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观察】为何越没钱越爱在文化上花钱?

2016-02-13 第一民风


经济疲软下,民众文化消费需求为何不降反升?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我国股市在给大家普及“熔断”、“腰斩”、“为国护盘”等词汇的同时,也让老百姓的荷包损失惨重。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了上年度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受国内产能过剩和外围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近期中国经济呈现出疲软态势。而与此同时,民众的文化消费不仅未受影响,反而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势头。据2015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已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5年的81.2(数值越高说明文化生活越丰富),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水平指数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而行业统计数据和大众的感官也的确印证了这一点。究竟什么是文化繁荣背后的推手呢?在此不妨一一道来。

一、经济不景气带来的“有闲”催生了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是“闲”出来的。这句话之前是用来形容上层社会的,在如今这个日益扁平化的世界里,用在每个生活在中国城市甚至是城镇的人,想来大概都不为过。

不过这个时代的主题毕竟是财富。经济向上时,大家都想着法儿挣钱,惟恐居于人后,之前火爆的股市堪为最好的例证。人们有了钱,当然也会乘兴消费一把,但大多会选择把钱花在外出就餐或选购日常用品甚至是奢侈品上。而文化消费需要搭配闲情逸致,这就决定了此时人们还看不上这道“菜”,于是人们手里的钱还到不了“文化”的口袋里。

等到了股市持续下跌,实体经济也进入下行通道,人们不再分分秒秒忙着谈生意、赚钱,一下子空出不少时间,就自然要想法找各种“乐子”打发了——这“乐子”,无论是电影电视、社交网络,还是书籍音乐、戏剧展览,无不关涉文化消费,这块地盘能不火才怪呢。

于是我们看到,过去的一年,电影消费市场持续火爆,截止2015年12月3日,全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7.4%,其中59.2%的票房由国产影片创造的。中国电影正在迎来“黄金时代”。《捉妖记》、《夏洛特烦恼》、《老炮儿》、《唐人街探案》等大片接连上映,无论人们如何臧否,都挡不住票房节节攀升的势头。书业也开始摆脱颓势,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2015年同比增长12.8%,出版商不断推出新书,让人目不暇接。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曾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实体书店纷纷复活,不少店铺扩容,各地新开张的书店也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让不久前还在哀叹的爱书人欣喜不已。

二、 历史表明,经济不振时人们往往需要精神消费来缓解压力、重拾信心

在刚刚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突然被迫去体验萧条的滋味,对任何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文化消费,无论是阅读、听音乐还是看戏、玩网游,都能让人轻松消磨时光,获得暂时的精神庇护。而置身好莱坞“梦工厂”的世界,更是给了人们理直气壮逃避现实的理由,可瞬间实现“治愈”之效。

这样的例子不是今年才有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即使在领取救济的艰难时刻,宁可节衣缩食也不忘走进剧场、进入影院,寻求慰籍与快乐、温暖与希望。所以在那次大萧条中涌现出大量经典艺术作品,如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童星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1929年好莱坞顺势举行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礼,1930年初梅兰芳京剧在纽约演出两周,700个座位的百老汇剧场场场爆满,5美元一张的票炒到16美元。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经济危机中曾不无夸张地说过:“只要我们有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会没事。”

事实上,经济不景气下,文化娱乐消费会逆市增长,这几乎已经成为规律:美国在过去遭遇的七次经济不景气中,有五次电影票房不但不降,反而强烈飙升;日本依靠动漫、网游产业苦撑二十年,最终走出经济危机;韩国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同样以文化消费挽救了危局。

三、 互联网助推经济危机中的文化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反使文化产业受益

尽管官方从未大张旗鼓地宣传,但“互联网+文化消费”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无疑已经深入人心。而网络带来的便利,更是传统消费渠道难以比拟的。仅以电影行业为例,网络购票已成大势所趋,在如今中国的影票销售中,网络购票比例不断上升,迄今已超过七成,而在上海、北京、江苏等文化消费大省(市),这一比例更高。在经济不振的局面下,网络购票的折扣更是走进影院消费的主力——收入不高的年轻人甚为看重的。互联网巨头近来加速跨界步伐,携歌手、主持人、作家等频繁登陆电影圈,其疯抢IP的态势日益明显。

此外,依托低成本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而生的数字娱乐消费市场,同样由于经济不景气中人们的价格敏感度而成为传统消费的重要替代者,有了较大的成长空间。在既定的市场消费容量下,经济危机中,基于新技术的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文化消费,如家庭影院、手机增值服务、网络游戏、动漫等娱乐方式很容易受到追捧。数字娱乐业作为未来将在文化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行业,无疑将借势提前成为受益者。

以今日的政策导向而言,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去库存与消耗剩余产能成为提振经济的头等大事,这将带来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压缩。此时的社会消费心理就很容易发生一些微妙而重要的变化,普通人用于文化娱乐和教育方面的消费比重会增加。在供给侧,政府此时也极有可能将文化生产力将成为重振经济的重要砝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扶持原创文化产品。而我们知道,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大多是被供给带动的,在此二者的双重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将不可避免地被撩拨起来,跟风消费的心理则将成为助推器。

上世纪90年代后期 “韩流”在韩国国内和国际间的声名鹊起,以及随之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就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韩国政府为应对经济不景气,对文化产业放宽准入尺度和审查标准,着力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加强产业扶持力度,最终在文化领域收获满满,成功摆脱了危机。当然,今日中国的文化生产和营销能力与当年的韩国也许相比仍有差距,但至少作为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经济体,文化消费的成长空间仍十分巨大,若进一步给予发展空间,或辅之以适当政策,文化消费将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结语

虽然在政府号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生产能力已有所提升,但其实主要还是体现在“量”的变化上,而非“质”。不过经济疲软中,民众文化消费的不降反升或许能提供一个契机,刺激出一点中国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造就了后来被称为“美国精神”的快乐时期,全盘复制固然不可能,但我们依然可以期望中国或多或少能有此幸运。

慧,分

▶正月初五 “破五”从年盹儿中醒来

▶迎财神:财神爷姓甚名谁?他真的有钱吗!

♬ 我为你点了一首《感恩我的微信里有你》,送给你听!

养生备于理:“忍”对身心健康有益吗?

原来,这才是男生最喜欢女生的样子?!

▶佛教中非常灵验的财神是谁?!

▶揭秘藏传佛教的财神法门?!

▶道教正月初五接财神,财神到,恭迎财神,喜从天降!

回复以下汉字查看更多内容

查看以下内容需先关注第一民风微信,点本文标题下方蓝字"第一民风"一键关注,或微信搜索微信号: dymf99

回复"日历"查看:最新年度给力日历

回复"数据"查看:最新数据相关信息

回复"微信"查看:最新微信相关信息

关注第一民风,任意回复,有惊喜!

最值得关注的公众号:第一民风

微信号:dymf99

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公众号,自2014年10月底创建至今,粉丝人数已超6万人。并深受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人们的喜爱与好评!分享内容包括:热点资讯,汽车知识,展会信息,爱情婚姻,经管励志,人生感悟,心理测试,经典笑话,健康养生等等精彩文章。目前,已有1000多万的读者学习了这些内容了哦!

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微信公众号: 第一民风

微   信   号:  dymf99

官 方 QQ群: 391373403

免责声明

本刊重在分享,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