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家庭医生日丨家医团队每月上门帮配药,为老年签约居民提供更有温度的家医服务

上海奉贤 2023-07-02

今年的5月19日是第13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当前,在健康上海建设进程中、在分级诊疗制度构建中,家庭医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越来越多居民签约家庭医生,越来越多服务功能在家门口实现,越来越多的居民接受并信赖家庭医生。在一些老旧小区,不少家庭医生团队为了满足更多老年签约居民的需求,还主动跨前一步,提供了更多有温度、有显示度的家医服务。



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在古华”家庭医生团队就是如此。其签约的2000个居民中,有1300人都是60岁以上的重点人群,需要慢病管理的老年人更是占了半数以上。为了让这里的老年居民少跑路,这个家医团队决定多跑路,每月一次到社区服务老年签约居民,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看到病配到药。


这个月的服务日当天,早上8点不到,“医在古华”家庭医生团队的队长王师膺早早赶到古华居委的老年活动室。尽管外面下着雨,屋里早已等候了好几位老年居民。见王医生和护士们在屋子里简单准备好,她们便急着坐下要测血压、问诊了。


期间不断有老人陆续进屋,他们大部分都有着基础疾病,需要测量血糖、血压,由家医团队的护士在健康管理卡上登记后,老人们会发到一张号码牌,等候就诊配药。没半小时,居委准备的50张号码牌竟领完了,此时老年活动室里已坐满了一屋子的居民,王师膺桌前也围了一圈老人。



在这个老小区里,大多都是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能走到老年活动室,甚至是很多老人能步行的最远距离。自从上次体验到这样的家医服务后,老人们都盼着这一次的到来,今年73岁的张锦芳早上6点半就等候在这里了。“王医生想的这个办法倒是蛮好的,为老人服务,像我这样有糖尿病的走起来路,虽然走得动但是走起来很慢,走不快没力气,这样就方便好多了。”


谈及家庭医生王医生时,居民老邵感动不已,“王医生态度很好,来这里服务我们老人工作量真的很大,每个人要取方,开方子又要结算,配药配好了以后再送过来,真的很不容易。有时候还要给我们弄讲座,宣讲健康养生的知识,我们古华的居民都很信任她!”




上午坐完诊,王师膺和团队还要趁着午饭时间回到单位,将收上来的医保卡分袋,再仔仔细细地帮每位老人配好需要的药品,一人一袋打包好,下午再到活动室里,将药一一分到老人手中。狭小的活动室里,挤满了前来领药的老人,每拿走一份,王师膺忍不住还要再叮嘱一次。


她告诉记者,第一次来这里时,他们在活动室里足足坐了一天,80多位老人挨个儿看病配药,她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老人有这样的需求,但她觉得,她是来对了。



过去,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迁址前,这里的居民前来配药就医还不算太远,也有公交直达。搬迁后,不仅距离远了,交通也有些不便。在一次给签约居民就诊时,一位80岁的老人触动了王师膺。“他们是两个老人相伴走到我们社区来配药,结果配好药后,年纪大的那位老人找不到同伴了,因为找不到同伴他也就不知道回去的路怎么走,我听到之后就觉得很心酸,也很真实地感受到,到这里来配药对他们来说很不方便。”



于是,王师膺便萌生了到小区里给老年签约居民提供配药送药服务的念头。“我想是不是可以在这个小区里面有这样一项服务,每个月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在这里坐着,为这些老人配配药,帮他们把药配好再送过来,那么他们就不用那么辛苦。”有了想法后,王师膺第一时间和团队的护士们商量,大家一拍即合,借了居委会的一间老年活动室,带着装备“摆起了摊”。



经过了第一次的尝试,王师膺发现在就诊中许多老人因为不方便到社区配药,不规则服药、多服药、不能及时调整慢病药物等问题层出不穷,看到老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王师膺也更坚定了团队继续服务的决心,“希望通过我们家医团队的服务,能更好地成为老年签约居民健康管理的守门人,让这些老年居民们感受到便捷、贴心的同时,提高他们对于自身疾病认知,强化对自身慢病的健康管理,提高生活质量,更信赖我们。”


记者:吴口天 石浩南

编辑:凌姗珊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