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组部部长陈希:大胆地用!坚决地调!该容的容!

延伸

阅读一

领导干部暑期休假别做这些事

  时下烈日炎炎,酷热难耐,伴随着学校放暑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将迎来休假的高峰期。党员干部休假期间是那些别有用心“围猎者”“围猎”的最好时机。不管是探亲访友或者外出旅游度假,那些“围猎者”都会以关心、慰问的名义或借口,安排盛宴、陪游、接送、送土特产等进行拉拢腐蚀。因此,如何平平安安过一个身心舒缓、亲朋欢聚的假期,值得认真思考。


假期“围猎”陷阱有哪些?

  觥筹交错,宴请里面藏门道。假期闲暇,饭局悄然多了,接风洗尘宴、叙旧宴、感谢宴等等,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的党员干部在推杯换盏中忘记了党纪和原则,甚至不惜泄露内部信息。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新东派出所黄志雄,春节假期违规接受辖区某酒店管理人员宴请并收受礼金,此后多次透露公安机关将对该酒店涉黄场所进行检查的行动信息,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和撤职处分,违纪所得被追缴。党员干部与企业老板“拉拉扯扯”、吃吃喝喝,往往就是被“围猎”的开始,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引以为戒。

  车接车送,异地旅游助便利。党员干部外出休假时,有些人会想尽办法套近乎、拉关系,为党员干部外出旅游提供接送服务,以便为自己日后做事提供照顾。如2016年7月下旬,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立新携5名朋友前往昆明休假,期间两次接受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下属昆明基地宴请,使用基地公车用于赴景区游玩。党员干部带着家属、好友到外地旅游,自行安排、自己解决租车问题无可非议,但如果贪图一时便利,对违规接送服务“欣然接受”,底线失守终难逃被查的结局。

  红包铺路,嘘寒问暖赢信任。有的企业老板借着假期的时候,直接将现金送给党员干部,或以给孩子红包的名义,换取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这种方式粗暴直接,但往往能很快奏效。如2009年至2013年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云南省澜沧县民政局局长黄荣强先后19次收受承建澜沧县民政局建设项目的当事人以拜年或给其孩子红包的名义所送礼金共计24000元。无独有偶,安徽省萧县县委原书记毋保良在受审时被公诉人指控收受总计321.2万元礼金,而他收礼的时间大多在春节、中秋节等节假日。

  试吃试用,赠送样品拉关系。有的以试吃为名行送礼之实,有的将新生产样品送给党员干部试用,有的更是直接投其所好,为领导新家添砖加瓦。如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嵩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许崇周装修新房,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家具,中秋节和春节期间收受管理服务对象送的购物卡。这种细水长流式的收取别人好处,无疑给“猎手”释放了“此人可攻”的明确信号。而且,有一就有二,第二次往往比第一次来得更加直接、更猛烈。

  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现勾兑。“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在领导干部的喜好当中寻找突破口,从唱歌、打高尔夫球,到书法字画、文物收藏等雅贿,都成了一些心怀鬼胎的人重要的“围猎”手段。如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疾控中心工会主席王素芳在休假时和同事一起在某KTV唱歌、饮酒,费用由某制药公司业务员李某支付。这种在欢歌笑语中进行利益交换,开启的是一些党员干部滑向腐败深渊的不归路。


身心休息不能放松纪律要求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如何选择休假方式是每个人的自由,只是党员干部身份特殊,就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否则容易成为被“围猎”的目标。因此,如何揭开人情面纱,躲避糖衣炮弹的进攻,真正做到放松身心,影响和带动家人提高修养和境界,才是休假的初心。

  关键还得自身硬。福建省厦门市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张建春认为,对待“围猎”关键一要看得透,看清他的目的,党员干部手中无权,“围猎者”也不会和你套近乎;二要忍得住,始终保持坚强定力。党员干部手握公权力,必须严格按纪律和规矩办事。知止而后有定,只有对党规党纪心存敬畏,坚守原则,才能真正从心所欲、自由自在。

  便宜莫占心安定。手中有权就应远离圈子,买单的老板、下属之所以财大气粗、一掷千金,并非心甘情愿,看中的是金钱答谢,权力关照。如果接受了吃、住、行、游等不符合规定的“盛情”安排,占人家便宜,无疑是温水煮青蛙,等到被曝了光,受了处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明确边界莫越线。新型政商关系强调“亲”“清”二字,党员干部在休假时更要做到风清气正,要敢于和善于拒绝企业老板、利益集团伸过来的橄榄枝,谨防以哥们、朋友等名义掩盖下的处处设套、步步挖坑,千万别越过纪律的红线。要把住自家的“门”,不收非分之礼;守住自己的“嘴”,不吃不明之宴;管住自己的“腿”,不进是非之地,顺顺利利地“通关”。

  纪律规矩记心间。休假期间,回到亲人、朋友之间,领略大好河山,自然心情起伏、心潮澎湃。但不管如何激动,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党员干部这个特殊的身份,努力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见的人不见,不该去的地不去。时刻以党员干部的标准和要求来约束自己,切不可在酒过三巡后,口无遮拦,私下传播道听途说的“内幕消息”,甚至尚未解密的文件信息。要切记:身心放假,纪律无休。


作者:郭妙兰

本文来源:据《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18年第14期,原标题《休假防“围猎”,这些陷阱莫踩踏》、党建网微平台

延伸

阅读二

修炼好挨批评这项基本功

作者:雷正西

本文来源:2018年7月20日《人民日报》04 版,原标题《闻过则喜是一种境界》

延伸

阅读三

破除三种惯性思维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


  当下,提到年轻干部,一些人认为他们“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也有一些人抱着他们以后机会还多等心态,不敢大胆任用。


  由此看来,提拔年轻干部需要破除以往惯性思维,树立新观念:

破除论资排辈的思维和做法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近日的调查显示,论资排辈现象,是很多年轻人觉得前景迷茫的一个原因。


  有多名资历尚浅的乡镇年轻干部说,因为年轻、学历高、会电脑等,承担了很多工作和杂事,自认平时比起不少“老人”算得上“能者多劳”,但一旦有晋升机会,便遇到“熬年头”“论资排辈”的考虑,这让他们感到“迷茫”“沧桑”。


  从制度层面看,我国目前已经实施了相对规范的离休、退休制度,对干部离休、退休的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对于领导干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不再担任实职领导干部的年龄并无统一规定,导致许多领导干部一直到离休、退休年龄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长期占据领导职位,导致年轻干部无法得到顺利升迁,对年轻领导干部的培养带来诸多阻碍。


  要冲破传统阻力——


  首先,要确立“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上”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


  其次,要打破“按部就班”。对年轻干部,除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标准不能破,其他条条框框都要敢于打破,在职级层次、任职年限、学历等方面“不拘一格”,做到量才使用,当用则用、用得其所。


  同时,要探索采取“升级不升职”等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办法,使年轻干部冒尖有甜头、干好有奔头。


  最后,要打破“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对年轻干部尤其是破格提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动态管理、跟踪考察,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切实解决“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能进不能出”的老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既需要经验丰富的“老人”带路,也少不了充满活力的“新人”担当。在干部的选拔、培养中,统筹兼顾、合理任用各年龄段的基层干部尤为必要。片面追求干部队伍年轻化,或是一味论资排辈,不仅不利于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也会打击干部的积极性。


破除任人唯亲的思维和做法

  

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方面,有一些不良倾向需要警惕:


  比如,在有的地方,给地方和部门领导当过秘书的年轻干部提任比例太大,成了“利益均沾”;少数年轻干部“火箭式”提拔,经查有些都与领导干部沾亲带故。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分析,这实际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干部,领导了解熟悉,但群众不熟悉;在基层工作的干部,领导不见得全了解,但基层的党员群众却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这就要求,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不能以领导意志为唯一准绳,而要加大群众公认这个标准的力度。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有的年轻干部的提拔靠关系、有背景、走门子,这样的例子确有存在,其根子还是不正之风。选拔年轻干部不是选拔个别人,而是选拔一批人、一代人。不正之风必须坚决打击。”


破除逢提必疑的思维和做法

  

近年来常提的“80后”、“90后”、最年轻的处级干部或厅级干部等等,听起来好像都有一种对年轻人不是很放心的感觉,当然与年轻人年纪小、资历浅、经验不足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有一些人是存有“妒忌心理”,或认为存在什么“猫腻”之事,所以往往“常疑之”,特别是对年轻干部。


  用“放大镜”看待年轻干部,极其容易产生“逢提必疑”现象。公众并不是质疑年轻干部的年龄,而是质疑年轻干部年纪轻轻就能走上领导岗位的原因。他们是有真才实学么?是德才兼备么?是否有后台?是否有背景?


  “逢提必疑”有打击一大片之嫌,总认为所有的年轻人不应该担任领导职务或认为年纪轻轻就能走上领导岗位肯定存在不正常的举动,哪怕相关组织部门负责同志出来说话了,说选拔年轻干部都是符合干部任免程序的,也有人会质疑。


  这种不够信任、不够放心的心态,对年轻人开展工作不利,让他们总有一种缚手缚脚的感觉,往往让他们心理有种顾虑,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如果长期如此,也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危害甚大。


  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根正苗红”的年轻干部要用发展战略的眼光培养和使用好,毕竟历史的车轮是向前行的,“少年强则国强”,大众也应多给些年轻人鼓励。


  当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总体上是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年轻干部破格提拔,要看主流、看长远、看本质,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支持,绝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更不能盲目放大、全盘否定。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联系授权



大家都在看


李克强就疫苗事件作出批示: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人生即传奇!东北抗联那个最小的女兵走了,生前力促改写“抗战历史”!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看看这8张图就知道了!



来源/综合自河南日报、“人民论坛网”微信公众号、党建网微平台

编辑/吴苏锦

美编/李凌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