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在边境一线工作,我很自豪” ——西藏边境地区女性这样书写“雪域传奇”

任然 韩亚聪 中国妇女报 2018-09-08

工作中的王春燕,总在路上。


在平均海拔34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南麓,这位31岁的西藏亚东县女干部正准备驱车100多公里,穿过海拔4360米的帕里草原,到村里了解一名藏族妇女的脱贫进度。她说:“确保不让一名群众在脱贫攻坚中被落下,是我们的责任。”


行驶在西藏边境线区域。田福良/摄


在西藏近4000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与圣洁的雪山为伴,在“无人不晒黑”的阳光下前行,是王春燕工作的常态。


王春燕在为脱贫奔走,巴松村妇女主任吉巴正因村里的妇女儿童有了更多“获得感”而开心。


亚东县女干部王春燕。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任然/摄


巴松是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的一个村庄。让33岁的吉巴最骄傲的,是去年村里建起了有史以来第一所幼儿园。


吉巴总在幼儿园门口迎接每一个孩子,每当遇到不愿入园的娃娃在门口哭,她总会一一抱起,边摇边说:“不要哭啦,阿佳(阿姨)小时候上学要翻大山,你们走几步就能上,多好哩。”


让涵盖近25万人口的西藏边境地区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是一个绝对“高海拔”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固边富民正成为触手可及的“雪域传奇”。


雪山,是高原人的图腾。


“现在,我们正在接近一个比雪山还高的目标。”在边境线上行进,一名名工作、生活在这里的女性,一边激动地诉说着巨变,一边坚定地表达着决心:“经过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能‘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幸福、文明小康村’。”


这是西藏边境地区女性的奋斗志。


巨变


在2017年出台的《西藏自治区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规划》中,对边境地区作出了定义——“日喀则、山南、林芝市和阿里地区21个边境县、112个边境乡(镇)的628个边境一线、二线村和察隅农场,涉及62160户241835人。”


地处前往珠峰大本营必经之路的巴松村,正受益于这份计划总投资超过301亿元的规划。


本报记者和巴松村妇女主任吉巴(左)。江飞波/摄


吉巴从来没想到,祖辈世代居住的“天边小村”能通公路、通水、通电、通网络。


如今,这里与内地一样,“好朋友之间用微信联系”已是一种生活方式。


见证着巴松村一步步变化的吉巴记得很多细节——“村里有村医,乡镇有卫生院,看小病不用跑出村,妇女们都到医院生孩子,还能拿生育补贴……”


“菩萨都办不到。”说起变化,吉巴啧啧称赞。


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以后,热心的吉巴开始带头在村里捡拾垃圾,保护环境。去年村里建起了幼儿园,她又主动承担起向村民宣传送孩子入园的职责。


沿着国境线一路向南,山南市错那县麻麻乡麻麻村,在自己开的家庭旅馆里,34岁的门巴妇女卓玛算起了村里的“经济账”。


麻麻村妇联主席卓玛。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韩亚聪/摄


麻麻村一共有62户居民,办起了49家家庭旅馆、7家餐厅、6家茶馆。“自从2013年年底被规划为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项目,这里就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据错那县一名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示范村建成后,村民全部住上了新房,两层是最小户型,总面积166平方米,最大的户型则有三层,总面积244平方米。


“有了家庭旅馆,加上国家的边民补贴、种粮补贴、草补等多项惠民政策,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掰着手指头,卓玛说起幸福生活。


“我们村90多口人,70多名是女性。”曾担任4年多村妇女主任的卓玛说,今年完成“会改联”后,她当选村妇联主席,“我们还选出了副主席”。


“做妇女工作的人多了。”卓玛琢磨,对于处于原始森林里的麻麻村而言,村民已实现“小康”,村妇联下一步要更关注村里妇女儿童的发展和权益保护。


坚守


“我是亚东第一个到基层驻村的汉族女性。”说起自己当初的选择,王春燕至今感到骄傲。


彼时,这个四川妹子刚刚23岁,大学毕业就来到亚东工作,两个月后,她来到了一个海拔近5000米的边境村。


“那时候睡不好,没有电,语言不通,头三个月我有点待不下去。”王春燕说,她告诉自己,“咬咬牙,再坚持几个月”。到亚东本是她的权宜之计,她原本计划“边工作边考研,尽快离开这里”。


转变,从主动学习藏语开始。


“我向村民学藏语后,村‘两委’班子也带着村民向我学习汉语。”王春燕说:“那份互相融入对方生活的真挚情感让我感动。”


当年,村子用水不便,村民每天早上上山背水回村,会偷偷把水放在她门前。驻村结束,65户村民人人向她敬献哈达。


“我觉得在这里工作价值非凡,我不走了。”这一留,就是8年。如今,王春燕已能听懂4000平方公里县域面积内的多种藏语。


行进在边境线上,每每看到飘扬着的五星红旗,王春燕总会为“留下的决定”骄傲:“能在边境一线工作,我很自豪”。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对这句话,31岁的次旺拉姆深有体会。


生在拉萨的她,24岁时坐了三天两夜的车来到了阿里札达县托林镇,成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


最初,她是被这里1100年流水侵蚀而成的土林、千年前吐蕃王室后裔建成的古格王朝遗址所吸引,到了之后才发现“不是想象的那样好”。


札达县托林镇妇联主席次旺拉姆(右)。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任然/摄


一到托林镇,她就差点“被水打倒”。


当时住在镇里最边上的次旺拉姆,每天要到镇的另一头去打水,独自推着木质独轮手推车上坡下坡,来回将近一小时,夏日里艳阳高照,冬天里寒风刺骨……这样天天打水的日子,她挨了4年。


“现在,村民、商铺家家都通水了,随时有。我们住的地方还是限量供应,每天两小时,不过我已经买了摩托车,用摩托车拉水很方便。”如今已是托林镇妇联主席的次旺拉姆语气中带点骄傲地说:“我们这里干群关系非常好,好事都让群众先享有。”


富民


在日喀则市吉隆县162公里的边境线上,央金巴姆的致富故事多少有点“传奇”意味。


央金巴姆年轻时嫁出吉隆县玛嘎村,最穷时家里年收入不到千元,但她相信“不翻越险峻的高山,到不了广阔的平原。只要不断劳动,就会有出路”。后来,玛嘎村通了路,她就把丈夫带回了村。夫妻俩倒过山里的木材、做过边贸生意、挖虫草卖草药……日子逐渐好起来,最后在国家对边境村的建设中找到了商机。


吉隆县致富女能手央金巴姆(左)和她的大女儿。受访者供图


“很多地方开始修建公路和房屋,我老公就去打零工,我们发现这里缺少汽车运送建筑材料。”2014年,在村里支持下,央金巴姆贷款买了大货车和挖掘机,开始了汽车货运和出租挖掘机的生意。去年,她和丈夫年收入达40万元。


今年,吉隆县成立了边贸协会,已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央金巴姆成了协会理事,是理事会成员中唯一一名女性。


央金巴姆当选吉隆县的人大代表,今年的县人大会上,她提出“为什么护林员只能是男性?男性能做的事,女性都能做”,并建议增加女护林员。


……


说起西藏的变化,一位当地干部曾总结过一句“与这里海拔高度特别配”的话——“这里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跨越中,女性从未缺席——她们既是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奋斗者。


王春燕已决定,终身奉献在高原。


只有小学文化不会说汉语的吉巴,想让自己的女儿上大学,然后再回到珠峰下当一名乡村老师。


央金巴姆的大女儿是村里第一个去内地上大学的大学生,二女儿今年也考上了大学,现在她们都成了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次旺拉姆最近走访了一个当地女致富带头人,她认为那位藏族女性能体现“妇女在边境小康村建设中的作为”,她希望这个故事能引领更多妇女克服困难,自力更生。


卓玛正在组织妇女群众积极参加唱歌、跳舞等民族文艺活动,想借此将麻麻村妇女的新面貌展现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


在拉萨,一幕大型实景剧正在上演。


演员全部由拉萨本地藏族民众担纲,讲述了一位已在雪域高原传颂1000多年的汉族女性——文成公主。


“我想要穷者远离饥荒,我想要病者远离忧伤。我想要老者远离衰老,我想要死者从容安详。我想要吐蕃,成为人间天堂。”


剧中的这段台词,是一段穿越千年的梦想,如今,已照进现实。


稳边兴边,奋斗中的女性正在书写新时代的高原故事。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联系授权



大家都在看


他的工作不止撒狗粮!让我们向“青春喂了狗”的他致敬!


夫妻传播淫秽视频获利超12万元,落网后“牵”出200家涉黄平台,“管理层”竟有“95后”


接种长生狂犬疫苗怎么续种、补种? 卫健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方案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任然 韩亚聪

编辑/吴苏锦

美编/李凌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