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年,你被哪些朋友圈的谣言忽悠过?如何做个慧眼识“谣”的吃瓜群众?

人大新闻系 中国妇女报 2017-01-27



2016渐行渐远,小编回顾了一下朋友圈的那些“曾经”,结果发现自己竟然转了好多谣言……

 

年初,上海女因一顿年夜饭逃离江西男友,我信了。前两天微距镜头拍出的雾霾,我又信了,然而事后发现都是骗人的……




谣言好可恶,但是小编竟然帮忙传了这么多谣……


2016年你被朋友圈的哪些谣言骗过?吃瓜群众们有啥应对谣言的脑洞?今天,我们盘点了今年朋友圈疯传的八大谣言,来看看大家应对谣言有什么好建议。



谣言一: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




2月6日, 网络社区篱笆网发布了一篇题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楼主称,她不顾父母反对与江西农村来的男友交往,但是过年去男友家吃了一顿晚饭就觉得难以忍受,决定分手。此事一出,立马引发网民站队。很多人抨击上海女生,认为她地域歧视,没有修养。也有人支持上海女生立马分手。然而事后发现,该网帖中没有具体的地点、人物、工作单位等信息,网帖中照片早在2013年就在网上流传,该事件纯属拼凑信息制造话题,所谓上海女、江西男友纯属子虚乌有。



谣言二:北京天价学区房




3月2日微信公众号“每日人物”发布了一篇名为《46万一平,谁买走了北京天价学区房》的文章。文中称,北京西城区文昌胡同的一套学区房,卖出了每平米46万元的天价,引发一片哗然。然而事后央视调查发现,房屋主人并未出售房产,房管局也没有对应的产权交易记录,所谓天价学区房根本就不存在。



谣言三:多地传言“今晚有特大暴雨”




今年6月,全国多地出现洪涝灾害。之后盐城、中山、温州等地的朋友圈疯传一则紧急通知:刚刚市里开了全市防汛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今天晚上开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有可能有1998年那么大洪水)。事后,各地气象部门纷纷出来辟谣,特大暴雨的造谣者也被警方行政拘留。


谣言四:冰箱和大蒜能鉴别地沟油




11月一条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在朋友圈流传。该消息称:“大家请注意,抽空把您家里的油放到冰箱里2个小时,如果出现白色的泡沫一样,那就是地沟油,请发出你的爱心,把这信息发给你的亲戚朋友。”而食品安全专家称所谓冰箱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并不具有科学性。一些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合格食用油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后,的确会呈现凝固发白的状态,但没有科学研究证明地沟油冷藏后就会产生白色泡沫状物质。


谣言五:12万元年收入以上群体要加税




10月底,一则年收入12万以上的群体要加征个税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将个税改革推上了风口浪尖。文中提到的消息来源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然而《意见》全文并未提到年收入12万元以上就是高收入群体。多位财税方面的专家表示,财税部门也从来没有出台过高收入群体的认定标准,这种说法完全是对政策文件的误读。


谣言六:机器人反攻人类



图为机器人“小胖”和受伤的参观者


11月17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一台名为小胖的机器人突然自行运动打破展台的玻璃并砸伤了一位参观者。有自媒体称这是“全国乃至全球首个机器人伤人事件”。后官方辟谣称,事故原因是展商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误将“前进键”当成“后退键”所致,所谓机器人伤人严重失实。



谣言七:罗尔事件




11月28日,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文章的写作者罗尔在文中称自己5岁的女儿罗一笑身患白血病,希望网友能打赏为女儿筹集善款,并提出每转发一次,就有企业会捐助1元。该微信文案在朋友圈迅速发酵,打赏金额超过200万元。然而11月30日之后,事件出现反转,媒体追踪后发现罗尔拥有3套房子1辆车,罗一笑的治疗费用也遭到质疑,整个打赏募捐过程被怀疑是一场营销策划。



谣言八:微距镜头中的北京雾霾




12月底,一则名叫“在4000流明灯光下用微距镜头拍摄的北京雾霾”在朋友圈中刷屏,获得了近万次转发。后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多位专家解释,微距镜头无法拍出PM2.5,视频没有伪造,但拍出的不是雾霾而是灰尘。


……



真是不看不知道,原来2016年我们经历了这么多谣言的进攻,内心是崩溃的。




所以说积累经验,提高谣言抵制技能是吃瓜群众们行走江湖的必备之术啊!以下就是几种吃瓜群众面对谣言防止受骗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信源查证型  权威信源的小迷妹(⁄ ⁄•⁄ω⁄•⁄ ⁄)




此类群众就着面前的信息顺藤摸瓜追根溯源,通过信源的可信度来判别信息的可信度。


@哟由有又:看信源是权威媒体,还是一些不知名小报或网络媒体。

 

@ gaoboyang7610:不会信朋友圈中各种公号转发的内容,只会信一些老牌媒体,像新华社。比如前段时间罗一笑那个,朋友圈转发就不会信,等到类似新华社的媒体证实真实性,才会帮着转发下~

 

@Kyoro:像“十二万元即为高收入的谣言”就是戳中了社会敏感点,这类谣言需要去官方网站或者权威媒体查实。

 

@马克思主义乖巧宝宝:今年遭遇了好多名人死亡的消息,我一开始觉得很震惊,半信半疑。我觉得辨识信源很重要。对于这种信息,可能权威媒体的发布信息不一定正确,得看这些名人最亲近的人发出的信息。

 

@莫桑比特:之前有人转什么磁场变化什么的,说某个时段一定要关手机,还说NASA都报了,我去NASA网站毛都没看到。

 

@Miuo9043:最害怕的是西方的讽刺性网站,弄一个很搞笑的信息,然后大家翻译过来就以为是真的了。所以对这种网站还是得有基本的概念。


内容分析逻辑帝 s(ง •̀_•́)ง




@Lynn:三个栗子一碗饭,一看就觉得是假的。违背常识啊~

 

@chy1437:看内容,特别是养生类,老用“某专家”这类的内容,一般都不可信。

 

@sleepyDeva:养生类的信息比较玄,也不好说真的假的,见效太慢。但说的太玄乎的一般都是假的。比如“什么吃什么就跟毒药一样,那人也太容易中毒了”。

 

@ IceClothes:感觉一个看信源,消息的来源是否可靠,消息中的细节是否清晰,有无自相矛盾之处;另一个要忍住自己的手,阅读到一些自己核实能力之外的可疑消息应该存疑,特别是那种带有强烈标题党色彩的消息,就算自己信了,也不轻易传播,等待后续可能发生的反转与核实。

 

@wenyi765:那种比较煽情化的内容,一般需要警惕。



一股清流型⊙⊙



此类群众内心强大傲娇,自觉开启谣言屏蔽金钟罩。


@队长的菜篮子:跟我女票无关的谣言我一般不理睬。(小编语:单身狗自动屏蔽此条)



另外,吃瓜群众们还为防治谣言提供了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比如:


•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发布可信度高的信息才能防止虚假信息的肆意流传。


• 在微博、知乎等网络平台中设立辟谣专区,提高辟谣的反应速度。


• 媒体从业人员要提高信息核查的能力,防止权威媒体传谣的现象出现。


• 设立事实核查的网站,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复杂的存疑信息进行调查。


怎么样,这些经验对你有启发吗?有同学表示“自从学了新闻以后,自己从‘吃瓜群众’上升到了‘多管闲事的吃瓜群众’,看到存疑的信息就想着去查证一下(手动点赞!)。”小编觉得大家得向这位同学看齐呀,毕竟抵制谣言,人人有责嘛。


希望2017年,大家都能慧眼识“谣”,做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大家都在看


2016十大性别平等新闻事件,等你来投票!


面对雾霾不能用“短期内不会致命”聊以自慰


这三种错误的家教方式,失败的家长们中过招!



来源/RUC新闻坊微信公号
编辑/肖婷
美编/李凌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