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火眼辨阴阳,这个疫情“前哨”,依然保持战时节奏

武汉战疫报道组 中国妇女报 2021-01-23


最忙碌的疫情“前哨”,依然保持战时节奏。


在武汉光谷城核心区,一幢尚未正式启用的办公楼里,当每份样本被送入一层的2000平方米空间里开始流转,就意味着最多8小时内就能测定,送检者是否已面临新冠病毒的侵袭。


运行近50天来,这样的样本测定,武汉火眼实验室已完成23万多份。


“作为一个可以每日完成2万人份检测的机构,武汉火眼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一直位于疫情发展速度之上。”华大武汉前线指挥部负责人朱师达说。


从2月16日至今,火眼的日检测量,就再也没低于湖北每日新增确诊病例。


即使湖北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逐渐进入“双清零”,火眼“依然清醒”,日检测量始终保持在2000人份以上。



动力,来自一支由300多名华大基因科研人员组成的“检测战队”,他们依然保持着“7×24”的工作节奏。


实验室的每一个结果,对送检者而言,此前意味着能否“有一张病床”,现在更成为能否“告别病房”的重要依据。


3月22日,在火眼实验室入口处,数据每日更新的大屏幕前,朱师达慢条斯理地讲述着,这一个个数据背后,一家民营科研企业如何用17年沉淀,“让基因技术成为与新冠病毒对决的重要武器”。



技术积累决定实力


问:为什么华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测定?


答:早在2003年,华大基因已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精细图。与拥有多达30亿对碱基的人类基因相比,新冠病毒只有3万碱基左右,对华大来说,破译新冠基因密码自然不在话下。此后基于这些序列进而研发、量产核酸检测试剂盒和测序试剂盒,也是顺理成章的。华大有绝对的技术实力。


问:核酸检测大家都已了解。通俗地说,测序就是让我们知道这个病毒长什么样?


答:在一开始,测序承担的是这样的作用。作为一个新的病毒,需要把它整个的基因组组装出来,才能够知道它跟其他冠状病毒的异和同。同的部分就是要认知它的来源,可能的中间宿主等等,异的部分就是要特异性去开发检测的试剂盒。


▲ 核酸检测步骤1:样本接收


▲ 核酸检测步骤2:拆包灭活


问:到现在为止,华大依然是唯一同时拥有测序试剂和核酸试剂生产能力的企业?


答:对。作为临床诊断来讲,核酸检测是一个更大规模低成本的方法。测序不会大规模大批量地用于临床诊断,但是它在溯源、监测病毒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大家看到的研究报道,科研上的进展,其实都是基于测序技术。测序结果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病毒的情况,发现和解答很多我们现在尚不知道的问题。比如,病毒从哪里来?怎样侵犯细胞?怎么发挥作用?以及病毒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问:两种试剂盒同时应用,对华大来说是件挺难的事吗?


答:不是。一是基于技术的积累,二是平台的能力。所谓平台,就是测序里面一个关键的设备叫测序仪,华大是国内唯一能够量产临床应用测序仪的企业,在国际上也是唯二的。


问:实现试剂盒保障供应后,为什么很快就开始着手火眼实验室的建设?


答:华大创始人汪建老师在到武汉的第一天就明确表示,传染病防控是检测大于隔离,隔离大于治疗。这种前瞻性也是基于他曾带领团队参与抗击非典。


这也让我们都意识到,对于规模检验,一开始最大的瓶颈不是试剂盒,而是检测能力。那段时间,面对“积压病例很多,疑似病例数下不来,大量的病人需要有检测结果才能确诊并入院”的现状,让我们更加确定,只有试剂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高生物安全等级的实验室大规模完成检测流程。


▲ 核酸检测步骤3:信息核对录入


▲ 核酸检测步骤4:取样分装


问:2月5日刚刚启动时,火眼的日检测通量是1万例, 3月1日就实现翻倍至2万例。25天时间实现迅速提升,是在当初设计火眼时就准备好的吗?


答:一开始的设计通量是每天1万例。在整个2月份,检测能力都高于实际检测量的,这与“床等人”是一个意思。我们的检测能力,一定要比我们的需求要高。从数据变化也可以看到,从2月中旬提出应检尽检、日清日结等要求以来,检测数量在四五千到六七千之间。


到2月底的时候,基于对特殊人群检测的需求,量一下子上来了。其实在2月20日左右,我们已经在考虑继续提升检测能力。因为应检尽检的实现,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我们的判断是,社会复工复产会带来更大的需求,我们就计划把通量进一步提升,但进一步提升需要一个过程。


在3月1日就提升到2万的日检测通量。这是在我们计划中的,但比我们的计划更早实现。在检测需求快速提升的情况下,不管是在设备物流上面,还是在人员调拨上面,时间极限压缩,第二天就实现了2万通量,现在都是保持这样的一个能力。果然到了3月5日,检测量超过了1.6万。


▲ 火眼实验室检测量与湖北新增确诊病例对比图(2月6日-3月23日)


其实火眼的能力还是有富余。日清日结、应检尽检、24小时交付,都是我们的承诺,一定要做到。


问:华大是一家民营商业机构,但在疫情期间并没体现这一特性。


答:汪建老师带领的华大,一直都很具有社会责任感。非典的时候就捐了30万人份试剂盒。这次,截至3月22日,华大基因共计向全国捐赠134050人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已全部发放到位。第三方爱心机构通过向华大基因公益采购对全国各地捐赠试剂盒共计178600人份。


此外,华大还联合猛犸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对日本、秘鲁、安哥拉、菲律宾、塞尔维亚、文莱、阿根廷、贝宁等国捐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我们现在想的,就是通过所能所学所为,更好地为社会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里,商业利益、经济诉求不是最重要的。当然,也需要有实力和能力来做这件事。



火眼应成为基础设施


问:现在检测样本送到火眼,多久可以出结果?


答:六七个小时就可以。但是,规模化检测有先来后到。按照要求是24小时之内要出结果,这个可以保证做到。


其实大家容易产生一个误区,比如,PCR实验一般来说,2~3个小时就可以做完,很多人就不理解,为什么检测结果要隔天才能拿到?


原因在于——


第一,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的过程,不只是单纯的PCR实验而已,它还包括灭活、取样分装、核酸提取等,整个实验流程,再到发放报告,平均是在六七个小时左右。


第二,是规模化通量的问题,举个例子,去火车站买票,一个人买票半分钟,但是1万个人买票,只开一个窗口的话,那就要排三四天,所以要增加窗口,同时让每个窗口更高效。这就是规模化自动化的作用。


一些小型实验室对于600个样本的检测就需要做一天。但是我们一个批次就可以做完,24小时不停去做,最终确保具有日检测2万人份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火眼实验室这样的模式,可以在疫情期间承担大通量的检测任务。


▲ 核酸检测步骤5:核酸提取


▲ 核酸检测步骤6:荧光定量PCR


▲ 核酸检测步骤7:出具新冠病毒样本检测报告


问:疫情结束之后,火眼还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吗?


答:火眼实验室不会是一时的。


基于这样的模式,华大基因已经在武汉、深圳、北京、上海、天津、长沙、石家庄、重庆(技术支持)、无锡(技术支持)等9地布局火眼实验室并承接样本检测工作。


另外,青岛、贵阳、昆明等地的火眼实验室正在筹建中。能够共同承担起人群排查等更多疫情防控任务,为全国复工复产提供科学支撑。


在我的理解里,火眼实验室是一项基础设施,应该与疾控体系一起组成立体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成为“国家队”的一部分。同时,经过验证确实有效的火眼模式还可以在海外复制,为国际社会防控疫情发挥作用。



核酸检测的确定性最高


问:核酸检测的准确性还是在一段时间受到了质疑,大家会觉得CT、血检更准确些。


答:我们还是要坚持科学——是不是病毒感染,一定要找到病毒的证据。



有一段时间核酸检测争议比较大,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采样是否到位或合格。因为检测只对样本负责,样本里面有病毒,就一定可以检测出来。


第二是病程的影响。在疾病发病的过程里,从下呼吸道到上呼吸道再到咽喉、鼻腔,病毒的载量是不一样的。采样的规范性和病程都会影响到样本里有没有病毒。在第7版的诊疗指南里,出院标准增加了肛拭子,这就是一个更加严格的标准。


第三是试剂盒的质量和灵敏度。不同的研发工艺,也一定程度会影响试剂盒的表现。


另外,血检就是检测血液里的抗体,一个是IgM,一个是IgG。IgM是非特异性的抗体,在感染的最初几天会出现,但是再过几天就下去了,IgG是一个长期的抗体,但可能要到一周之后才会出现,所以也不适合做筛查和诊断,现在已经获批的IgM和IgG的试剂盒,适用范围还是辅助诊断。


目前,核酸检测还是确定性最高的,但需要在样本质控方面做得更好。


(本文原题《华大基因:火眼辨阴阳》,来自《中国妇女报》2020年3月30日1版)


推荐阅读
♦ 创女时代〡面里生花
♦ 扫黄打非办回应“国内版N号房”核查情况 女报微评:法律当毫不犹豫亮出治理锋芒
♦ 广东茂名残障女孩遭性侵怀孕案一审宣判,两名被告人分别获刑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长路 刘丽君 徐旭
视频制作/刘丽君
编辑/侯晓然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