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聚焦全球发展倡议
2个
开栏的话
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时,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强调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向世界表明,中国已经参与到引领全球治理的历史进程中。
在疫后复苏刻不容缓的2022年初,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特别聚焦全球发展倡议,邀请专家学者阐释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意义,分析2030年议程在全球和中国的推进,助推世界携手共建更加平等与美好的未来。
阅读提示2021年3月31日,中欧班列从绥芬河站南场出入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形式参加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本文从全球治理角度阐释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愿景”,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在发展领域提出的、以行动为导向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加速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表明中国正在参与引领全球治理。
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形式参加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的四个“必须”,并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了全球发展倡议。本文将从全球治理角度学习和阐释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的精神。
唐代诗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洲》中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世名句。如果说知己可以“天涯若比邻”,那么国家与国家是否也可以达到这种状态呢?“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各国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可能性日渐增大。1992年成立的全球治理委员会于1995发布《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将治理定义为“各种各样的个人、团体——公共的或个人的——处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在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家被假定为处于“无政府状态”,而全球治理正是超越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假设,建立全球友邻关系的治理理念与实践过程。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首次在国际场合向世界阐释:“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2021年9月29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优必选公司的智能机器人优悠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迎接访客。新华社记者 闫婧 摄围绕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已有诸多探讨。例如有学者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国方案”,是“全球治理的未来善治图景”,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重构等。笔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绘制了关于全球治理的“中国愿景”,同时承载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全球治理是一个广泛的、充满活力的、复杂的过程,要求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相关决策。依据《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给出的全球治理定位。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关于全球治理形势的分析包括三个要点: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二是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三是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类社会已被深刻改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在当前更加复杂、严峻的全球治理形势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的四个“必须”:一是我们必须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二是我们必须复苏经济,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三是我们必须加强团结,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四是我们必须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我们必须复苏经济”部分,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其中包括六个要点:一是坚持发展优先,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坚持普惠包容,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四、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五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六是坚持行动导向,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整体来看,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在发展领域提出的、以行动为导向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8年8月26日,X8044次中欧班列(汉堡—武汉)到达武汉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这是累计开行的第10000列中欧班列。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在全球治理中,世界强烈需要富有远见、信守伦理道德和不单盯着下届选举的有政治胆略的领导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坚持多边主义,重视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向世界表明,中国已经参与到引领全球治理的历史进程中。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是全球治理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倡议这一发展领域的具体治理方案中两次提到“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提出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加大发展资源投入,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多项目标停滞不前甚至逆转倒退。相较之下,中国政府却高度重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合作抗击疫情,携手应对挑战,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中国已率先行动起来。例如,中国已宣布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承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申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等。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还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呵护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尊严;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在全球范围内公平合理分配疫苗;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摒弃小圈子和零和博弈,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
2021年3月3日,在沈阳盛京满绣工作室,留学生在满绣老师指导下体验满绣技艺。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尽管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的讲话并未直接提到性别平等议题,但讲话重点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再次重申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目标,“促进性别平等,赋予妇女和女童权能”必然是全球治理“中国愿景”和全球发展倡议所代表的发展领域以行动为导向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题中应有之义。♦ 喜讯捎给总书记〡甘肃古浪李应川一家:现在的日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幸福
♦ 致敬!她们是人民警察!节日快乐
♦ 被姐夫投毒百草枯女孩完成双肺移植,陈静瑜:估计两周左右能出院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李英桃 杨倩
责编/侯晓然
审签/志飞
监制/席淑君
因为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更改,请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新的推送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点“在看”有“看点”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