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电视剧《娘道》说起,涉嫌性别歧视的热播影视剧亟需叫停!

性别研究视界 中国妇女报 2019-04-16


影视剧具有面向社会大众、覆盖人群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是传播包括男女平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部分热播影视剧罔顾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国家立场,媚向收视率和市场,通过设计悲苦、猎奇等曲折剧情吸睛,传播着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出现了高收视率和低口碑评价的悖论。


比如,近期国产电视剧《娘道》被广大网友斥为“封建糟粕的沉渣泛起”“升级版的女德”等,成为“性别歧视”“三观不正”的典型代表。



这部剧获年度收视冠军,但却遭遇断崖式口碑,豆瓣评分仅仅2.6(10分满分,2分为评分底线)。该剧传递的扭曲价值观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观众直呼令人窒息。很多媒体如《北京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北京日报》以及一些微信公众号等也纷纷刊文,批评该剧“性别歧视”“三观不正”。



创作者在面对诘责时,常以剧情是反映社会现实为由进行辩解。文艺应该怎样反映现实,是关乎艺术标准的重大问题。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做出深刻论述:“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没有任何批判性地、单纯地反映客观存在,只能使传统落后观念不断被复制和传播,文艺作品由此便失去了对社会公众价值理念的正向引导。


因此,对《娘道》等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视剧,亟需叫停并加强监督、规范、引导,以免错误的价值导向继续误导观众。


热播影视剧存在的主要性别歧视问题


以《娘道》为典型代表的热播影视剧,忽视了自身肩负的正向价值引导的社会责任,传播着固化、物化、奴化女性的内容,严重误导了受众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角色和价值的正确判断。


一方面是固化女性角色、物化女性价值,突出女人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收视火爆的《娘道》勾勒出民国时期一位大户人家少奶奶——被用来祭河的河姑瑛娘的悲情一生。该剧的宣传语上说,是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的传奇经历,一个伟大母亲的英雄史诗。而整部剧却是不断地向观众传递着女性=生育机器、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生出儿子的物化歧视女性的价值观。




比如,该剧女主角瑛娘一心只想为夫家“生儿子传宗接代”。嫁给大户人家隆家二少爷后,隆家本来打算给她一笔钱让她离开二少爷,但发现她有可能怀了儿子,就把她接回了家;在得知丈夫是隆家二少爷,而丈夫发现她是河姑却没有给一纸休书后,便发誓要一心一意侍奉他,尽早给他生儿子,报答他的大恩大德;被质疑是妖女时,她说要是真的有妖术,先给二少爷生儿子。



难产时,接生婆问到底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她更是声嘶力竭地说“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为二少爷生出儿子!”并要求接生婆拿刀把自己肚子豁开,把孩子拿出来,别管她……“切腹宣言”让人恶寒,没想到第三个孩子又是女儿,瑛娘的悔恨和自责快要溢出屏幕。



因为想要儿子,她给三个女儿分别取名“招娣”、“盼娣”、“念娣”,还始终觉得愧对丈夫。



小女儿刚刚断奶,就决定再生一个。




甚至当女儿受欺负,她都拦下丈夫,说:“你要怪就怪我吧,怪我生不出儿子来。”最后,终于在牢里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牢生。

在女主角的心中,女人就要遵循“三从四德”,女人生命的意义就是要为夫家生下儿子,职责就是替丈夫传宗接代,通过生儿子来换取在夫家的地位和身份。生不出儿子,是女人的无能,千错万错都是自己的错。


女主角完完全全毫无抵抗地拥抱“生男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天职”的思想,甚至主动成为封建思想的拥护者并以此获益——用苦和难制造高潮、感动自己、强撑伟大,令观众极其反感。如此赤裸裸地充满封建糟粕思想的剧情以及挑战三观的对白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是奴化女性,歌颂陈腐的封建尊卑礼教。《娘道》中,女主角无论经历如何凄惨,都毫无反抗意识,而且自轻自贱,卑躬屈膝地见谁跪谁,跪丈夫、跪婆婆、跪祖宗宗庙……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百依百顺,成为男尊女卑思想的坚定维护者和实践者。只因小时候当过河姑,就对自己“原本该死”的命运深信不疑,不抗争不索求,任人欺负,用一颗“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仇恨。





被婆婆百般刁难、赶出家门,依然忍辱负重地选择原谅,甚至当婆婆自己都已经醒悟忏悔道:“隆家欠两个孙女的”,她却仍认为:“隆家怎么会欠我们的呢?”当嫂子冷嘲热讽时,也是毫无原则地选择原谅。甚至她被人设计陷害,丈夫误以为她在外偷情,冲进来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打她几耳光,满口“贱女人”,当着孩子的面要开枪杀了她……面对这种侮辱,她依然一点不生气,还是无原则地选择了原谅,并且告诉女儿们,“别怪你们爹,毕竟是亲爹”。





尽管应该根据时代来看问题,但是整部剧中丝毫没有显示出伟大而正义的母亲形象,反而是不管你怎么加害她,怎么折磨她,她都不会记恨你,只靠一味的委曲求全来乞求获得生存资源,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以获得身份认同,丝毫没有表现出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女主角瑛娘的一生从来没有作为一个自由人为自己活过一天。





仿佛透过屏幕告诉观众:女人们,只要学会了“忍”,总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些“毁三观”的剧情内容,遭到很多观众尤其是接受平等思想教育的年轻观众的抨击:


  • “封建男权复辟”的作品《娘道》,所表现出的以讨好男权,甚至自轻自贱来换取庇护资源的女性命运,大大超出想象;


  • 该剧所宣扬的“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的“娘道”实为“女德复辟”,俨然在“手撕鬼子”式国产雷剧序列中新增了一个“女德传奇”的分类。


如果不及时对这类影视剧进行干预,其后果非常令人担忧,不仅会不断堆积“男尊女卑”的社会土壤,使现代女性难以摆脱“女德”的束缚,限制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会混淆是非、美丑、善恶观念,污染社会风气;还会造成影视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影响国产剧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策建议


一是影视剧创作要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坚守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取向。



影视剧创作不能只想着观众爱听爱看什么,还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负的社会责任,精心打磨塑造可支撑和代表新时代风貌的对社会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的女性脊梁形象。


通过影视剧大力宣传先进的性别文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推动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汇聚改变歧视女性等不良风气的力量,正向引领和影响文艺风潮,涵养尊重和关爱女性的公民素养和社会文明风尚。


建议结合新时代特征,正确处理反映社会现实诸如“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歧视女性的封建糟粕的剧情设计,用鲜活生命所遭受的压抑表现她们的挣扎与反抗,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这样才能激起人们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于女人的地位、尊严和权利的深刻反思,达到批判封建糟粕的目的。


二是建议对影视剧制作等相关人群进行性别平等培训,增强其传播性别平等观念的文化自觉。



影视创作者要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艺术作品,必须打破对女性价值的单一、刻板化认识,看到女性随时代发展的成长和角色、价值的多元走向。


建议加强对影视剧从业人员的培训。比如在其入职前的岗位培训、入职后的业务培训中加入性别平等的内容,帮助他们突破性别刻板印象,促使其树立男女平等的价值理念,并将此理念贯穿到影视剧的制作和传播过程。在高校的影视制作专业增加性别平等的课程设置,对即将从事影视创作的高校学生进行性别平等的教育,提高其性别平等意识,促使其做民主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做先进性别文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传播者。


三是建议把性别平等指标纳入我国媒体监管政策和指标体系,建立性别平等咨询机制和专业化评论沟通平台。



  • 首先,在制定和完善媒介监管政策和指标体系时纳入性别平等指标,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使影视剧在创作制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 其次,建立性别平等咨询机制和专业化的评论沟通平台,引入专家把关和同行评价机制,在影视剧审查环节设置性别顾问或者加入性别平等的评价指标。再次,还要加强对公共文化产品尤其是热播影视剧的舆情监测,对于弘扬先进性别文化的好作品给予鼓励,对于违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文艺作品和传媒进行问责。



欢迎转发点好看

转载请联系授权



大家都在看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睡眠?看完这份白皮书,就明白了


快讯!国家广电总局:立即停播“椰树牌椰汁”等部分版本广告



来源/性别研究视界微信公号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理论研究室供稿  执笔人:黄桂霞、马焱;统稿人:刘亚玫、姜秀花)

编辑/肖婷

美编/李凌霄


女报全媒体平台一览

中国妇女报新闻客户端APP


中国妇女报微信公众号


中国妇女报官方微博


中国女网


中国妇女报头条号

中国妇联新闻微信公众号



手机扫一扫,

把女报全媒体平台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