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安全知识】不为人知的防踩踏安全指南

2017-12-29 绿野救援队

点击标题下面的“绿野救援队"关注我们

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我们的文章

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


▍来源:凯风网江苏频道(供稿:汪朝勇)、互联网

导  

临近春节,各地庆祝活动增多,人员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地聚集,从而存在安全隐患。踩踏事故让亲人瞬间阴阳两隔让我们唏嘘不已,伤者的疼痛我们感同身受……痛定思痛,我们需要思索的是:为什么踩踏事件会发生?怎样预防踩踏事件的发生?万一发生踩踏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诱因,何时何地易发踩踏事故

踩踏事件,多发于节日庆贺、体育赛事、政党活动、宗教活动等期间,如2010年7月24日,德国音乐节活动期间,人群在地下通道里发生拥堵,造成恐慌性踩踏事件,死亡19人,另有342人受伤。校园踩踏事故也不容忽视,2014年9月26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明通小学因海绵垫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有时灾难、事故等也能诱发踩踏事故。梳理下来,发生踩踏事件的节点主要是一些人员密集活动的节日,而人员密集的场合发生踩踏事故的风险较大。

在人群集中的节日和场合,发生踩踏事故的现场诱因较多,了解这些诱因对于我们防范踩踏事故不无裨益。 

好奇心易造成人员集中而加大发生踩踏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人们受好奇心的驱使,想一探事物究竟,从而造成意外,而这会吸引更多的人前去一探究竟,聚集的人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场面只会越来越拥挤,发生踩踏的风险也就增加了。昆明明通小学踩踏事故的发生,据现场学生表述,缘于午休室门口的海绵垫引发学生好奇,上前击打时导致海绵垫翻倒压住学生,而低年级学生不明情况而引发慌乱,学生争抢着下楼,导致踩踏事故。因此,在拥挤场所,受好奇驱使往人多地方拥挤是很容易发生意外的。

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恐慌等心理易使拥挤的人群出现失控局面&n 42 35019 42 14731 0 0 5340 0 0:00:06 0:00:02 0:00:04 5339bsp;

人群集中时,由于环境嘈杂、拥挤,人的活动空间有限,人很容易临时产生不良心理,如易于愤怒的;上海陈毅广场踩踏事故发生前,据现场人士回忆,由于拥挤,很多人开始不满,推搡,“感觉大家情绪都到了临界点,一处碰撞都伴随着叫骂声。”如果此时有人跌倒,大家容易惊慌,而且这种心理极易传染,控制不好的话,很易在人群中弥漫,造成场面失控,此时大家急于逃生,极有可能相互拥挤踩踏,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拥挤的人群中,发生人流对冲时,极易摔倒,极易发生踩踏事故 

当人群密度过大时,如果发生了人流对冲,很容易造成人们摔倒,一旦有人摔倒,周围的人受外力推动,很难在第一时间停下来,从而造成悲剧的发生。上海踩踏事件中,据观景台上的亲历者则表示,踩踏是由于想走下观景台的游客,与想挤上观景台的人流发生了对冲,所导致。


二、防范,如何预防踩踏事故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老话告诉我们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就为事情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同样,了解踩踏事故的相关防范知识,也许在灾难来临之前就可以起到关键的救命的作用。 

了解踩踏事故可能发生的征兆  

踩踏事故的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人群密度要足够大。据专家观点,人员每平米多少人有个临界态,这个密度之下,人是可以正常走动的;这个密度之上,就会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这时候基本人自己很难自由行走,人与人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状态就会从安全过渡到不安全。根据这个计算,西方人大概是一平米4个人,中国人这个临界点的密度是一平米6-8个人。所以,避免踩踏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不要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当人群密度超过临界点,伴随一些突发的因素,比如有人摔倒等导致了人流的扰动,有人因为如特别惶恐等原因产生了过激行为,或者发生人流对冲,踩踏意外就发生了,所以,当你身处特别拥挤的人群中时,一定要保持冷静,注意站稳,同人流前进的方向保持一致。

掌握人流密集场合的相关安全知识

.对于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不凑热闹,尤其是商场促销时、春运高峰期、节庆集会时,更应小心谨慎。 

.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不要追逐打闹,上下楼梯、台阶时尤其要注意安全,抓牢扶手。 

.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周围,记住出口、逃生通道的位置,提前在大脑中规划撤离方案。 

.在拥挤的人流中,不要随便俯身捡拾东西或提鞋、系鞋带等,防止被挤倒在地面而被踩伤。即便要捡东西,也要确定无危险时,才可以去捡。 

.不论在任何地方,一旦你发现已经被人流裹挟,无法自主控制前进方向的时候,切记不要停下,也不要硬挤,而是要一边顺着人流同步前进,一边向前进方向的侧方移动,直至移出人群。更不要因为任何原因逆向行动,以免被众人挤伤。保持警惕,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准备。 

普及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  

“无知比灾难更可怕”,踩踏事故后安全教育、安全演练更显重要。安全教育、安全演练除了个体努力之外,还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外在安全教育、安全演练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国外民众的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和社区,其中,学校是主课堂。由于幼年、青少年时期是接受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国外很多国家都把安全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教育形式对待,使安全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德国,“没有人因为年龄小而不能施救”是青少年红十字会宣扬的理念。多年来,德国青少年红十字会一直致力于向学校特别是小学提供急救知识方面的教育支持,并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急救和危机应对教学方案及课程资料。在美国,社区教育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方式。美国红十字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灾难演习”课程计划。该课程面向5岁至14岁的儿童及他们的家庭,教师将重要的灾难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巧,让他们学会如何做好防灾准备。美国已有超过380个红十字分会在各自的社区通过教育者实施了这一课程,6年间覆盖了520多万儿童。

高科技助力踩踏事故防范  

防范踩踏事故,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个体增强安全意识,了解更多的防范踩踏的知识,相关部门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工作,做好事先预防和现场管理工作,踩踏事故发生的几率就大为降低。当然,在大数据时代,高科技也能为防范踩踏事故助一臂之力。 

个推公司使用一项被他们称为“电子围栏”的新技术来监测人流量。“电子围栏”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区域内设置“围栏”,手机发出的信号“撞”上“围栏”,就会留下一个记录。在一个时间段内,根据手机信号“撞”过的数据,就可以大致推算有多少人正在这个区域内。在标注时间为31日(实际为1月1日零点)的图上,外滩整个区域处于大面积橙色,其中还有一个小圈为红色,这表示当时外滩的人流极为密集。再如沙特政府为麦加引入了一整套高科技的踩踏预防体系,使得每年朝圣人群踩踏事故大幅度的减少了。


三、救助,踩踏事故发生了该怎么办 

如何减少踩踏伤亡?--人体麦克风法  

当你陷入人潮汹涌、进退不得的人群中时,为了避免发生踩踏事故,人体麦克风法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救方法。 

人体麦克风法的具体内容如下:当你意识到有发生踩踏的危险或者已经发生了踩踏,你要迅速与身边的人(前后左右的五六个人即可)做简单沟通,要他们迅速跟你协同行动,你先喊“一、二”(或one,two),然后和周围人一起大声喊“后退”(或“goback”)。如此有节奏地反复呼喊。在核心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呼喊节奏之后,呼喊者要示意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呼喊,以此把呼喊声一直传递到拥挤人群的最外围。如果你是身处拥挤人群最外围的人,当你听到人群中传出有节奏的呼喊声(“后退”)时,你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发生踩踏事故的警示信号。此时你要立即向外撤离,并尽量让你周围的人也向外撤离,同时尽量劝阻其他人进入人群。即便你有亲属甚至孩子在人群中,在听到“后退”的呼喊声后,也不要冲向人群进行寻亲或施救。你应该意识到后退疏散是此时最明智的救助亲人的方式。

如何自救?--保命绝招 

1、一旦发生踩踏等意外,一定要第一时间大声呼喊,并提醒周围的人齐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此时带有孩子,就应尽快把孩子抱起来。 

2、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3、在拥挤混乱的情况下,应尽量靠墙或抓住电线杆等牢固的物体。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应迅速进入避开人流,但尽量不要逆着人流前进。 

4、如果已经陷入人群之中,就一定要先稳住双脚,保持平衡,即便鞋子被踩掉、手机钱包等掉地,也不要贸然去捡,以免被挤倒,从而发生踩踏危险。。 

5、在人群拥挤中前进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通畅。大部分被踩踏者都是由于窒息而死,长时间挤压胸部也会出现呕吐,甚至吐血。 

6、一旦被人挤倒在地,尽量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顺势侧躺在地,可避免脊椎、脑部受到踩踏,还能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如何救治他人?--必备的急救知识  

踩踏事故发生时,及时的救治对于挽回伤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据亲自参与上海踩踏事故现场救治的护士吴小小回忆,当临时隔离区域内集中的伤者越来越多时,却几乎没有新的懂急救的志愿者加入。这让吴小小意识到,中国的公众急救教育严重缺失。吴小小还回忆道,有现场群众使劲按压同伴的胸部,但是位置是错误的。错误的心肺复苏是救不回伤者的,按错位置还会导致伤者肋骨断裂,引发二次伤害。因此,掌握必备的急救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 

救治中,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因为当呼吸心跳停止超过4-6分钟,就会开始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超过8分钟,一般就会脑死亡。 

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胸外按压分成人胸外按压、1岁~青春期儿童胸外按压、婴儿(从出生离开分娩室到1岁)胸外按压,成人胸外按压操作指导为:操作者位于患者一侧。患者仰卧在硬质的平面上,暴露患者胸部,迅速确定按压的部位: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交汇点或胸骨中下1/3处。操作者一只手的掌跟放在按压部位上,另一只手重叠在前一只手上,双肘伸直,利用上身的重量用力垂直下压。按压频率大于等于100次/分钟。接压深度大于等于5cm。每次按压后放松让胸廓完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建议每做30次胸外按压,就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四、他山之石 

在国外,公共场所的设计和施工要充分考虑预防踩踏的因素。1883年6月16日,英国桑德兰市,很多儿童在观看演出时发生踩踏,造成183名儿童死亡。之后,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的公共娱乐场所都必须使用安全逃生门。这种门上装有一个横杠,不管这种门锁还是没锁,横杠上的压力达到某个数值,门就会自动开启。这个法案至今仍有法律效力。近些年,基于视频监控的人群拥挤防控措施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比如沙特政府为麦加引入了一整套高科技的踩踏预防体系,使得每年朝圣人群踩踏事故大幅度的减少了。


五、结语 

在人群拥挤场所,如果人们掌握充分的急救、逃生知识,保持冷静,调动自己的智慧,团结一致,那么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灾难的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危害。


文章转载发布用于安全知识传播普及和正能量宣传,仅供学习参考,不用于商业用途,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绿野救援队24小时值守公益救援电话:400 600 7385(天灵灵 地灵灵 去山帮我)

在此,我们向支持户外安全公益事业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