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百名女大学生讲述100个党史故事
,98个
“你知道从成都到重庆,在新中国成立前,乘汽车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到吗?”四川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永秀侧头问,然后自答:“要用两天时间,需在内江住一晚。”“成渝铁路修好后,实现了当日达。”田永秀接着讲述,为了修成渝铁路,四川人民花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最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把成渝铁路修成通车,只用了两年时间。“中国共产党急人民所急,而且中国共产党‘能’。”田永秀说,如今,在党的领导下,从成都到重庆,最快的高铁只用一个半小时。然而,成渝铁路,作为四川铁路网的开端,带来的不只是各地来往时间的缩短,它还是川渝人民幸福生活的开端。“修成渝铁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好’。”田永秀说。四川僻处祖国西南,自古交通不便。百年前,从成都到重庆,坐轿子需要十二三天。19世纪末,中国人普遍明白了火车的功用。早有“蜀道难”之说的四川人民期望能利用火车搭建一条出川通道。1903年,设立川汉铁路公司,川人入股非常踊跃,但清政府旋即将川汉铁路收归国有,转手将筑路权卖给了英、法、德、美四国,同时还霸占了人民集资的修路款,最终导致保路运动兴起。民国成立后,川人呼吁先修筑川汉铁路成渝段,即成渝铁路。1937年,成渝铁路正式开工,但因为抗战,成渝铁路修筑再次搁浅。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再度修筑成渝铁路,但却让四川人再度失望,到大西南解放时,成渝铁路依然寸轨未铺。邓小平、刘伯承等川籍共产党领导人明白,四川人民对成渝铁路的渴盼,在西南尚未解放的1949年6、7月间,邓小平在上海市市长陈毅家里见到了陈毅的堂兄陈修和,谈到了修筑成渝路的事。西南解放的炮声甫歇,西南军政委员会就决定动工修筑成渝铁路,四川各界闻之群情振奋……“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两年时间,成渝铁路就建成通车,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能’。”田永秀说。“这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定决心,以及党的强大执政能力。”翟鹤程、萨福均是曾经参与成渝铁路建设几十年的工程师。成渝铁路虽多次动工,但均功败垂成。在四川民众眼里,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实在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翟鹤程曾对成渝铁路的修建十分悲观,他说:“几十年修路,修修停停,曾使我修路的希望破灭,并一度对国家的建设事业没什么信心。”然而,“人民政府一声号召,从中央到地方一齐动员,几十万民工马上集合到路线上来。”当年,已参与成渝铁路建设几十年的萨福均感慨地描述:川东一个地区就有4000多民工主动要求永久留在铁路上做工人。120多万根枕木也从铁路两侧百里以外的山区源源运到铁路线上。钢轨厂开工了,被国民党认为是一堆废铁的轧钢机开动起来,制出了成千上万根铁轨铺到路线上。桥工队、装修队、铺轨队很快成立起来,更使人感动的是中央人民政府发动全国各地技术力量,支援我们。“实力需要用事实说话。”田永秀认为,建成通车的成渝铁路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标志性工程,是自力更生进行大型建设的典范,显示了党中央的超强领导能力,也充分显示了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政府把我们的幸福道路修通了!”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四川人民欢欣鼓舞。时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的滕代远将毛主席亲笔写的“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的大幅锦旗授予了西南铁路工程局全体职工。而锦旗上的字也被刊印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格外醒目。在修筑成渝铁路过程中,从技术员到一般民工,都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同以往。一些民工在修筑成渝铁路中好的想法也得到了尊重,付诸实施,如民工谢家全创造的压引放砲(炮)法,民工颜绍贵创造的单人冲砲(炮)法等等。这些民工在成渝通车典礼上被数次点名表扬。田永秀讲述,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后,四川省境内的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促进了城乡商品流通,带来了商业繁荣,改变了人民的生活。资料显示,到20世纪90年代初,成渝铁路沿线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从通车前的183.2元提高到3218元。1987年12月,成渝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1998年全线路运能力达到2876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能力的14倍多。至今,成渝铁路仍是联系成都与重庆及其所辐射的川西川东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渝高速、成渝客运专线等相继开通,川渝两地在成渝铁路的拉动下越跑越快,越跑越远。
在红色历史中汲取红色力量
□ 四川师范大学学生 胡文钧
坐在从成都出发的新成渝高铁上面,我望着窗外的风景,恍然间,仿佛回到了七十年前的某个午后。
工人农民挥舞着锄头,头顶烈日,汗水顺着脸庞淌下,打湿衣衫,也打湿了脚下的土地和铁轨。两年时间,500余公里的成渝铁路全线贯通,他们在党的带领下,为四川人民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路。我想,其背后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团结一心,是走向幸福路的第一种精神。当年的筑路工人本质上是一个理想信念的共同体,一心为“早日通车”的共同目标而日夜劳动。正是这样的团结一致,才能以极高效率将铁路修筑完工;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是走向幸福路的第二种精神,这是一条浸透十余万人民血汗的拼搏与贡献之路,凝结着广大群众不懈的追寻和期盼;用生命和汗水浇灌的执着坚守,是走向幸福路的第三种精神,“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远,走下去,定能到达。”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地努力,终究实现了四川人民盼了半个世纪的夙愿。
团结一致、艰辛探索和执着坚守,正是我们新一代青年所必需的品质。
中国共产党,从未因挫折而放弃,也从未因艰苦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四川人民在成渝铁路的修建中,亦是如此。作为四川人,作为一个文学院的大一学生,在这段红色历史中,找到的这份根植于心的感动和力量将激励我继续奋勇前行。
推荐阅读
♦ 快来看有没有你心仪的!中国妇女报社2021年度公开招聘中…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四川师范大学学生 胡文钧 蒋雨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