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失恋博物馆收藏的都是啥?

中国妇女报记者 中国妇女报 2019-06-21


编者按


近年来,一些城市陆续出现一个新去处——失恋博物馆,里面展出的大多是失恋者捐献的纪念物,以及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与以往人们通常认为“失恋”等同于“失败”“失去”的理念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在爱情“遗物”中,看到的是过去那段曾经美好而纯粹的感情。失恋博物馆的兴起,承载更多的是人们对于“疗伤”和“治愈”的需求,也体现出在日益趋向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情感的解读视角从狭窄片面逐渐走向广泛开阔。


面对失恋,当代人不再一味困扰于“求而不得”“得而复失”的悲伤与痛苦,他们将人生中的每一段经历,无论是好是坏,都看作是生命里值得留存的印迹。失恋博物馆让人们看到了“放下”所蕴含的强大而温暖的力量,让失恋者能够以更加平和与释怀的心态,向逝去的情感做出体面而正式的告别。这个小小的变化体现的是社会婚恋观的进步:当感情的选项不再只是困宥于“得失”二字之上,而是二人共同选择相伴一路,“且行且珍惜”的时候,全社会的婚姻稳定性与个体幸福感必将大大提升。


馆内,情感语录以各种形式呈现。



成都:这里,不只有爱情


一条男生手织的白色围巾,一个女生从地震中抢出来的小熊,一枚军人送给女友的国徽,一支他随身携带的她送的签字笔……


在成都失恋博物馆里,早上开馆不久,便有十余位年轻人穿梭在白色基调的环境中,低头默默地读着这些物品旁那些无疾而终的情感故事。《一生所爱》的音乐缓缓地反复播放,“天涯挡不住思念,渴望着它年它月再相见”等情感标语以各种形式随处可见。


这家去年年底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展的失恋博物馆里,展出了100件来自全国各地的失恋物品。策展人是几个微博上的网红情感博主,他们在微博中发起了“失恋故事展”的号召,一个月便获得了众多响应。


“我们在网上征集故事和物件时,发现成都地区的年轻人响应最积极。”策展人之一朱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起了选择成都的理由。



据悉,首座失恋博物馆于2006年诞生于克罗地亚,一对艺术家情侣分手后,选择发起一个展览来纪念他们的感情,展示那些昔日恋人们用以怀念旧爱的物品,比如恋爱日记本、求爱信、恋爱照片、订婚戒指、永远都不会再响起的手机等。博物馆的创始人希望参观者能够从这些展品中获得前行的力量。如今,其足迹已经遍布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也想做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情感博物馆。”朱先生说:“年轻人谈恋爱走心的比例在下降,希望大家能真诚地面对感情,从别人的故事中吸取教训,珍惜现在。”


由此,每个展品旁的故事下面都附有一段有关“教训”的网友评论。


一个B超单的展品旁写着一位女生怀孕后,男友置之不理,她和他分手后,只能独自走上手术台的故事。故事下附有的网友评论写道:女生请记住,身体是自己的,只有自己也爱惜自己,才是最有效的“避孕药”。


朱先生还希望展览能让“思念者再出发”。这其中,不只有男女爱情。


馆内设置的测试互动墙。


一间小屋,挂着一条落地的大幅标语,上面写着“爱恋不过是一场高烧,思念是紧接着好不了的咳”,映射出这是一间有关思念的展室。


展室中,一把老旧的草扇展品,讲述的是一位女儿对外公和父亲的思念;一张八斤的纸尿布和一个拨浪鼓玩具的展品,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对夭折女儿的深深父爱;一张5岁孩子画的全家福,讲述了一位患有白血病的母亲为了生下孩子而不幸离世的故事……


馆内展品之一。


由此,展览馆中最后的环节主题是“治愈”,设有粉红色的羽毛墙、满是小灯的北欧星空房……“带着还没有放下的上一段感情,来这里圆满的画一个句号,开始新的生活。”朱先生说。


失恋博物馆的故事很多,来这里的人也有很多故事。


策展人之一许仙僧说,来这里的,有热恋的情侣,他们手牵手,一边浏览一边说着悄悄话;有年轻的女孩在看完别人的故事后想到了自己,忍不住失声痛哭;有老外,虽然他们中文水平欠佳,但仍然驻足许久;还碰到过老人,独自一人,一个个故事慢慢阅读,临近闭馆都不舍离去。


据成都失恋博物馆里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展览至今,每天仍有三四百人来参观展览,“周末的时候还要排队。”工作人员说:“希望来观展的人都能有所收获。”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任然 文/摄



重庆:“我有一点儿被治愈的感觉”


“每一种激情最后都会有它的观众,每个感情的祭品都需要一个最终的舞台。”在重庆渝中区日月光广场,即便是在工作日的下午,失恋博物馆里还是人流不断。记者在现场看到,有闺蜜一起同行的,也有哥们儿几个一起来的,唯独少有情侣。


参观者在许愿卡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在博物馆里,记者遇到一位周小姐。周小姐是一位白领,在外贸公司上班,上个月她和相恋两年的男友分手了。“我已经29了,但他似乎还没玩够,我等不起了。”周小姐说,分手后她选择了辞职,去过丽江、去过川西,散心一圈后回到重庆,在朋友介绍下来到了失恋博物馆。“看了很多故事,受到很大的触动,我想我可能有了一点被治愈的感觉。”


参观的最后一个环节。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王祥 文/摄)


合肥:建馆初衷——让更多人懂得珍惜爱


一身牛仔服,帅气的长相,话语不多,沉静的性格,合肥“90后”小伙汪振杨花费80万元建立了一家“失恋博物馆”,收藏失恋物品并提供寄存服务,4月24日,这家失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墙壁上粉刷成灰色,上面粘贴有博物馆的LOGO“LU”。“这是我前任女友名字的两个汉语拼音构成。”汪振杨说道。


走上二楼的展厅,展厅内摆满了失恋物品,有含情脉脉的书信,有密密麻麻的车票,有手工编织的围巾,有象征爱情的婚戒,有显示已怀孕的验孕棒,还有水杯牙刷……汪振杨说,在失恋博物馆里,像这样令人唏嘘的物品有很多,有女生曾给他寄来了婚纱照和婚纱,还没来得及办婚礼,双方就分道扬镳。


汪振杨建立失恋博物馆的初衷也和前任有关。“和女朋友分开后,一直都很痛苦,去外地散心,发现了失恋博物馆。”汪振杨说道。他曾尝试过以各种方式挽留,但还是错过她了,走不出失恋阴影的汪振杨决定去外地散心,在北京、南京、上海、重庆,汪振杨看到了同样主题的博物馆,每一件物品都勾起了汪振杨对前女友的回忆。“那种滋味,或许只有失恋过的人才懂。也是因为她,我有了想在合肥开一家以失恋为主题的展馆的想法。”


2019年3月,汪振杨和好友一起开始准备筹建失恋博物馆。这家小小的博物馆倾注了汪振杨难以割舍的情感和思念。比如,博物馆的面积是520平方米,象征着“我爱你”。此外,汪振杨设计了两种门票,“特别版的门票总共就两张,一张会给女孩寄过去,另一张会作为失恋物品永久展出。”


“原本早晨9点50开放,8点我们还在准备的时候,一个25岁左右的男生已经站在门口了,表情凝重,我让他提前进来了,参观了展品后,他说他也会寄一些物品过来。”走的时候,这个小伙子看起来心情挺好。


店主汪振扬正在整理展品。刘亚萍/摄


汪振杨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通过微信公众号、QQ、抖音等平台,已经陆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260余件物品,有人甚至专门从外地赶来寄存物品,首期展出了70个物件,所有的物件都是经过沟通征求意见后,有的匿名展出,有的按双方要求公开姓名。汪振杨说,在这里寄存的失恋物品都是免费的,后期他会为这里寄存的每一件物品制作小卡片和二维码,让前来参观的人了解这些物品背后的爱情故事。此外,如果有些人寄来了失恋的物品,但后来重归于好,他也非常愿意再把这些物品物归原主。


“失恋博物馆寄存的物品和背后的故事,看上去都与伤感、心碎、眼泪有关,但我希望这个小小的展馆能成为失恋者释怀和疗伤的地方,帮助大家走出失恋的痛苦和阴影。”在汪振杨看来,失恋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是通过展示爱情“遗物”以及别人的经历,让大家珍视现在的感情。“如果通过失恋博物馆,能够让大家放下过去,珍惜眼前的人,这家博物馆办得就值了。”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蓓/朱琛琛


欢迎转发点在看

转载请联系授权



大家都在看


沈跃跃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海南通报非法接种宫颈癌疫苗:罚款八千 吊销执业许可证


“父姓加母姓”起名现象为何悄然兴起?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编辑/吴苏锦

美编/李凌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