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之本在家!习近平从小就受到父母一言一行、言传身教的影响和熏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央视综合频道10月11日20:00档播出第四集:


国之本在家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德行的成长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家庭是最基础的土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德行的成长,家庭也是最基本的细胞。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强调过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他的关于家风好坏关乎家庭的兴衰荣辱,家风连着党风政风等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视频: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孟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引用过古人的这句话。



本期的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解读说,天下、国、家的根本在于每一个家庭,而每一个家庭的根本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


每一个人都应当以敬畏的态度努力做一个好人,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够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而家庭和谐美满了,那么国家才能够做到秩序井然,天下才能够太平。


本期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

赵冬梅教授讲述了一个司马光的故事,父亲的一句话,影响了司马光的一生。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关于司马光的文字中,他从来没有讲过自己砸缸救人的事。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童年的一件事。↓↓↓


青核桃的故事


在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姐姐一起给一个青核桃去皮。姐俩忙活了半天,也没把核桃皮剥下来。姐姐有些气馁,就先离开了。


这时来了一位老仆人,他打来热水,把青核桃烫了烫,然后很轻松地就剥下了皮。老仆人剥完核桃皮就走了,只剩下小司马光在那里摆弄着核桃玩。


这时候,姐姐回来了,她惊讶之余,问:这是谁剥的呀?


小司马光抖了一个机灵,得意地“承认”是自己剥的。没想到,司马光的父亲突然出现了,他严厉地对司马光说,我一直都在旁边看着呢,你怎么能说谎呢?


不说谎,做一个诚实的人,这就是司马光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诲。


视频:专家学者解读释义


正所谓:爱子,教之以义方。


不说谎,做一个诚实的人,就是司马光的家风。


“诚”这个字,司马光不仅终生践行,他还把这颗种子传递给学生和后辈。


这颗挚诚的种子是在司马光童年时期,当他在摆弄青核桃的时候,当父亲大喝那一声的时候就种下了。


  

赵冬梅教授点评道:


良好的家风培育人,它培育美好的种子,人们从家里边把这颗种子,又带到了更广阔的领域,影响到更多的人,从而营造出来一个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风气。


    这就是: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本期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本期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家庭建设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一,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够仅仅是盯着自己这个小家,还要关注国家这个大家。


第二,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中国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爱子,教之以义方。——《左传》


2016年12月12日,习总书记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的讲话里,有两处用典,“爱子,教之以义方”和“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赵冬梅教授解读了这两句话的核心含义,“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自己的孩子的话,那就应当用道义来引导他”,并通过历史上的故事来说明“我们应当怎样爱孩子,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有好处的父母之爱”。


王杰教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楷模、表率,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教育好孩子,为自己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台阶,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本期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文言》


同样是在2016年12月12日,习总书记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的讲话里,还有这样一句用典。


赵冬梅教授结合历史典故,解读了这句话的意思,“那些常常做好事的人家一定会福泽深厚,那些常常做坏事的人家一定会遭到祸殃”,并强调“家风之可贵是我们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的”。


关于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向杨善洲、焦裕禄、谷文昌等同志学习,树立良好的家风,做家风的楷模。


杨善洲同志的女儿杨惠兰和杨慧琴也来到节目现场,她们讲述了杨善洲生前的故事,谈到了杨家的家风。


主持人康辉采访杨善洲的女儿杨惠兰和杨慧琴


杨惠兰说,我的父亲对待权力,他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对待事业,他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对待家庭方面,廉洁持家、甘于清贫。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杨慧琴则分享了一则故事给大家:“我记得有一年正值雨季,我们家的老屋漏得不行,妈妈着急了,然后让人捎信给爸爸,让他凑点钱回家修整老屋。过了几天,爸爸寄回了一封信和三十块钱,他在信上说,“我实在没钱,现在比我们困难的老百姓还很多,你们就买几个盆盆罐罐先接下。实在不行就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当时我很不理解爸爸的做法,现在理解了,爸爸的心里装的全是人民群众,他是舍小家为大家。”


主持人康辉点评说,相信杨善洲家的家风是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不仅会泽被杨家的后人,也更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一块精神丰碑。



随后,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又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和家信:


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也是非常地严格,据齐心同志在回忆录中写到,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工作非常地繁忙,但是尽管工作非常繁忙,他还愿意花出更多的业余时间去照顾孩子。他把这看作是天伦之乐、人伦之乐。每次晚饭的时候就是习仲勋同志教育孩子的最好时间。习仲勋同志还会单独找出时间与孩子们一对一地交谈,他把这看成是一种人伦之乐。


这里还有一封家信,是习近平同志2001年写给父亲的拜寿信。信是这么写的:“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可以说习近平同志从一名基层干部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从小就受到父母一言一行、言传身教的影响和熏陶。


忠厚传家家长久,诗书继世世代香。


作为父母,我们要把良好的家风传递给孩子,引领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台阶,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舞台。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联系授权



大家都在看


喜迎妇女十二大·数说新成就系列短片 | 健康福祉,让中国女性更加美丽自信!


喜迎妇女十二大 山东宣传日 | 项目多,专业强,成效显著, 山东“项目化”运作机制让妇儿更受惠!


时代女性奋斗志—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我们 | 被别家老人当闺女看的秦翠慧:家政服务让我买了房入了党


来源/央视网
编辑/肖婷
美编/李凌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