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丨周松:福田心耕

上海奉贤 2024-01-14


历时半年,足迹踏遍奉贤,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百人融媒采访活动终于结下硕果。市作家协会散文组作家、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家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各行各业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位新奉贤人。“上海奉贤”公众号推出专栏,讲述他们选择奉贤,扎根奉贤,与奉贤共成长的动人故事。

站如松,人如其名,是周松给我的第一印象。出现在我眼前的他,穿着橙色衣衫,身姿挺拔,颇具军人之貌,在绿色稻田的照映下显得阳光明朗。


他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坦言:“很多人第一次见面会以为我是军人,其实我不是。”


来自安徽农村的他,从小热爱学习,一直担任班长,高中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成为乡邻间的骄傲。或许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笃信,也或许是受到父亲早年经商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周松并没有选择担任一名体育老师,而是注册公司,白手起家,自主创业。


从2009年捧着黄页电话号簿找客户,到2012年正式落户徐汇,周松带领他的团队,凭着一股子闯劲,有知识、懂专业、能创新,成为同行业的翘楚。公司业务稳定后,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牢记入党初心,为人民服务,致力于公益服务。


虽然当年的教师证被压在了箱底,可是对孩子们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始终萦绕着他。2020年4月,因为“想做一个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因为“乡村振兴”,周松与同伴一起踏上了奉贤这片陌生的热土。


有缘千里来相会,吸引只是刹那间。清澈的河水、纯净的空气、广阔的农田、淳朴的民风,令周松在第一眼看到迎龙村时就爱上了这里。儿时河边嬉戏、田间劳作的画面一一浮现,记忆重合了,变得愈加美丽。


周松的到来为迎龙村“又见炊烟”景点添上了个新名字——“小森营地”。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周松和他的小伙伴们巧手巧心,危房改新屋、平地起农灶,在一片农田里打造出一个崭新亮丽的营地。


滚烫的烤炉、洁白的帐篷、如茵的草坪,每一样都可带来原生态的生活体验。周松向我介绍活动室时,刻意停下脚步,敲了敲红砖凸现的墙壁,告诉我这曾是间倒塌的破屋。无法想象时尚温馨的咖啡屋前身竟是猪圈。


一窗之遥,夕阳沉醉,景色如画。当目光停留在“小森农场”的指示牌时,周松推开了通往前方的木门。无垠的田地里,果蔬品种繁多。他说要让每一个来这里的孩子知道庄稼的宝贵、农人的辛劳。


乡创未来。周松将目光深情地停留在迎龙村,虽然他初到奉贤,他的行程刚刚起步,但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一次乡间的路过、每一声与村民的问候、每一间屋舍的改造,他都悉心顾及村民们的习俗和感受。为了避免冒犯村民们对门的忌讳,他宁可多筑一道墙;村民们也视他为家人,特意种上甜芦粟,协助他建设营地。


点点滴滴皆心意。周松的微信名是:福田心耕2035。他说想探寻一条乡创之路,让更多的人能在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让孩子们寓教于乐,传承红色基因。十五年不长,选择奉贤,选择未来。周松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撰稿:陈丹洁

编辑:王鹏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丨周松:福田心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