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不会说话,但她的绣品会说话

党柏峰 中国妇女报 2020-09-04


“拈一根轻巧的绣花针,

将一颗沉静的心埋下;

夜晚绣美月华,

清晨绣美朝霞;

可绣一幅鹏程万里,

可绣一幅江山如画;

把日月挪进家,

将山川也归纳;

还有百鸟朝凤,

鸣唱松竹梅花。


这美丽的诗句歌颂的是一位住在美丽汉江源头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一位哑巴绣娘——郑娥。

                           

“不想成为拖累”


郑娥是宁强县舒家坝镇黄家梁村普通农民家庭的80后女孩,祖祖辈辈靠耕田种地为生。在她两三岁时,由于一场高烧,用药不当,导致她永远失去了听力和说话能力。从小看着父母为家为自己辛苦操劳,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


2006年,她与丈夫结婚并生育一双子女,平时丈夫在县城周围建筑工地打工挣钱,郑娥便在家照看子女、做家务,“独木难支”,仅靠丈夫打零工的收入,家中的生活捉襟见肘,眼看邻里都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她家还是摇摇欲坠的土坯房,要强的她暗暗下决心要分担家庭致富的重担,不想让自己成为家人的拖累。


                   

“贫困是一种鞭策”

      

脱贫攻坚的春风给山区县注入了新活力。2014年,郑娥家被评定为贫困户,但这对她来说这不是光荣,而是鞭策。2017年初,舒家坝镇准备举办一期羌绣培训班,得知消息后,自幼就喜欢刺绣的郑娥非常激动,但身有聋哑残疾的她能顺利通过培训吗?面对家人的担忧和劝阻,郑娥丝毫不为所动,只要一想到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挣钱,她就充满了力量。



培训的10天里,每天徒步往返30多公里,她没有一次迟到、早退、缺课,听不见老师讲解的声音,她就认真牢记每一个针法,自己回家反复回忆、练习,俗话说“不疯魔,不成活”,有时睡梦中会突然醒来,赶紧把梦到的花样练习一遍。培训结束时,郑娥的结业作品《凤飞图》惊艳了众人,花儿色彩艳丽,一只凤凰在空中飞舞,大家纷纷感叹,不知这幅绣品的背后,这样一个聋哑妈妈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能行”   

 

自参加羌绣培训班后,刺绣就成了郑娥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土坯房阴暗潮湿,照明用的是黄炽灯,也没有绣架,她一坐就是一晚上,颈椎、手腕酸疼,手指更是扎满了血眼,丈夫孩子都心疼不已劝她放弃,她总是微笑而倔强比划着:“别担心,我能行!”功夫不负有心人,身残志坚的郑娥刺绣技艺日渐提高,绣出来的作品让人爱不释手,她的执着和技艺得到了宁强羌绣传承人、羌州秀娘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小琴的关注,当郑娥拿到与公司签订的回收合同时,激动泪水模糊了双眼。


墙内开花墙外香,2018年10月,“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景甜团队也得知她的事迹,一行人翻山越岭来到郑娥家中,慰问采访的同时,还兴致勃勃地跟她学起了刺绣,共同完成了羌绣作品《团花似锦》,同年11月,郑娥第一次坐上飞机来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鸟巢的舞台上向全国宣传推介宁强的羌绣产品。


       

“走出去做家政,留下来当巧娘”是汉中市妇联推动巾帼脱贫的一个创新思路,拥有非遗羌绣技艺传统的宁强县近年来做优“羌州绣娘”品牌,数千名像郑娥一样的贫困妇女在羌绣传承人、“201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获得者王小琴的带领下用指尖的艺术,绣出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五彩人生。



欢迎转发点在看

转载请联系授权



大家都在看

纪念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山东大学回应“学伴”事件:深表歉意!


这些人为什么不结婚?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党柏峰

编辑/吴苏锦

美编/李凌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