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让对父亲的爱,停在歌声里

胡杨 中国妇女报 2021-01-23

我们对父亲的爱,似乎总也难以大大方方地说出口。


年轻时的倔强总会将我们与父亲的距离拉得很远很远,直到长大后,才明白那些拉得很远的距离都是日后无法弥补的遗憾,而“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追悔和悲痛似乎一直在上演着。


不要等到父亲熟悉的笑容变成渐行渐远的背影,才后悔莫及;不要让“已来不及”“他不等你”,变成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当我们还在李宗盛推出的《山丘》中感叹岁月流逝时,60岁的他创作的《新写的旧歌》又将你我的思绪拉回到“父亲”身上。这首时长6分18秒的歌,像一封写给天堂里的父亲的一封长信,李宗盛终于说出了压在心里的那句话:“爸,我想你了”。


你与父亲的关系

是“知己”还是“甲乙”


李宗盛的母亲已94岁高龄,记性不好,李宗盛常常变着法儿哄她,也常常帮母亲捏脚。一开始母亲还有点羞涩,后来习惯了,还会主动把脚翘起来,提醒李宗盛该帮她捏脚了。


而李宗盛过去很少提到自己的父亲,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位瓦斯行的老板。新歌中李宗盛所描述的“父亲”,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大众父亲”的模样——对子女爱得深沉,却格外隐忍。比起对子女们事事上心、总爱喋喋不休的母亲,父亲更像个旁观者,在表达爱意时,总被自己的“大男人”形象捆住,显得局促与拘谨。


“比起母亲的总是忧心忡忡,他更像是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刻意拘谨的旁观者。等到好像终于活明白了,已来不及。他不等你,已来不及;他等过你,已来不及……”



有多少人上了岁数之后,才会反省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年轻时的倔强总会将我们与父亲的距离拉得很远很远,直到长大后,才明白那些拉得很远的距离都是日后无法弥补的遗憾。


歌词里还有两句引人深思:“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你与父亲的关系是“知己”还是“甲乙”?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就像一座隐形的山,伫立在那里。如果用文体来比喻,我跟母亲的关系更像是一首散文诗,我们是“老铁”级别的知己;而与父亲的关系就像一篇论文,只在关键时候显山露水。


我们都在“等自己”

放弃责备的姿态


在《无限歌谣季》电视节目中,毛不易与张绍刚组成的“老不容易”组合演唱了一首父子之歌《等自己》。节目中,因为年龄差的原因,他们这个组合被说成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张绍刚还穿过印着“父爱如刚,儿子不易”的衣服。


《等自己》的歌词灵感来源于张绍刚对已逝父亲的思念。在聊到自己和父亲的故事时,张绍刚说:“我最大的遗憾是到40岁后,我突然觉得我不了解我的父亲,我不知道他做的很多事……希望电视机前的爸爸们听到这首歌以后,不要老说孩子了。等有一天自己能和自己好好说话了,大家就是成熟的父子了,祝大家都有好的父子关系。”


说到这里,张绍刚潸然泪下。而看到张绍刚哭得像个孩子,尤其是听他说到“每家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心里都有和父母子女的痛点”时,电视机前的我也眼眶湿润。



我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在父亲面前总是战战兢兢的样子,他的眼神常常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记得那年,母亲去焉耆做甲状腺手术,回来后不少同事来探望,我听见爸爸说:“这三个孩子没良心,他妈做手术,没一个人问……”其实,那个时候我特别想知道妈妈的情况,可是又害怕跟父亲说话。


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理解了父亲。我们的父辈没什么文化,整天忙着促生产,根本不懂如何做父母。还好后来老爸越来越温和了,也渐渐放下了“权威”的架子,可以随便跟他开玩笑了。老爸也是我们家的健康和锻炼模范。


的确就如《等自己》里唱的:“我们都在等自己,从负气中离开。我们都在等自己,从偏执中释怀,放弃责备的姿态……”


“原谅爸爸”“爸,我想你”

这思念让我们痛彻心底


每每临近父亲节时,电台里总是在播放那些关于父亲的歌。那天一连听了好几首,主题多是“子欲养亲不在”的遗憾和思念。


李健的《想念你》就像潺潺流水——“坐在岸边看着夕阳让我想起你,暖暖余晖温柔如你慈爱的眼睛”。温暖的句子背后,其实是一对父子从隔阂到体谅、绵延数十年的故事。


李健说他父亲患癌的时候,他还没什么名气,经济上捉襟见肘。当他把身上仅有的几万块钱全部掏出来给父亲治病时,他才意识到,钱有多么重要。而从未流过泪的父亲,感动地说:“孩子懂事了,给你添麻烦了。”


手术后,父亲的身体状况还是每况愈下。上厕所的时候无法步行,李健就搀扶着他走,有时候是背着他去。当时背着父亲的时候,父亲在儿子耳边轻轻说了一句:“原谅爸爸。”这句话成了至今最让李健难过的话。


稳如泰山一般的父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请求儿子的原谅。



那天还听了谭维维写给父亲的歌《在离去之前叫醒我》,感觉这是一个从来不喊“爸爸”的任性女孩的忏悔书:“喂是你的名字,永远只属于你;你开过的卡车,永远只属于你;我是你的女儿,永远只属于你;我的这一首歌,永远只属于你……”


谭维维说在父亲离去之后,她才猛然爆发,之前数十年点滴平淡而内敛的生活里,父亲给了孩子一生的爱,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渐渐模糊的印记。


汪峰的《爸爸》听起来则是撕心裂肺的痛。“爸爸我一直带着你从未忘记,北京、纽约、伦敦和悉尼,把你撒进每一座美丽的港湾,你融进翻涌的浪花里。爸,我想你,我想你,这思念让我痛彻心底,在天堂里你能听到吗?我为你唱的这段旋律……”



我们对父亲的爱,似乎总也难以大大方方地说出口。随着我们渐渐长大,父亲同样习惯以沉默、笨拙的方式表达他的爱。而“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追悔和悲痛似乎一直在上演着。


听着这些写给父亲的歌,也给我们一个当下的警示:不要等到父亲熟悉的笑容变成渐行渐远的背影,才后悔莫及;不要让我们对父亲的爱,仅停在歌声里;不要让“已来不及”“他不等你”,变成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推荐阅读
♦ 女报评论〡“冒名顶替”需要系统治理
《三叉戟》:前浪未老,热血犹在
♦ 这里,“藏龙卧凤”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胡杨
编辑/侯晓然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