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报记者武汉纪事〡这些负重前行,让这城市充满希望
1月26日
农历正月初二
星期日
阴雨
这个春节是如此的不同寻常。
今天,已是武汉“封城”第四天。看着窗外“静止”的城市,心中有种从未有过的悲壮和感慨。
▲ “静止”的城市透着刚毅。(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强洪/摄)
当所有人都在密切关注着疫情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危急时刻“逆向而行”,冲在第一线,扛起责任和担当,把希望和生机留给大众。
火神山医院工地上,建筑工人鏖战正酣
大寒节气之后,武汉的天气一直低温阴冷多雨,是一年中最容易感冒的季节。天刚亮,在兄弟媒体同行的帮助下,我抓紧时间驱车赶往30公里外的武汉市蔡甸区知音湖畔武汉职工疗养院。
▲ 出发,向火神山工地前进。(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强洪/摄)
从1月24日开始,由中建三局牵头,武汉建工、武汉市政、汉阳市政等3家企业在这里参建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这座医院被称作“汉版小汤山医院”,预计于2月3日前建成。建成后的医院将拥有1000张病床,用于集中收治新型肺炎患者。
天空中下着雨,整个城市寒凉中透着刚毅。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路畅通,仅用40分钟,我们就来到了施工工地。
这里的建设工地现场与市区内“静止”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千余名建筑工人鏖战正酣,现场各种施工机械轰鸣。每个施工者都在全力以赴,为医院的早日建成而努力。
因无法近距离靠近工地,记者只能趟过泥泞的土路,从远处用手机拍下了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回程的路上,我的眼前总是闪现施工工人劳动的场景。
▲ 火神山工地上鏖战正酣。(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强洪/摄)
紧张的工作,致使许多人两天没能休息。即使吃饭,也只能端着盒饭匆匆扒拉两口。
春节,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们没有留在亲人身边,从大年三十就在工地上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蹲在临时板房外匆忙吃饭的画面,在我的眼前久久不能散去,我不禁湿润了双眼……
记者了解到,25日,武汉市防疫指挥部举行调度会决定,将再建一所拥有1300张病床的医院,并将其命名为雷神山医院。
求真相,探本质,无冕之王逆向而行
一个城市是一个共同体,国家也是,世界亦如此。在此危难时刻,许多媒体人识大体,顾大局,自觉肩负重任,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种传闻和谣言,他们求真相,探本质,将武汉的真实情况向公众展现。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廖君,从疫情最初起就采写了许多相关新闻,并通过新华网客户端以及“新华视点”微博等,直击武汉防疫事实,用手中的笔反击那些不实传言,将事实真相向公众逐一展现。
1月10日,她专访了2019年12月31日就到达武汉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
之后,王广发本人被证实感染病毒并隔离,作为专访王广发主任的廖君也因此回到家中自行隔离。
即使在隔离期,她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而是将前期采访的资料做了梳理,每天坚持在电脑前工作到很晚。期间,她和同事们共同采写的诸多稿件一一刊发出来,为读者带来了第一手真实有效的消息。
▲ 本报记者和廖君微信对话截图
1月25日,大年初一,廖君解除隔离,随即马上返岗。
廖君是一位二孩妈妈,丈夫是一位医护人员。在这危难时刻,夫妻二人都坚守自己的那份职责,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守候着那份责任。
今天清晨,快人快语的她在与记者通话时,对未来充满着自信:非常时刻,坚持就是胜利,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希望是比钻石还要宝贵的东西”
24日,大批外援到汉,其中有各地请战而来的专业医护人员,有兄弟省市增援而来的药品口罩,有各类防护用具。陆续有专机、专列抵汉输送“粮草弹药”,还有大批援助正在赶来。
随着各方援助物资和人员的到来,截至发稿时,记者了解到,因武汉公交停运,4000多名市民自发成立了志愿服务车队,接送医护人员、运送急需物资。
为解决市民居家出行不便等问题,武汉市全市紧急征集6000台出租车,分配给中心城区。25日,滴滴公司也响应政府号召和要求,正召集1336名网约车司机,组建“社区保障车队”并交相关部门和社区居委会统一调度,为武汉各社区民众提供免费出行服务。
校友团、楚商会、朋友圈……各种人群迅速行动起来,提供捐赠累计过亿。
为了防止疫情蔓延,武汉市民无条件地选择了在家留守,我们要向这些留守在家的市民致敬。
感谢医护人员的负重前行,感谢施工工人的辛苦付出,感谢许多坚守岗位的人的默默奉献,你们的负重前行,让这座城市充满着希望。
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我们也要有信心,对未来满怀希望。正如《流浪地球》里的那句著名台词:“希望是比钻石还要宝贵的东西。”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