露着秘诀。
二十分钟后,这一大锅咸肉菜饭就大功告成了。锅盖一掀开,菜饭的香气就弥漫开来,寒冷的冬日,一碗热腾腾的咸肉菜饭,吃得香甜,暖在心里。
不过,随着市民“菜篮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较多的场合,咸肉还是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人们讲究养生,听说咸货吃多了,血压容易高,对身体不好,腌制的食品就少了许多,但是,偶尔吃一次,会让人顿感无比幸福,原因在于这咸肉的味道绵长、难忘,与生活中许多微小、暖心的细节一样,已经沉淀在人生岁月的长河里。
饭桌上,方正油亮、红白相间的刀切自制咸肉,真让人意犹未尽……这场冬日的狂欢终究会引来众多人的参与。
看到这里
您是不是也想念起
那一口咸鲜香甜的“咸酸”肉香了呢?
您还知道有哪些“老手艺”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说不定下一期
小编就帮您去“探访”一下哦
记者:凌姗珊、乔欢
策划、编辑:凌姗珊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