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种鞋它虽然老派,但一针一线载满了老奉贤人的时代记忆→

上海奉贤 2024-01-14

露珠冷寒而欲凝结

放出微微寒光

“寒露”之名由此得来

寒露过后

寒露如玉,夜凉似水,天气开始转凉

但是一双新布鞋

却足以驱走整个冬天的寒冷

现在随着这种传统手工

在大众眼中逐渐退却

会做布鞋的人越来越少

穿布鞋也时尚不在

但小编相信它带来的爱与温暖

绝对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

而变淡半分!


近日,庄行传统布鞋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八批奉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布鞋制作技艺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践行与规范。有着脚踏实地、稳步开拓的美好意义。脚穿千层底,跨越百重山。许多人的时代记忆里一定都有一双带着温度的千层底布鞋。但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的进步,这项曾经在庄行古镇上的传统手工艺,现在正面临着产量低、人工贵、成本高的困难,濒临失传。

庄行古镇地处奉贤西部,由于明代禁止老百姓穿靴,因此千层底布鞋成了老百姓的必需品。在庄行古镇街道的青石板路的两边,民间涌现了众多的制鞋高手。在鼎盛时期有15—16家的鞋铺。五十年代几乎每个家庭,小到十五六岁的少女,大到六十开外的老妪人人都会纳制千层底。农耕休闲之余剪制底样、填制千层底、纳鞋底、剪裁鞋帮、缝制鞋帮、绱鞋、楦鞋、修整抹边。纳制出一双又一双款式新颖、花色不一、用料不同、鞋底花纹精致的千层底布鞋。

1958年至1983年是整个庄行千层底布鞋纳制技艺的鼎盛时期,由于当初私人无法经营,公司合营在现在庄行东街的26号由杨慎喜作为负责人带头,成立了庄行古镇鞋铺。把零散在外的所有鞋匠聚集在一起。教会他们统一鞋样、统一工艺,结合那个时代的百姓需求,给奉贤和庄行的周边居民带来一双又一双的千层底布鞋。

一双布鞋需要10道工序:第一道、剪制底样。第二道、填制千层底。第三道,纳鞋底。第四道,切底边。第五道,剪裁鞋帮。第六道,熬制浆糊。第七道,缝制鞋帮。第八道,绱鞋。第九道,楦鞋。第十道,修正、抹边。

顾名思义,千层底是由许许多多层棉布,层层叠叠纳制而成,因为这样可以增加鞋底的耐磨性,人们为了表达布鞋的制作技艺纳制层次多,而又耐穿,因此寓意它为“千层底”。

每一双千层底布鞋实际需要两百多米棉索,三千多个一针一线,纯手工72小时,纳底行数62行,不得有误差,纳底针数650针,误差不超过3针,绱鞋针数96针,误差不超过2针。

如今,传承了一百多年的庄行千层底布鞋纳制技艺,在国家弘扬老字号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国匠人匠心精神的大背景下,这门技艺又迎来了新的春天。2016年,应邀参加中国义乌旅游商品博览会;2017年,应邀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2018年,应邀参加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













庄行千层底布鞋纳制技艺传承至今,在庄行古镇上还留存,是和我们的匠心精神以及热爱中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文化熏陶分不开的。从以前每个人的必需品到今天老百姓的健康产品,人们对手工布鞋的舒适度、透气性、吸汗性、环保性以及对健康的帮助越来越喜爱,越来越了解,市场也会越来越大,相信未来一定会让这传统制作技艺焕发活力。














报送:张子悦(庄行镇)

编辑:戴君文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这种鞋它虽然老派,但一针一线载满了老奉贤人的时代记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