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亮:搭帐篷露营宜疏不宜堵,城市治理的核心应是服务于人

公共治理 2022-08-12

城市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治理导向,满足市民的需求,而不是反过来抑制人们的合理需求。

2022年5月15日,北京,正值周末,市民在石景山区的首钢园搭帐篷野外露营。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疫情期间,帐篷热了,露营火了。在很多城市防疫要求足不出市的情况下,在公园绿地搭帐篷露营成了都市人憧憬“诗和远方”的热门选择。露营可以拉动消费需求,还能疏解人们疫情下的心理压力;但同时,搭帐篷露营对公园草坪养护、垃圾清理、噪音扰民、公共安全等方面给公园管理和城市治理带来了挑战,另外,四处“安营扎寨”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要求,让各地政府部门头疼不已。毫无疑问,露营对很多城市而言是一种新挑战、新课题。


一些城市实施了“一刀切”做法,禁止在公园绿地搭帐篷。也有许多城市出台公园帐篷管理规定,进行区域分类管理,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解决草皮保护、垃圾清运等问题。比如,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在公园城市的指引下进行试点,推出了《成都市公园(绿道)阳光帐篷区管理指引》。此外,南京、深圳、广州等地也在开辟城市公园露营空间,为人们远足踏青和户外活动提供服务。


面对露营提出的各类挑战,城市治理如何应对和转变?是堵还是疏?如何平衡安全和发展的关系?6月17日,笔者做客央视《新闻1+1》,探讨《火起来的露营,如何继续火下去?》。

(查看原视频请在浏览器中打开下方链接:)https://tv.cctv.com/2022/06/17/VIDE7D1HBAGeudOvkEhYmUSG220617.shtml?spm=C45404.PLCcHnO0TNnZ.EfYEA7ucEeUS.1

我们认为,解决露营问题的核心是宜疏不宜堵,增强城市服务意识和治理能力,而不能一味苛求人们的文明素养。



1
宜疏不宜堵,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

叫停露营是最简单也最无能的懒政行为。城市治理不能走极端,要么一禁了之,要么一放就乱。城市发展要随需而变,根据发展需要进行治理转型,如此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发展脉搏。因此,对露营要坚持宜疏不宜堵的治理原则,毕竟市民的休闲消费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会日益增长和趋于多元化。另外也要对露营进行合理约束,避免露营导致所谓的“公地悲剧”。


城市是众人之事,政府部门特别需要从控制思维转向治理思维,从政府说了算转向协商合作治理。在露营治理方面,要实现多元共治,综合运用市民自律自觉、政府引导惩戒、社会参与监督等手段。政府部门要转变治理观念,加大公园绿地空间供给能力,并创新露营治理方式,提高治理能力。


与此同时,城市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治理导向,满足市民的需求,而不是反过来抑制人们的合理需求。因此,不能把城市管理和市民需求对立起来,看作是敌我矛盾,而是要考虑怎么从市民需求出发。如果政府切实解决了市民需求,那么很多矛盾就迎刃而解。比如,城市政府可以加强信息服务,特别是明确哪些区域、时段可以提供露营服务,需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使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来创新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引导、定时预约服务等,推动用户承诺和负责任地使用公园绿地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各类配套服务,包括垃圾储运、公厕、饮水、安全保障等。在疫情期间,特定时空的人员密集可能带来疫情风险,还应加强人员限流和密度管理,并推出更多自助服务。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露营产业发展较早,政府部门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中国城市完全可以“抄作业”,很多方面的管理规范和标准都是现成的,稍加本地化即可达到不错的效果。


露营乱象的出现,确实反映部分老百姓还达不到文明素养要求,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跟不上,因此不能一味要求老百姓配合。“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有足够的卫生设施、垃圾桶布局合理,垃圾能够及时清运,那么露营地就不会垃圾遍地、一片狼藉。因此,发展露营产业的前提条件是政府要有所作为,在此基础上才是公民配合和支持的问题。


露营是新生事物,从混乱到有序的转变会有一个过程。因此,要相信市民,加强市民教育,共同推动文明城市建设。比如,可以建立城市文明行为公约,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并建章立制予以贯彻落实。目前一些城市发布的引导和规范,仍然属于劝服性的,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需要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跟进。


当然,对于民众而言,也需要有意识培养公共意识和公民文化,成为露营的好公民、好市民。露营不仅是一种新消费模式,也代表一种城市文化,即露营文化。露营意味着亲近自然,但是也要爱护自然。露营是人们的自我享受,但是也要体谅他人。



2
是挑战也是机遇,让露营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抓手”

露营产业和帐篷经济作为一种新消费业态,从小众走向大众,有其发展必然性,只不过疫情加速了这个过程,使其提前到来。过去人们不知道,缺乏亲身体验,而疫情提供了这种试一把的契机。露营这类体验型消费存在典型的补偿性消费心理。但是,要想让露营进一步发展,需要相关产业政策配套,也需要政府制度跟进。


露营是疫情期间给各地城市送上门来的一个绝佳战略机遇,可以让城市同时达到拉动文化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满足市民需求、提升城市品牌等几个方面的多赢。有战略远见的城市要以此为“抓手”,在规范中引导露营产业发展,并带动周边产业联动发展。


目前我国的露营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专业和商业程度不高,亟待相关政策支持,包括选址设立、规范管理、引导发展等。政府要平衡露营产业在短期和长期的发展。在短期内,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规则,满足人们的露营需求,并对露营进行适当规范。在中长期,城市要做好城市空间规划,通过留白增绿还绿于民,进一步拓展城市公园绿地空间,优化城市居住空间格局,使人们有更多的空间露营享受大自然,并进一步推动中短途旅游产业发展。


应该承认的是,一些城市不敢放开露营而出此下策,也有苦衷和无奈。目前自上而下的城市评比达标,仍然是以过时的城市理念来制定指标和标准。比如,把城市秩序简单化为是否整齐划一、一尘不染,但是却忽视了城市的核心是服务于人,并使很多管理规定不合情理。再如,草坪只让人看,不让人踩。所以,需要转变当前对城市发展和治理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以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为准绳,避免“指挥棒”跑偏。


此外,城市公园管理是地方政府事务,但是中央部委也可以考虑出台相关导引和标准,引导和规范全国各地的露营管理和服务。特别是露营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加强跨部门政策协调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同露营有关的产业发展也对既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出修订要求,可以考虑应露营需要来完善相关制度规则。


来源:界面时评(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时间:2022年6月21日


扫码关注更多
2022.06.21

消息速递 | 马亮受新华社采访,谈“市场主体的‘宽进严管’和‘精准服务’”

史晓姣、马亮: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进展和热点: 基于 2020 年英文期刊论文的分析

消息速递 | 马亮连线《新闻1+1》,谈“城市露营的‘公共服务配套’”与“以‘疏’为主的‘城市治理’”

消息速递 | 马亮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 谈“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创新”

马亮:到城乡社区就业,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