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证:女报武汉前线记者眼中的抗疫精神

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 2021-01-22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王长路和刘丽君准备进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红区”采访。

王长路


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精神力量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王长路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这应该是举国战“疫”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官方集会。

约3000人出席——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召开,本身就是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有力注脚。

身边走过一位位当初的采访对象时,一幕幕“在一线拼过命”的记忆,已在不断回闪。

无论是钟南山院士,还是张伯礼院士、张定宇院长、陈薇院士,以及每一位抗疫勇士,都因坚信“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去拼尽全力;都因“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而义无反顾;都因“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选择挺身而出。

是的,当病毒突然袭来之时,有些人的健康防线在转瞬间被击垮,但“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告诉我们,那座曾一度空空荡荡的停摆伤城,能够迅速复苏,并非偶然,而是在“不服周”的城市气质中,迸发出“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的无畏之勇。为了个人、家庭、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始终蕴藏着百折不挠去奋斗的英雄气。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我们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始终流淌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疫情袭来之时,党中央令出如山,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才能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迅速铸就,严阵以待、坚决出击,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可能”,落成“现实”。

9月8日,再见李兰娟院士时,她脸上曾让无数国人动容的道道压痕,早已留在许多人的抗疫记忆之中。再次听到她的吴侬软语,依然带着那份未曾改变的坚定。当日一袭蓝衣的她说:“冲锋在一线、战斗在一线,这是一种担当,更是我们从医的初心和使命。”

17年前如此,17年后亦如此。这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表白,更是对随时准备出征的庄严承诺。

当前,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之下,让伟大抗疫精神的光芒不断绽放,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就一定能锻造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坚强意志,以不断奋斗向着更加美好生活不断向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崭新奇迹。

袁鹏


致敬!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他们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袁鹏(右)在疫情期间采访社区工作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思绪万千,又将我拉回到那些难忘的记忆里。

还记得,疫情中我采访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张掖市河西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医生张艳,她是我同学的爱人,也是甘肃省第一批援鄂医疗人员。

在武汉,我曾多次和她电话或微信沟通工作,她的回复语气总是那么淡定,仿佛她不是在抗疫,而是在她工作的医院。她说:“作为医生,面对病人你首先不能慌,你都慌了让病人还怎么办!”我的同学也属于不紧不慢的性格,他们夫妻俩这点很像。疫情来时,这个家庭悄然应征,结束时,这对夫妻不事张扬。

如果说这次采访中哪位医生给我印象最深,就是武汉江夏人民医院的医生胡芬。记得一位病人被送到医院时,身体出现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病症,他几乎已经绝望了。胡芬和其他专家学者反复研究探讨治疗方案,在九天九夜的抢救中,她和她的团队不抛弃、不放弃,终于把这个病人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在胡芬的身上,我感受到的是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对病人绝对负责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

如果说最忘不了的,那就是这次抗击疫情中牺牲的医生夏思思和彭银华。夏思思被感染后,她把治疗的最好机会让给了病人,自己最终不治,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和深爱她的丈夫。见到彭银华医生的爱人时,她正怀有身孕,彭银华医生的牺牲,让孩子还未出生就失去了父爱……

一位抗疫医生说:疫情来临时,在出征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前面意味着什么!

但就是迎着前面这个沉重的“什么”,千千万万的医务人员像战士一样出征!

所谓英雄,其实就是他们这些在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必将被永远镌刻在抗击疫情的纪念碑上!

徐旭


以生命赴使命 用大爱护众生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徐旭(右)在中部战区总医院采访。

“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热泪盈眶、倍感鼓舞。思绪又回到了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抗疫战场。

2020年的春节,病毒突袭而来。每天不断增加的感染者数字,极度短缺的医疗资源,即使当地医护人员已拼尽全力,但仍有大量患者无法被及时救治,医院门口、互联网上,涌来万千求助者……武汉成了最让全国人民揪心的地方。

除夕夜,来自上海、广东和军队医疗队的718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这一晚,我接到了奔赴武汉采访的任务。在武汉的60天,是我职业生涯中出差最久的一次,也是离危险最近的一次。在武汉期间,我共发回文字、视频、图片报道上百篇,报道了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挺身而出与病毒作斗争的女军人、女社区工作者、女民警等巾帼英雄。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感染痊愈后重返岗位”的护士郭琴、“湖北疫情上报第一人”的良医张继先,“首位呼吁用CT检测确诊”的影像科医生张笑春……她们直面生死、冲锋在前,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

在这场生命大救援中,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成只用了10多天,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做到应收尽收……武汉封城的76天里,雪中送炭的暖流,从未中断,全国人民都“为热干面加油”!

准确传递中国抗疫信息,生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作为一名记者,我有幸和媒体同行并肩作战,共同参与、见证并记录这段伟大的历史。

强洪


决不让来之不易的成果前功尽弃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强洪(右)采访志愿者。

“全国人民都‘为热干面加油’!大家都说:‘全中国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春天赏樱花。’…… ‘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强音响彻中华大地”。9月8日上午,在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后,刚刚带团从神农架返回武汉的中青旅三星级导游刘艳激动地流下热泪。

岁末年初,大疫降临。刘艳和900万武汉人“宅”家抗疫,也见证了武汉抗疫历程以及全市复工复产的坚定步伐:3月28日,武汉地铁6条线路,率先恢复运营;3月30日起,江汉路、武广等商圈恢复营业;到4月4日,武汉规模工业企业复工率97.2%。

许多人还记得,4月8日,武汉 “重启”,又见热干面,又闻街巷笑语声,经历了严重疫情考验的武汉人都潸然泪下。因为遭遇灾难,所以倍加珍惜;因为全国支援,所以更懂感恩,也必将燃起更强的希望和憧憬。

过江轮渡乘风破浪,有轨电车奔驰而来……武汉市交通在途流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交通的复苏,带来出行的便利,让市民出游的热情高涨起来。

自7月起,来武汉的外地游客明显增多,省外和省内市外游客占比44.9%,有力带动了相关服务业复苏发展。刘艳的工作也忙碌起来,“虽然累点儿,但心里舒坦。”

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支持下,武汉全力帮助旅游企业纾困解难、推动旅游产业复苏振兴,全市旅游经济实现了从“动起来”到“暖起来”再到“火起来”的“三级跳”。刘艳说:带队到黄鹤楼参观时,许多游客感叹大美武汉,那一刻让她感到“眼前的武汉是更好的武汉。”

随着武汉的“重启”,走在复工复产路上,人们继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江城武汉,依然是那个“每天不一样”的武汉,1200万武汉市民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刘丽君


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平凡人带来最多感动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见习记者刘丽君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采访。


“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有感触,在武汉的那段日子,正是平凡人给了我最多的感动。

在这场战“疫”中,武汉成了全国关注的中心,担起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重大责任。而相比于关闭城市的对外通道,更艰巨的挑战,是如何在城市内部防止疫情扩散。

1月24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七号通告:要求全市各社区负责全面排查辖区发热病人。1月28日,武汉市政府再发通告,要求社区工作人员陪同发热病人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看病。封城之后,私家车不允许上路,要看病只能由社区派车。

这样的方式,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链,却让社区压力陡增,这一隐形的“红区”,和医院一样,也是艰难的第一线。2月份,武汉进行拉网式排查。我们与社区工作者一起亲历了这场大排查,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社区防控一线的不易。

今年59岁的胡明荣是武汉江欣苑社区书记。她所在的社区有5470多户,总人口近两万人,疫情期间,她挨家挨户敲门,一天最多能打600多个电话,没时间吃饭,连续吃了十几天的方便面;“90后”街道干部饶玥,因为怕东奔西跑的自己带着病毒感染家人,一直住在酒店,用洗手液当了一个月的洗面奶;社区民警孟佳霓本已回山东老家过年,在封城前连夜赶回武汉支援社区防控工作;武汉市、区两级共4.45万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到7个中心城区968个社区,共同坚守……

靠着每一个平凡人的努力,一道不平凡的社区防线在点点滴滴中构建。应收尽收,不漏一个人的目标,也终于达成。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向所有在战“疫”中挺身而出、慷慨前行的社区工作人员致敬!

姚鹏


众志成城,构筑起牢不可破的抗疫防线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姚鹏在养老服务中心采访。

武汉开学了,大学之城重新迎来了大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过去的那个武汉,终于真正回来了。

车水马龙的街市,熙熙攘攘的人流,停车的地方总是一位难求,那场抗疫大战所留下的痕迹正在一天天减少。但走到特定的地方时,仍然会联想起那几个月里的惊心动魄——路过这家医院时你会想起,为了收治新冠病人,这里是怎样在一夜间腾出了整栋门诊大楼;走进那家酒店时你会记起,为了向方舱医院提供床具,这里是如何在一夜间拆掉了所有客房的床。

如今,武汉人之间很少再提起当初的疫情,但时不时地,一些记忆总会不自觉地涌上来:你肯定记得,这位因为儿子考上重点大学而喜不自胜的女护士,曾经自愿在金银潭一线坚守了大半个月;那位依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的女医生,曾经在除夕夜给孩子狠心断奶,孤身逆行回汉参加抗疫。你也不会忘记,这个在东湖玩花样跳水耍酷的小伙,那段时间是怎样不顾安危地给医院送去防护物资。

或许若干年后,许多故事的细节终究会在人们的记忆里变得模糊,但我想,关于抗疫的这段集体记忆必将永不磨灭。发生在武汉的故事,是对“众志成城”这个词的最好诠释。大灾大难面前,正是无数普通人的慷慨前行,才构筑起牢不可破的抗疫防线,正是千千万万人的挺身而出,才成就了这座降服新冠,击败洪水的英雄城市。同时,这些故事,也是对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正是因为面对任何挑战不低头,面对任何艰险不退缩,中华民族才得以闯过千难万险,始终屹立不倒。


推荐阅读

♦ 为了胜利在奋战!这是她的战“疫”记,也是我们的

♦ 姐姐来了:闪耀的女性力量

♦ 黑龙江省各级妇联组织迅速反应 联动处置全力救治5岁女童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长路 袁鹏 徐旭 强洪 姚鹏 见习记者 刘丽君

编辑/侯晓然

审核/志飞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