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管头条】李泽钜与李泽楷

2018-03-18 蒲实/刘怡 IT高管会



IT高管会(ITGGH13----与一群浪漫而有思想的IT高管同行,一同分享那些有价值、有意思的观点和事!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事业,咱们的IT高管社区。合作联系:caocy@yeah.net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今天,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年届90的李嘉诚即日起卸任董事会主席一职,长子李泽钜接棒。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首次宣布分身家安排。他在一场记者会上首次主动谈及资产分配表示,明言长子李泽钜会接棒长和系公司,并会以资金支持幼子李泽楷收购新业务。长期研究香港家族企业传承的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郑宏泰博士告诉本刊记者:“李嘉诚的智慧之处,就在于承认二代家族成员的差异,这也正是一代亚洲富豪的最难之处,他们白手起家创下庞大家业,往往希望后代也要拧成一股绳继续经营。”

家族财富的传承,是一个逐渐完成的过程,并非突发事件。


本文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第23期。


李嘉诚(右)与长子李泽钜在长江实业2008年业绩发布会上

兄弟俩

李嘉诚位于深水湾道79号的花园别墅有3层,每层200多平方米。这是1963年他与表妹庄月明结婚后,斥资63万港元买下的大宅。他一直居住于此,长子李泽钜与次子李泽楷也都在这里出生。1993年,李泽钜新婚大喜,媒体终于得以获准参观李家大宅的花园。此时,李宅已经转到李泽钜名下。李泽钜与新婚妻子王富信住在二楼,李嘉诚住在三楼,父子二人同居一个屋檐下,关系极为紧密。而李泽楷在这里却没有自己的房间。他以离工作地点太远为由,搬了出去,几次辗转:先在金钟康域酒店租房住下,不久又迁往太古城太古屋村的普通公寓,然后又租住山顶道半山裕景花园的两个房间,直到1994年,以1.2亿港元购入石澳大浪湾道12号的一块地,兴建了一所木屋。

当年,李泽钜豪门婚宴的奢侈被港媒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一些记者感到奇怪的是,去接新娘的迎亲车队中没有弟弟李泽楷。直到11点多,接新娘的车队回到李宅,李泽楷才姗姗来迟,将丰田车默默地停在路旁。1993年,李泽钜刚刚被任命为长实集团副董事总经理。李氏商业帝国由谁继承,看来早已有所安排,接班,也早已有计划地一步步开始。稳重的李泽钜每一步都谨遵父训。曾在香港参加过许多次李嘉诚新闻发布会的新华社记者刘诗平说:“每一次会议,发言的李泽钜都坐在李嘉诚身边。华人的传统文化和商业逻辑都倾向于长子继承,虽然不是必然。两个儿子的角色,自然是精心安排的结果。”

李嘉诚长子李泽钜

李泽楷搬出李宅,被视为独立宣言。媒体热衷于追逐他,将他描述为一个试图摆脱父亲阴影、锐意开拓新兴科技的媒体领域的大亨。他的衣着头型无一不被细致地报道和模仿——起初是宝蓝色恤衫、卡其色西裤、啡色皮鞋和越剪越短的头发,后来是Zegna西装加领带,再后来是Timberland休闲装。1991年,港英政府发放卫星电视牌照,李泽楷向父亲借了5亿港元,成功获得香港首个卫星电视。卫星电视在开播两年内,覆盖了将近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300万家庭用户。1993年5月,在加拿大(也有一说是在地中海)一艘游艇上,李泽楷在一位私人顾问的陪同下,将卫视64%的股份售予新闻集团主席默多克。李家当初投入仅1.25亿美元的项目,成功以9.5亿美元易手。从中获利的第一桶金,成为李泽楷与父亲分道扬镳的筹码。在交易完成之后不到一个月,他宣布出走和记黄埔,在新加坡借壳上市,创立盈科拓展。看起来,李泽楷似乎自立门户了。但卫星电视作为新兴事物,成败还未知。直到2000年李泽楷收购香港电讯之前,盈动还一直没赚到钱,1999年中期报表显示,盈动亏损3970万港元。而细看卫视最重要利润来源——广告客户,万国宝通、百富勤、国泰航空等香港商业伙伴,却无一不是父亲的老关系。以百富勤为例,它的创立者杜辉廉就与李嘉诚有长达30年的合作关系;当杜辉廉创立百富勤时,李嘉诚是它的投资者之一。国泰航空的主席何礼泰,与李泽钜一样,也是汇丰银行董事会的非执行董事。

许多关于兄弟二人的传记都认为,李泽钜优秀听话,读书成绩比弟弟好得多,深得父亲喜欢,由此激发的逆反心理促使李泽楷疏远了家庭的庇护而自立门户。李泽楷与母亲庄月明的关系十分亲密。未被李家授权的传记《我是我自己——神话背后的李泽楷》一书中描述,1990年,李泽楷在母亲去世前,每天恭候母亲起床吃早餐。在她去世的那天早上,“待得他悠悠醒转时,竟然发现,盖在他身上的,是母亲的晨褛。而母亲呢?她已不在”。庄月明之死对于香港人来说,一直是个谜。李泽楷在多年后回忆起庄月明时,说她曾长期失眠,郁郁寡欢。母亲之死,对父子关系打击巨大。许多外媒记者都曾试探李泽楷对父子关系的看法,但都被他毫不客气地回绝。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

据说,少年时代,兄弟俩的关系也并不亲密,放学后各走各的路,各玩各的。同在美国留学期间,李泽钜埋头苦读,李泽楷则到处兼职,两人来往甚少,以至于李泽楷经常打电话给母亲诉说孤独。在婚姻上,李泽钜与父亲一样,鲜有绯闻,家庭稳定,其妻王富信还为李家生下第一位男孙。这对于一个家族的维系来说,无疑是重要的。李泽楷迟迟未婚,他对女人不断见异思迁的兴趣以及他的绯闻,向来是娱乐版的头条。2009年,梁洛施为李泽楷生下儿子李长治后,父子关系似乎出现一些转机——李、梁二人带儿子回港为李嘉诚贺寿,又罕见地跟父亲一起祭拜亡母。曾被绑架过的李泽钜,一家非常低调,除了大女儿公布名字为燕宁外,其余孩子的名字一直保密。但李泽楷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是公开的。最终,李泽楷的这段感情,就如他的每段感情,很快又走到了尽头。分手事件后,李嘉诚只说:“他从7岁就不听我的了,何况他现在47岁了。”

早已开始的继承

《华尔街日报》如此评述李嘉诚的家族继承:香港新任特首将走马上任,但见证权力政治中真正转变的是耄耋大亨们的接班计划。“李嘉诚或许能够将自己的财富和公司传给儿子们,但这位84岁的大亨在过去50年中积累下来的政治人脉和威望却没有这么容易传下去。”

香港礼宾府2001年度勋衔颁授典礼上,(左二至右)李泽钜、李嘉诚、董建华、李泽楷、王富信合影留念

曾多次采访过李嘉诚及其身边高管的《中国经济季刊》总编乔·史塔威尔(Joe Studwell)描述李嘉诚:与其他香港大亨一样,在李嘉诚每天长达16~1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中,日程安排的性质却不同于一般的管理者,打理人际关系占据了最重要的日程表。史塔威尔如此概括:“他们与其相关的后勤人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确保大亨与占支配地位的政治领导人的合影挂在他们办公室的墙上(并把失势领导人的照片拿下来),组织打高尔夫球,把大亨的家、游艇、酒店供给他们要讨好的人任意使用,解决领导人任性的孩子问题。”

这种生活与工作方式,几乎完全被李泽钜与李泽楷所复制。曾经一度,李泽钜的劳斯莱斯房车里装了最新版镭射影碟机,成为报刊热议的新闻。李嘉诚站出来说,这是他要李泽钜装的,因为劳斯莱斯是用于接客的,应该方便客人消遣。与弟弟相比,李泽钜隐遁在媒体的聚光灯外。但他平静的简历,叙述着很多故事。除了在父亲的企业担任要职,他还担任汇丰银行董事、香港策略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区政府营商咨询小组成员、中美洲巴巴多斯名誉驻港领事(巴巴多斯是前英国殖民地,离岸司法辖区,李泽钜对加拿大投资的重要金融工具)、港事顾问、总督商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李泽钜25岁时,参与了被外界誉为李嘉诚最伟大的投资——赫斯基石油的收购。李嘉诚一直对外宣称,这是李泽钜主导的收购。为了在法律上使控股合法,李泽钜加入了加拿大国籍,收购由李泽钜出面进行。担任了10年和黄大班的英国人马世民(Simon Murray)在收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马世民曾经当过法国雇佣兵,参加过法国与阿尔及利亚之间的战争。他与李嘉诚之间的交情,始于他在香港做怡和贸易的代表之时,怡和洋行当时是香港商界人人肃然起敬的英资财团。马世民到李嘉诚的长实公司推销冷气机,希望长实在未来的大厦建筑中,采用怡和经销的冷气系统。李嘉诚非常敏锐地与马世民建立了交情,并在1984年高价收购了马世民所创立的达汶汉姆(Davenham)咨询公司,这个公司里,纳特·罗斯柴尔德持有50%的股份。如果仔细搜寻马世民的行踪,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曾有报道,他后来被任命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嘉能可(Glencore)的主席,而在这一任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正是纳特·罗斯柴尔德。如果再仔细搜寻,他后来还曾是中海油和通用电气公司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且是参与无锡市政府与国联集团组建的人民币基金中少数具有外资背景的基金。

1986年,李嘉诚在国际油价每桶跌至11美元时,通过家族公司斥资32亿港元收购了赫斯基52%的股权,其中,和记黄埔与嘉宏国际合组的联营公司UnionFaith购入43%股权,李泽钜则购入9%股权。此外,李嘉诚拥有9%股权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也购入赫斯基5%的股权。在马世民的协助下,李家完成了对赫斯基的收购。赫斯基现在已经成为李嘉诚商业帝国的现金奶牛,和记黄埔2011年度财报显示,虽然旗下其他资产收益总额有所下滑,但赫斯基的净盈利则飙升135%。最近,赫斯基悄悄撤离了曾在北京设立的中国代表处,搬迁至深圳的蛇口工业区,这一南下举动,被媒体视为全面介入中国南海石油勘探的关键信号。不仅如此,它与中海油在南海区块的合作,也成为中海油收获高储量深海气田的最大功臣。作为赫斯基的联席主席,李泽钜从父亲那里承袭下来的关系网在这一系列战略背后始终若隐若现。

1992年4月,李嘉诚突然辞去了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主席的职务。他辞职之际,正是一个敏感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香港回归日期临近,香港每年以6万人的速度外流。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工商业者和专业人士。许多上市公司也纷纷迁册海外。仅1990年,香港就有77家上市公司迁册海外,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1/3。在香港的四大财团中,只有李嘉诚的长实系集团和施怀雅的太古洋行集团尚在香港注册。舆论盛传,香港最大财团汇丰银行,将借收购英国米特兰银行之机,变相迁册伦敦。1992年,汇丰完成了迁册。舆论都传,李嘉诚是因对汇丰迁册持反对意见,其意见未被董事局采纳,才退出董事局的。但这也许不是李嘉诚辞职的真实意图。

李嘉诚

著有《汇丰帝国》、《洋行之王——怡和》等书的新华社前驻港记者刘诗平说:“李嘉诚是在英国资本与华资力量在香港的交替轮退之际,利用个人特质,抓住了历史机缘。”李嘉诚、包玉刚等大亨构建商业帝国中最关键的一步,汇丰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它不仅借款15亿港元助战包玉刚拿下怡和洋行的九龙仓,而且将其所持的和记黄埔接近1/4的股权售予李嘉诚,使其成为华商‘入主英资大行的第一人’。当时,怡和、太古等英资洋行均对和黄觊觎已久。汇丰不但选择李嘉诚为买家,而且开出每股7.1港元的价格,不到和黄每股净值的一半,同时延期支付八成款项”。曾经任港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的顾汝德后来分析道:汇丰曾利用金融实力支持英资公司抵御华资的挑战,但到最后,还是决定支持商业上的赢家。它是否是在向中国及本地华资示好,众说纷纭。但经此一役,两大英资集团——怡和和汇丰,在香港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汇丰跃居怡和之上,在香港地位更加显赫。这一转变,与华资逐渐取得英资公司的控制权同时发生。“李嘉诚与英国资本的血肉联系,无法抹杀。”刘诗平说。

李嘉诚选择此时辞职,并在所有人众说纷纭之际,顺水推舟让李泽钜进入汇丰董事局,接替了自己的位置。汇丰作为香港最大的财团,继船王包玉刚之后,唯有李嘉诚获得过如此显赫的职位。李嘉诚择机将资历本来不够的李泽钜安排进来,在这一关键性职位上,又完成了一次继承。而其他那些暗示着与香港政界关系的职位,其继承,也就顺理成章。


李泽楷继承了什么

李泽楷虽然开的车很普通,但据说,他的私家车车头玻璃上贴满了各类会所的停车证,如马会、深湾游艇会、皇家高尔夫球会……林林总总,不下10个。李泽楷最大的嗜好,就是开快艇、驾飞机,还有潜水打鱼。在李泽楷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从撒切尔夫人、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到新加坡总统李光耀等人照片——他最崇拜的人是李光耀,而不是他父亲。

很多香港的观察者,都视李泽楷为创业者,而非继承者与守业者。实际上,他虽没有在李嘉诚的集团内工作,却仍然是李嘉诚的继承者。他的第一个买卖,是向父亲借了5亿港元才做成的;他与默多克谈判时,他的游艇和守候在外的直升机,都来自他的父亲,否则他也不可能有底气与默多克坐在一起;而现在,李嘉诚又决定给他一大笔钱收购他心仪的公司。财富的继承是无疑的。而声望与权力的继承,其实也早已开始。

1998年,李泽楷成功游说董建华和香港政府支持建立“数码港”,凭借一纸上谈兵的计划,科技包装地产,免费获批一片64英亩的土地并获独家开发权。这一事件,引起香港舆论、市场和其他八家房地产商的激烈批评。所有人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李嘉诚与董建华的交情,李泽楷是不可能有胜算的。如果说,这件事说明,李泽楷的脚跟还没站稳,那么2000年他在收购香港电讯时所体现出的高超财技,则是一次继承的宣示,虽然结果不尽美好。

香港电讯的大股东是英资公司大东电报局,它持有香港电讯54%的股票。过去,香港电讯在香港享受独家经营权,也就是垄断企业,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而现在,这个权利已经被香港政府用赎买的方法剥夺了。香港的电信市场已经放开,香港地区有电信经营牌照的公司达9家之多。香港电讯对大东来说,已没有太大的价值。而李泽楷的盈动尚无业绩,继续处于亏损状态,需要通过购买香港电讯这样的盈利企业来提高业绩。

收购香港电讯这个庞然大物,需要巨额现金,资金调动能力是关键。盈动手头可动用的现金只有240亿港元,而竞争对手——由李光耀次子李显扬执管的新加坡电信,手中可动用的资金达930亿港元,还得到了新闻集团默多克的支持。李泽楷向香港电讯股东之一的中国电信求援。中国电信拥有香港电讯10%的股份,也不愿香港电讯被售予新加坡电信,而香港电讯非执行董事李国宝也从旁鼓励李泽楷。为了增加收购香港电讯的本钱,盈动一方面进行配股,以每股23.50港元配售2.05亿股,筹集10亿美元。另一方面着手向银行贷款。中国银行积极配合盈动,2月14日,在BNP百富勤、中银国际的帮助下,这项配股在两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一般情况下,没有半年时间,是很难完成的,效率之快,令人惊讶。贷款也很迅速。仅仅一个星期,2月22日,由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巴黎国民银行以及巴克莱银行等四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答应向盈动贷款130亿美元,折合港币1000多亿元。其中中国银行占50亿美元,汇丰占40亿美元。盈动将以香港电讯股份作为这笔巨额贷款的抵押品,整项过渡期贷款分为6个月及一年期两部分。同时,盈动的两家战略性伙伴——美国的CMGI及日本光通信,各向盈动注资5亿美元。最终,盈动以2900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这是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银行团首次组织的规模最大的贷款。

这场收购后来虽然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成为李泽楷的滑铁卢,但其扣人心弦,仿若其父近30年前的那场击败英资置地集团的收购战,展示了李泽楷从父亲那里所承袭的高超的财技,其后,是财团构成的权力与财富关系网。然而,这桩亚洲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却成为李泽楷的败笔。并购仅半年后,全球新经济退潮,互联网泡沫破裂,6年间,电讯盈科市值蒸发近90%。2006年,不堪债务重负的李泽楷不顾第二大股东中国网通的强烈反对和中央政府的意见,宣布出售电讯盈科。3年后,电讯盈科在一片反对声中实现私有化。

2011年11月,电讯盈科将其固话、移动通讯和互联网业务重新分拆上市。新上市公司恢复启用了历史悠久的“香港电讯”这一名称,仿佛一种暗示:历经风云变幻之后,一切终究会回到过去的轨道上。褪去“小小超”光环的李泽楷,在投资偏好和逻辑上都越来越近似他一度希望超越的父亲。无论是大举进军国际保险业,还是步李嘉诚后尘、将旗下房地产业务转移至欧洲和东南亚,观察家对李氏家族这位曾经的“破局”者,已不再寄予昔日的厚望。毕竟,如今他出现在小报八卦版的频率,远高过在财经版的亮相。

然而许多人都忘不了这样一个细节:1999年,彼时正扶摇直上的盈科数码曾以区区22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了深圳一家初创互联网企业腾讯20%的股权。19年之后,腾讯已经成长为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而李泽楷手中的两成股份,却早在2001年就被他迅速转手。恢复金融和地产商人血脉的“小小超”,是否也曾在某一刻,为此感到过些许后悔?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李嘉诚秘史

今天你听到李嘉诚宣布退休的消息。他90岁了。


本来,真正的商人是没有退休一说的。当年的台湾首富王永庆,是死在去美国出差的旅途上的,享年81年。


曾经,李嘉诚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的大小老板中,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是商人阶层的集体偶像。关于李嘉诚的各种传记也充斥坊间,尽管他本人并没有写过也没有委托别人写过一本传记。


各种靠资料和作者的想象拼凑出来的传记中,无不把他鼓吹成一位商业之神。


而他的商业智慧,是一种北极熊式的智慧,善于在各个利益板块间腾挪跳跃,一步步做大自己,并逃离风险。年轻时,他从内地逃难来到香港,晚年,商业帝国开始向欧洲转移。


今天,我要分享一些关于李嘉诚的信息。主要来自我翻书的收获。这本书是一位外国人写的,视角相对客观,甚至带有一点批判色彩。


书名叫《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Asian Godfathers),是一本综合叙述东南亚大亨致富史的书。作者Joe Studwell是一位中国事务观察家,《中国经济季刊》的总编辑。作者在北京及香港常驻时间达10年之久。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堪称严肃。


这本书英文原版出版于2007年。里面关于李嘉诚的一些信息,非常有意思,可以给我们一些另类的启发。


李超人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李嘉诚的一天是这么度过的:


早上6点前起床,从香港岛南部深水湾道的家出发,下山去附近的九洞高尔夫球场并确保能在7点以前打出第一杆。


他可能和住在香港高尔夫俱乐部附近的亿万富翁一起打球,也可能和他公司里的某个高级管理人员打球,亦可能和一个他想作出判断的新生意伙伴打球。


10点李嘉诚到达办公室。


自从位于中心商务区的70层高的长江中心落成之后,他的办公室就一直在那座用铬与玻璃建成的塔的顶部,那儿几乎被一个顶部缩进的游泳池占满了。


李嘉诚做的第一件事是查阅报刊,看看有没有和他或他的公司相关的报道。


他用英语和别人交谈,但喜欢阅读中文,因此,英文报刊中的有关部分在他到达之前就已经翻译成了中文。


李嘉诚也很关注经纪业对他公司的评价,那些激起他怒火的撰稿人将接到他助手的电话或是收到他的律师函。哪家报纸使他难看,他就会撤销在那儿的广告。


李嘉诚会拿着文件、信件,打电话给数个高层管理人员或者直接召他们前来商谈。


公司里的电话系统让这些人知道这是大老板的电话。


上午11:30,李嘉诚开始做按摩。


此后,还要去处理更多的管理事务。


13:00吃午餐,当然是工作餐。


午饭后,李嘉诚在办公室里工作两个小时,16:00回家。


在17:00,他很可能再做一次按摩,之后,也许会在18:30与生意伙伴玩纸牌。


最终,商务晚宴后,于22:00就寝。这样日复一日地循环下去。

 

把一切都算为工作的话,李嘉诚可以说一天工作16小时。


但是他们公司的实际管理以及落实打高尔夫或吃午饭时谈成的生意的任务,都落到了经理身上。


喜欢接受广东记者采访,外国媒体很少能接触到他


李嘉诚真正体现了世界性教父的风范。


他自学而成的英语口语虽然不是很流利,但已经足够使他充分地和自己的鬼佬副手进行交流。


然而,李嘉诚从来不在股东大会上说英语,也从不在记者围着他的特殊情况下说英语。


在那些时候,他的身份完全是一个广东人(虽然,他明显地带有潮州地方的口音)。


由于他与殖民地的大企业家较量过并打败过他们,香港媒体30多年来一直将他捧为社会名流,并称他为“李超人”。


因此,李嘉诚也会腾出时间来接受那些他喜欢的广东记者的采访。


而那些对他没有表示足够尊重的外国和英文媒体,很少有机会接近他。


媒体敢说我坏话?撤你广告!

 

李嘉诚的公众形象是沉默寡言,他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有中文报纸,也有专门为他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报纸。


他的办公室保存了关于他的文章,当读到批评他的人的名字,他喜欢用荧光笔在空白处作记录。


据香港报纸的管理者们说,任何李先生坚决反对的事都会转化成他公司广告开支的削减。


《壹周刊》及它的姐妹版《苹果日报》调查了李嘉诚妻子的死亡事件后,李嘉诚的所有公司都停止在《壹周刊》和《苹果日报》上做广告。《南华早报》在2003年11月提到了1986年李嘉诚被指内线交易一事,李嘉诚的公司立刻撤销了与该报纸的广告合同。


小儿子心中的英雄不是父亲李嘉诚,而是李光耀


东南亚大亨都极力追求慈祥教父的形象,李嘉诚经常把自己描述成“友好的狮子”。但在家里,尤其在公司里,经常使用自己的权威震慑别人。


李嘉诚的孩子步入中年后,依然害怕他们的父亲发怒。李嘉诚的执行官回忆起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有一次在会议中打盹儿,被其父亲的尖叫声惊醒,好像遭到了电击一般。


一家之主的绝对权威以及他们对权力的滥用,对家庭关系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就是半主动反叛的一个罕见例子。李12岁被送往寄宿学校,他和母亲关系密切(香港人普遍认为他母亲是自杀的)。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在未告知父亲的情况下接管了香港电信。他心目中的英雄是李光耀而不是他的父亲李嘉诚。这对父子的关系并不和谐。

李嘉诚和长子李泽钜

 

“要提防郑裕彤这些人”


西蒙莫瑞在香港首富得到香港和记后,被李嘉诚聘请来管理这个原英国商行。


他任职后不久,收到新世界集团董事长、亿万富翁郑裕彤的邀请函,请他见面随便聊聊。


因为郑裕彤和李嘉诚是有名的高尔夫球和桥牌上的伙伴,这一切看似非常正常。


但莫瑞向李嘉诚提及郑裕彤的邀请时,李嘉诚的反应却令他感到很惊讶。


他回忆道,李嘉诚严肃警告他:“要提防这些人,他们几乎与我们一样聪明。”莫瑞解释道:“从理论上说,他们是朋友。”

超人的眼里,只有伙伴,没有朋友


李嘉诚并非“白手起家”,是凭借妻子和岳父一家起步的


李嘉诚只从他自己的公司拿点象征性的工资,但他每年却有上亿元的分红,在香港的法律下,分红是不用缴税的。

 

李嘉诚总喜欢说自己是教师的儿子,其父1940年身无分文来到了香港。


长江集团官网声称:“为了扛起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李先生不到15岁就缀学……每天工作16小时。”


事实上,李嘉诚的舅舅从事钟表行业,李嘉诚后来成为一个大亨,事业不断发展,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因为他娶了老板的女儿。


李的已故妻子庄月明,是他的表妹,那位有钱舅舅的女儿。李嘉诚所经营的企业事实上是属于他岳父的,李嘉诚只是进一步发展了企业。


据一位老友透露,李的岳母也给了他额外的经济支持。

年轻时的李嘉诚

 


造就“超人”神话的和记黄埔收购案内幕


香港战后的两个主要的大亨,一个是逝于1991年的包玉刚,另一个是李嘉诚,他们都是通过汇丰银行一下子从普通大亨变成了有杰出成就的大亨。

 

最浮夸、最具争议的沈弼在任汇丰银行主席期间,在没有竞标的情况下,直接把和记黄埔的控股权卖给了李嘉诚,因为他认准了李嘉诚将要取代包玉刚,成为首席教父。


6.39亿港元的成交价还不到组成和记黄埔地产集团所有公司资产的一半。


对李嘉诚来说,这不愧是一笔漂亮的买卖。这家公司的折卖价值比他出的价多出两倍以上。


此外,李嘉诚还获得了延期付款的特权,进一步降低了实际价格。


李嘉诚对汇丰银行的支持,是把他所有的商业事务都通过汇丰银行来进行。

 

1986年沈弼退休时,李嘉诚借此将一个约1米高的新汇丰银行总部的纯金复制品作为告别礼物送给了他,以表示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沈弼,不管他的个人弱点有多大,不管他为什么不招标就把香港和黄卖给了李嘉诚,反正沈弼结束了始于汇丰银行支持包玉刚的香港经济的转变。

 

无招标的低价销售引发了许多问题。但从战略水平上讲,把和黄卖给李嘉诚的决定不是没有道理的。


1979年,成功收购和黄以后,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已经是仅次于怡和集团的香港第二大房地产公司。此后,和黄原有的资产确保了李嘉诚迅速上升为香港首席教父。


充当新大亨的后台老板确保了汇丰银行在战后香港的重要地位。


竞争对手的送货车根本进不了李嘉诚控制的地盘


香港没有竞争法,因此大亨们得以从服务业中收取高额费用。香港港口集装箱的终端运输费是世界上最高的,尽管劳动成本极低。


中国大陆小型制造企业及托运人,多年来一直开展反香港的港口垄断活动,但都没有成功。


主宰集装箱终端运输公司的股东都是房地产大亨。李嘉诚的香港和黄拥有香港24个停泊港中的14个泊位,成为港口终端运输业的领袖。多年来李嘉诚从港口中获取的现金流量使他得以在房地产市场投机。


投资银行认为,若没有香港和黄的港口收入,他早就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房地产风暴中破产了。

 

李嘉诚的百佳连锁超市和香港怡和集团的惠康超市约占了百货贸易的70%。李嘉诚旗下屈臣氏集团和怡和控股的万宁公司也几乎占了药材销售的70%。


在过去几十年里,法国零售商家乐福和一家当地开办的资金充足的苹果速销商,曾努力去打破这两个日用品亿万巨头的垄断,可都失败了。


这些拥有巨额财富的教父,拥有香港重要零售商店,并向供货商申明如果与新的竞争者合作,将断绝与他们的生意来往。


马克西蒙亏损了1.2亿美元之后,停止了苹果速销的营业。据他说,苹果速销的送货车根本进不了由李嘉诚控制的居民住宅区和办公大楼。

 

李嘉诚还是香港电力生产的双寡头之一。


李嘉诚公认的情人周凯旋怎么超越股市规则受益


作为教父典范的李嘉诚,其职业生涯充满了一系列费解的豁免于股市规则的事例。


当香港和记于1985年接管港电集团时,李嘉诚被免除了公开要约,尽管超过了35%股权的底线。1987年香港和记把其在李嘉诚的另外一个旗下公司——嘉宏公司的股份从23%增加到52%时,他还是被免除了公开要约。等等。

 

20世纪90年代,李嘉诚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震惊——为他的互联网子公司tom.com赢得了一系列特殊的豁免,允许tom.com在其股票首次发行的6个月内发行新的股票,允许tom.com把公司资本基础价值的50%的购买权给员工(规定是10%),还允许大股东在6个月之后就可将他们的股票抛出,而法定是两年之后。


tom.com公司的经历使李嘉诚公认的情人周凯旋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至少账面上是如此。

李嘉诚和周凯旋


“超人”其实有许多商业投资的失败……


来自非自由市场的核心现金流量让大亨们富了起来,那些现金流量也掩盖了许多商业上的失败。


垄断港口的现金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腰包,使他摆脱了困境。


1982年至1983年,全球经济衰退,同时伴随香港回归中国谈判的震荡,楼价大幅下滑,李嘉诚的核心房地产开发公司长江实业的收入也大幅下滑。


更糟的是,有传言说李嘉诚的私人公司严重亏损,而李嘉诚曾保证这些公司购买的房地产有最低回报。


但随着他从港口利润中拿到大头,他还是获救了。

 

在他的投资事业中,既有不合时宜的买卖,也有经过长期痛苦的努力才能赢利的收购来的企业。


20世纪90年代早期,他在英国、澳大利亚及许多亚洲国家的移动电话及传呼机市场的投资上遭受了严重损失,但20世纪90年代末,他的橙子电话公司使他大发横财。


后来李嘉诚又投资3G,但3G亏损严重。


1987年的一项石油投资也带来连续几年的亏损和账面价值的降低。

 

在这些投资过程中,来自港口、零售、电业以及其他香港垄断业务的核心现金流量保障了李嘉诚的各种扩张。这个地区的最佳投资者经历说明了为什么只有少数竞争者能生存下来。

【会议报名】2018年中国IT互联网产品创新论坛将在6月举行,欢迎报名和赞助,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服务】IT高管会和北虹桥商务区合作为您提供整个大上海最优惠的工商注册、办公场地、税收减免等服务!欢迎联系邮箱:caocy@yeah.net,微信号:15810819897


【残保金】IT高管会和残联合作,帮您做百万残保金减免!业务合作请加微信:15810819897


【投融资项目征集】商业计划书请发送到IT高管会邮箱:caocy@yeah.net,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简介、行业分析、市场痛点、功能介绍、团队介绍、竞争对手、盈利方式、融资计划等。



【会议报名】2018年中国IT互联网产品创新论坛将在6月举行,欢迎报名和赞助,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