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灯”、乾隆龙袍、西周折觥……奉贤博物馆这个夏天又有重磅展出!
6月18日上午,“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在奉贤博物馆正式开幕。奉贤区委书记袁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培荣、区政协主席陈勇章,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孙小兵,副区长王淳、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游海洋等共同开启精彩展览。
中国古代科技文明自远古时代开端后,不断积累,历经数千年的持续发展,至明代中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碳化稻、汉麻纸、汝窑瓷、青铜盘……“巧同造化”展览从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大海中精心撷取了几片浪花,为更多观众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提供一个窗口、架起一座桥梁。
本次“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共展出来自全国30余家文博单位的124件/组展品。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交互式动态演绎、沉浸式Box空间体验等方式,分“天地造物”“溯古撷珍”和“灿若星河”三个单元,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数千年的中华科技文明走廊,让大家在丝绸的华美婉约、青铜器的庄严浑厚、纸张的轻柔朴质、瓷器的光彩流转与建筑的巍峨奇巧中,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深邃与深厚。
“我们高台地处丝绸之路中部,我这次带来了4件有关丝绸的文物。”高台县博物馆馆长赵治瑞告诉记者,他们这次出借的馆藏文物是魏晋时期的“彩绘剪布图壁画砖”等,不仅颜色鲜艳、人物栩栩如生,还代表了古代丝绸纺织相关技术的发展。来自福州市博物馆的一件重量级展品,名叫“烟色镶金边绉纱窄袖上衣”。据福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张玉霖介绍,这件文物出土于福州北郊的一座南宋古墓,从它的名称可知,“烟色”指染色,“镶金边”指工艺,“绉纱”是质地。“这是体现了南宋时期最高水平的丝织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次我们在展厅内有一组文物,大家是可以用手去触碰的。观众可以在眼睛观看的同时,用手的触感去领略我们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奉贤区博物馆馆长张雪松介绍道,除珍贵的文物展品之外,奉贤博物馆还为观众提供了多元丰富的社教活动和互动体验装置。观众可以在展厅亲手触摸数千年前的盘龙城遗址陶器碎片,想象商代先民制作陶器、刻画花纹的场景,用指尖的温度感受千年前水、火、土的交融;也可以参与“小小讲解员”“妙手匠心”等不同体验活动,尝试深入了解展品背后故事,亲自动手还原古代匠人的神奇手艺;更可以通过“智·游”STEAM系列活动,接触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微观世界探秘等科学项目。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方式,感受中华科技文明发展的灿烂辉煌,体会古代与现代科技交融碰撞的火花。
据了解,本次展览展期将从6月18日起持续至10月18日。期间,展厅还将持续更新展品,数件“国宝级”珍贵文物会先后来奉。其中包括有着“中华第一灯”之称的西汉长信宫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皇帝龙袍、宝鸡周原博物院的折觥(gōng)等重磅展品。
开幕仪式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签约,奉贤博物馆与宝鸡周原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福州市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签约,未来各方将在文博展览、文物保护及社会教育等多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文博事业更好发展。
记者:傅潇瑶
通讯员:梁晶晶(奉贤博物馆)
编辑:王鹏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