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们,新时代的国民女神!


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迅速响应党中央号召,于6月22日在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举办“新时代科技女性践行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座谈会,这也是科技界第一个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的实际行动。来自多个领域的女性科技工作者相聚一堂,畅谈成长历程,接力精神火炬,共话新时代科技女性的新担当、新使命。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表示,从生物学上看,女性和男性的智力没有任何差别,希望更多女性能成为科学家,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并勉励在场的年轻女科学家,继承老一辈的爱国情怀,在科技战线上发挥更大作用。她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宣传阵地上让科学家占领一席之地,让那些献身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科学家们,挺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以伟大的精神引领时代风尚。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建国表示,《意见》出台,正当其时,正当其势。中国航发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现出的“国为重、家为轻”“择一事、终一生”情怀,就是科学家精神在航空发动机战线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中国航发6000多名女科技工作者撑起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半边天”,她们聪慧、自强、坚韧、豁达,是时代最美的风景。


闪耀的女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奉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钱学森、邓稼先,到黄大年、南仁东,一代代科学家用忠诚、信仰、学识、青春甚至生命,铸就“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在这些精神的背后,闪耀着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奉献,她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以丰硕的科研成果,诠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浓烈情怀。

 

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目前在国内,女性科技工作者占了四成的比例。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科学家走上前台,努力打破科学领域的性别“玻璃天花板”,为自己,也为年轻一代争取更多权利,另一方面,各大科学奖项也逐渐重视女科学家的贡献,中国第一个科技界诺奖获得者是女性,6位女科学家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女科学家不仅是我国科技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吴海鹰表示,妇联组织将进一步发挥宣传优势、平台优势、组织优势,在选树表彰、宣传倡导等方面做好联系服务引领工作,关心关爱女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与发展。


据悉,2003年中国科协常委会增设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在各方持续努力下,推动出台女性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男性同龄工作的制度,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出台培养和扶持青年女性科技人员的政策措施,推动全国学会提高女性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任职比例,在女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团结动员女科技工作者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科协常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表示,中宣部、科协、科技部共同推动《意见》出台,旨在凝练中国科学家精神,树立科技界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加快培育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今天志珍主席的讲话与6位嘉宾的发言,本身就是科学家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弘扬传承,她们以铁肩担国家兴盛之责任,妙手著创新恢弘之篇章,正所谓百舸争流千帆尽,巾帼建功正当时。



本次座谈会主持人,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主任郑晓静表示,希望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做科学家精神的宣传者、践行者,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的期待和重托,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取得一流成果,树立起精神丰碑,在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大业绩。


科研“玫瑰”分享如何绽放


在本次“新时代科技女性践行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座谈会现场,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代表做了分享,她们围绕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核心价值,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工作体会和生活感悟作专题发言。



“用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讲述李四光先生用一生践行8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从学造船到学采矿,再转地质,祖国的需要,就是他无悔的选择。母亲李林继承外祖父献身科学的爱国精神,根据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迫切需要,不断改变科研主攻方向,把所学的全部知识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海底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资源、热液硫化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对大洋里的矿产资源如数家珍的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副主任韩喜球,不仅是大洋一号首位女首席科学家,更是我国整个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在从事海洋地质研究的20多年里,她保持着科学家的严谨和女性的坚韧,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成为一朵探寻海底宝藏的“科研玫瑰”。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讲述她带领团队走进刚果(金)、塞拉利昂,与埃博拉病毒短兵相接、舍己忘我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一颗爱国报国的赤诚之心,彰显中国军人的大爱与担当。



“我的科研是抱着孩子、做着家务、养着花做出来的。”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娓娓道来她的密码研究之路。她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勉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女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最美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用兴趣和耐力去发展科技、报效祖国。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毕利军用“毛刷刷土豆”和“挖掘机挖土豆”的例子讲述了结核病疫苗研究、产品开发、创业追梦的经历,认为产业、人才、平台、模式是科学家创业的关键因素,她深情地说,“爱党爱国是科学家奋斗的精神动力,在国外做科学研究不带劲,把论文写在自己祖国的大地上感觉是不一样的。”



“航空报国是航空人的价值追求,每个航空人也要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亚军介绍了以“本、源、道、路”为脉络的航材院文化,致力于打造科学家的摇篮和工程师的沃土,航材院不断畅通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渠道,科技专利成果、知识产权、重点型号攻关等捷报频传。

 

从“微小病毒”到“广阔海洋”,巾帼不让须眉展现创新力量


关心关爱青年科技女性成长成才的王志珍院士,矢志不渝传承科学家精神的李四光后人邹宗平女士,探寻海底宝藏的“科研玫瑰”韩喜球,研发埃博拉疫苗开创先河的陈薇,撼动密码学的“支柱”王小云,为结核病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毕利军,攻坚克难、矢志报国的王亚军,在座谈会上分享谈话的女性科学家都长期活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一线,取得了一流的科研成果,展现了新时期女性科学家自信自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中的亮丽风景。

 

她们淡泊名利、奋勇前行,一次又一次突破战略高新技术瓶颈和重大工程难关,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奋斗、爱国情怀以及她们对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以其特有的孜孜以求、严谨细腻、坚韧不拔、包容体贴的优秀品质,瞄准科技前沿、坚守科研一线、勇于探索、不怕失败,在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中,中国科学家精神以其强大感召力薪火相传并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培育科技人才,是培育中国创新的“力量源泉”。从“东方红”跃然于世到“墨子号”飞向太空,再到“复兴号”风驰电掣、C919大飞机划过长空……一代代科学家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情怀投身国家发展伟大事业,挺起了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自信脊梁,绽放出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精神力量。


欢迎转发点在看

转载请联系授权



大家都在看


“操场埋尸案”突破性进展:确认尸骸为失踪人员邓世平,包括当时校长等多名嫌犯被抓


绝不姑息!纪检监察机关将深挖“操场埋尸”案件背后“关系网”和“保护伞”


“只养天鹅”“不收卖菜的孩子”,这位语出惊人的幼儿园园长被解聘!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代刚 彭芸


编辑/肖婷

美编/李凌霄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