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和国的女儿|屠呦呦:矢志青蒿,鹿鸣世界


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三十四号主席令,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这份群星璀璨的名单,11位女性名列其中,成为国家最高荣誉获得者中的巾帼先锋。


今天,我们为您讲述的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的故事——



▲ 央视关于屠呦呦在诺贝尔颁奖典礼现场的报道


今天上午10:00,42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将走进国家殿堂,接受党和人民的最高礼赞。屠呦呦是此次“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她的故事要从1969年说起——

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课题组的组长,负责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整理,寻找能有效对抗疟疾的药物。

在当时,屠呦呦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屠呦呦说:

对于一个年轻科研人员,有机会接受如此重任,我体会到了国家对我的信任,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 1955年,屠呦呦开始进入卫生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实验室工作。(资料图片)

当时的科研条件非常简陋,并且要在信息渠道不畅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屠呦呦说:

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


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古语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种准备。


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最终,屠呦呦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好,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 青年屠呦呦(资料图片)


经历了太多次的失败,年轻的屠呦呦问自己:我们就真的无路可走吗?


最终,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了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 青蒿及青蒿素分子式(合成图)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从此,屠呦呦和青蒿素课题逐渐为人所知,各种奖项纷至沓来。

▲ 1979年9月,抗虐新药-青蒿素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资料图片)

▲ 1982年10月,屠呦呦参加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并领取发明证书及奖状(资料图片)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

面对荣誉,屠呦呦依旧低调而平静地进行着对青蒿素的科研工作。

▲ 1985年2月,屠呦呦在进行实验(资料图片)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新华社记者 王成云/摄)

“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转化为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拉斯克基金会在获奖人介绍中评价说,“已有数亿人因此受益,未来这一数字还会不断增长。”

对于这一荣誉,屠呦呦淡定平静并强调:荣誉属于集体。

屠呦呦说:

“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 屠呦呦在诺贝尔奖颁奖现场发表获奖感言。(中新社记者 沈晨/摄)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仍不忘向全世界推介中国医药学。


屠呦呦说: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


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


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证书和奖牌(人民网)


诺贝尔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沃尔本·林达勒评价:


屠呦呦无论从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作为获奖人,她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在此必须强势插播两条小广告:


本报在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第一时间推出了一份异彩纷呈的特刊《矢志青蒿 鹿鸣惊人》,版面荣获了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中国妇女报》2015年10月7日要闻1、4版 作者:乔虹、徐旭、吴瑛

不仅如此,由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屠呦呦传》,也是由中国妇女报参与策划,中国妇女报记者主笔。

 《屠呦呦传》 (人民出版社)

这是第一部全面完整记录屠呦呦人生经历的传记,全书通过对她本人和家人、同事、同窗、学生等的探访,以及130余幅她本人珍藏的照片,为读者展现了一位杰出女科学家成长、学习和工作的独特经历。

广告时间结束,言归正传↓ ↓ 

2017年1月,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习近平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颁奖。(新华社发)

2018年12月,屠呦呦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屠呦呦作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出席此次大会,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颁改革先锋奖章。

重磅级奖项和荣誉接踵而至,然而屠呦呦仍然平静地从事着她热爱的青蒿素科研工作。

2019年6月,“屠呦呦团队放大招”的消息燃爆互联网。

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取得新突破,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 攻坚青蒿素抗药性进程图解

同时,2019年秋季学期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了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 节选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选段。


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负责人介绍:


屠呦呦在青年时期培养了对传统医药学的热爱,历经数年终于从古代药典中获得灵感,发现了青蒿素,并且至今仍在科学探索道路上孜孜以求。
此次选录这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科学,从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中汲取力量。


▲节选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的介绍选段


▲ 节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


面对此次获得的国家最高荣誉,屠呦呦想得更多的还是如何通过中医药事业实现“健康中国”的理想,想到的是作为中医药工作者的担当。


屠呦呦说: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让它为人类健康造福。我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荣誉越多,责任越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健康中国”需要我们去踏踏实实地“做”,让更多医学科研成果应用到人,让更多患者远离病痛,这是每一名中医药工作者的追求和担当。



欢迎转发 点“在看” 转载请联系授权



大家都在看


共和国的女儿|樊锦诗:一生择一事,大漠护锦绣


共和国的女儿|布茹玛汗·毛勒朵:将祖国“刻”在心中


共和国的女儿|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来源/中国妇女报 新华社 人民网 财新网 等
编辑/侯晓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