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看哭】“独生子”获奖照片看哭无数人:不敢病、不敢穷、更不敢远嫁!

2018-04-25 IT高管会



IT高管会(ITGGH13----与一群浪漫而有思想的IT高管同行,一同分享那些有价值、有意思的观点和事!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事业,咱们的IT高管社区。合作联系:caocy@yeah.net


文|钱饭饭

出处|钱饭饭(ID:qianfanfan1001)




以上图片是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作品,河北省张审军的《独生子》。


它引起全社会共鸣,网友纷纷表示这是2018最令人暖心和最令人揪心的摄影获奖照片!


左手是爸,右手是妈,儿子坐在中间,守护着自己的父母。一家三口在医院的病房里相互凝视,看起来是那样的无助和无奈。


老人开始担忧:当我们都病倒了,照顾不过来该怎么办?孩子开始焦虑:我是独生子,一个人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困难?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量独生子女出现,他们在享受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独特的关爱下一步步成长到现在。


如今最小的80后也将迈入而立之年,一对夫妇承担两对父母养老、还有孩子的抚养问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独生子女们看到这张图,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惶恐,他们表示:


这个孤寂无奈的背影,是你,是我,是一整代人的痛与无措。






前阵子回老家过年,听到最多的八卦就是:


这家谁得了癌症、积攒了几十年的家底一下子掏空,那家谁得了慢性娇贵病、再也没能力赚钱补贴家用成天郁郁寡欢,还有邻村的一对夫妻双双车祸卧床不起、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他们口中的这些人,大多数我都认识,不是我同学的亲父母,就是我朋友的亲叔亲姑亲大姨,我的小时候经常去串门的、总是热情的忙里忙外的叔叔阿姨们,逐渐地开始出现变故,或病或伤,都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记忆中的那些人,分明还身强体壮、精神抖擞啊,时光飞逝,父辈人身上的细胞也是七年一个轮回的话,那已经过去四五个七年了,他们的孩子都有孩子了。


忽然有一天,小时候承诺过的“等你老了,我背你”里的那个“等他老了”的时代真的来了。


50、60、70年代的顶梁柱们的身体内已经像装下了一枚不定时炸弹,不知道哪一天它就突然炸了,炸得这一代的独生子女措手不及。


有的人尚在北上广打拼,面对父母生病且病得不轻、着实需要人照顾且自己没有兄弟姐妹的难题,欲哭无泪。他们怎么也不明白,刚刚起步的事业、还在招手的理想与养育自己长大、渴望自己成才的父母之间,怎么就突然横亘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呢?


有的人远嫁在千里之外,看不见父母的一日三餐不知道父母的衣服是否够御寒,手机里定位了两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日日夜夜的牵肠挂肚。她们总是睡不好一个踏实觉,就怕深夜手机突然响起,从只有乘坐飞机才能赶回去的家乡传来不好的消息。


当父母的身躯日渐矮小、当疯狂的白发萦绕心头、当无能为力的悲苦迎面袭来,好多好多的80、90后在与父母电话接通的第一瞬间,不约而同地重复着:


“爸妈,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不是没有孝心,不想承担责任,而是“二顶六”的担子着实太重了,很多人还没长大就已经被逼着成熟,很多孩子翅膀还没完全变硬就已经接过了家庭顶梁柱的“接力棒”。


一地鸡毛的生活和无法预料的变故没有给他们留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就已经排山倒海的来了。


80、90后人群早就不敢病、不敢穷、不敢远嫁了,因为父母只有他们一个。


以下是两则网友评论:







事实是让人心疼的。


独生子的父母在相依为命,他们挡住了一切会暴露出“身在病房”的布景,只露两张虚伪的笑脸告诉你:“我们很好”,尽管挂了视频,一个在呻吟,一个在陪床。


远嫁女儿的手机在深夜从来不会响起,她们的父母喜欢有病趁早去医院、尽量不让病扩大,喜欢工资早点打给女儿、让女儿在外地“穷家富路”,喜欢晾晒一袋袋的特产、源源不断地寄给女儿。


如果说获奖照片的“独生子”戳穿很多人,那有篇微小说也应该获奖:“爸妈,千万不要病”。“孩子,我们没有病,我们从来不生病。”


就怕信口雌黄随手拈来地告诉你他们是千年老妖、不但不生病还一身本领了。这你也信?!


小时候我们生病,是爸爸背着我们去医院,生怕拖严重了。长大后妈妈生病,还是爸爸背着她去医院,生怕被我们知道了。


网上有个热帖,程序员养女每个周末从上海往返,照顾重病的养父,坚持了两年,被网友评为最美程序员,孝心可鉴。



我们一边感概着这个女孩难能可贵的坚持与小心,一边也要反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需要反哺的父母,不是应该的么,是什么样的社会现状导致我们对正常的“孝”惊奇了。


是因为很少的亲生孩子能做到这样了,更何况养女。挺可悲也挺可怕的现实。


去年有个刷爆朋友圈的演讲《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无数年轻人在感动泪目之后,轻轻地关闭了朋友圈,继续过着“同父母保持电话联系,没时间带他们去诗和远方”的日子。


你明明知道父母的“我们很好,我们都永远不会生病”的话是个谎话,为什么不抽点时间常回家看看,带他们做个例行体检、送他们一些日常保健品、带他们去中医馆把把脉去养生馆推推背。


看到这里,有没有深刻感觉到,考验自己能力与金钱的时刻到了?






你为什么要努力,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


“因为我的父母不在身边,因为我还没给他们买大房子,因为他们还没去过远方,因为很贵的东西他们都说不喜欢,因为他们只有我。”


看过一条网友的评论,很不好受也很现实,他说:“说点自己的感受,大家别喷我,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只要你能力足够好、社会地位高、经济基础好,很多问题就不在是问题,你可以不眨眼地乘飞机来回、请护工雇保姆、给生病的父母用最好的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我身边有个女同事,属于工作考在青岛,自然而然嫁在青岛成家立业的,她的父母远在内蒙,每年的夏天和冬天过来各住一个月,可是去年就连这最后的奢侈都失去了。


她的父亲患了癌,刚检查出来的时候她妈妈不好意思开口,只是说这个夏天我和你爸不过去了,你等过两个月来家一趟。


后知后觉的她被父母的谎言骗过去了,没觉出什么异常,还不到秋天就被家里的电话叫了回去,飞机上的她一个劲儿地哭,路人纷纷看她,她觉得每个人都在指责她:“看,你多不关心父母,看,你心多大,看,你愚蠢至极。”


陪伴了父亲三个月,老人在一场大雪中走了,同事在和妈妈的闲聊中偶然得知,有一种治疗癌症效果很好的药,好几万一支,她的父亲一支也没有用,因为她的工资并不高,父母的退休金也不多。


遗憾后悔之余,她的眼泪快流光了,她不能原谅自己三十好几没有存款勉强维生的日子,不能原谅自己在父亲的最后一程连一支贵药都没有买。


那天,这个远嫁、当妈、不富有的女人跪在雪地里很久很久,是赎罪也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听完她的故事之后,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要拼命赚钱,因为不想无能为力》,里面提到过我为什么如此拼命:


一是当孩子有需要时,能有能力满足他,而不要他因为害怕我没钱而隐藏起自己的欲望;

二是愿父母有困难时,能第一时间告诉我,而不要因为害怕我没钱而瞒着我。


很多人表示,前半句做到了,至于后半句,惭愧啊。


在最近的一档子节目中,柳岩谈到自己的父亲,她说:


“我爸上个月身体状况不太好,然后是在医院度过70岁生日,但是我很高兴自豪的是,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给他最好的医疗条件。


总是有人说要送什么祝福,最大的祝福,就是希望父母健健康康的,因为这样才能给我们机会,实现我们小时候的诺言,我要给你们买大房子,我要带你们周游世界。


如果亲人健在的时候,有什么都给他们吧。


作者简介

钱饭饭,著有《世事浮沉,我心悠然》,1001个姑娘的毕业故事,总有一个写的是你。微信公众号“钱饭饭”ID:qianfanfan1001,微博@钱饭饭1001,个人微信号:FFYMN2,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1.5亿独生子家庭 揭秘独生子女背负的养老压力有多大?

33岁的独生子汪陈最近很憔悴。

9月份,汪陈的爷爷爬楼时摔倒,髋骨骨折。老爷子还没出院,汪陈的妈妈又查出脑部有肿瘤。汪陈跑完骨科病房跑肿瘤病房,感觉“压力山大”。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希望当年我爸妈能多生一个,至少可以帮我分担一些吧。”汪陈感慨道。

目前,中国大约有1.5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使得这些家庭与多子女家庭相比更加脆弱,风险度更高。



关于中国到底有多少独生子女家庭,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主要是因为独生子女状态的动态性。也就是说,一个人是不是独生子女,这种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其父母再次生育,那么他(她)的独生子女身份就会失去。

人口学将独生子女分为终身独生子女和届时独生子女。终身独生子女指的是此人的独生子女属性将保持终身不变;而届时独生子女指的是,在某个时点为止,此人没有其他兄弟姐妹。

人口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届时独生子女的年龄越大,变化为非独生子女的可能性就越低。


北京大学人口学者郭志刚、复旦大学人口学者王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人口学者蔡泳在合著的《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中判断,当一个届时独生子女满10岁时,如果生育政策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基本可以视为就是终身独生子女。按照这个口径,他们估计,2005年全国30岁以下人口中终身独生子女数量为1.5亿人。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预测专家王广州运用人口抽查数据和计算机仿真模型估计,2010年全国独生子女的总量在1.45亿。这个结果与郭志刚等人估计的1.5亿人相差不多,但却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在2007年公布的9000万独生子女总量相差悬殊。

据郭志刚等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悬殊,一方面可能是计生委在统计时采取了较低的年龄上限,排除了很多年龄较大的独生子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根据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登记人数,会存在漏登的情况。最后,还有可能是依据了很高的出生漏报率和较高的生育率估计。

按照1.5亿独生子女家庭计算,若仅计算独生子女与其父母,按照3人的家庭规模,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的人口就有4.5亿之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事实上,考虑到祖父母辈,独生子女家庭涵盖的人口比例更高。

独生子女家庭原本也可能是一种自然的家庭结构,由于疾病、意外、生育意愿等多种原因也会造就一定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但比例较低。


多重风险

在一些人眼里,独生子女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幸运儿。父母甚至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只有这一个宝贝。而事实上,这种独享的爱既是一份财富,更是一种风险。

北京大学人口学者穆光宗曾在2002年在宁夏、甘肃、浙江、湖南、四川等五个省份调查独生子女家庭状况。他深刻感受到,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属于高风险家庭,风险就在于其唯一性。

这种风险可以分为家庭和社会两个不同的层面。从家庭层面看,首先就是独生子女的死亡风险。这并不意味着独生子女的死亡率更高,而是说,当独生子女死亡时,其父母因为没有其他的孩子,其丧失孩子的痛苦更加巨大和难以弥补。其次是病残风险。独生子女一旦病残,不仅自己无法赡养父母,可能还需要父母的照料,给父母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其三是教育风险。虽然说起来独生子女独享了父母的爱和教育投资,可能享受到更加优越的教育资源,但是往往会陷入“独子难教”的困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养老风险。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不光包括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也包括独生子女本身的养老问题。

就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只有一个孩子,意味着更有可能更早“空巢”,老来孤独居住。一旦出现伤病,一个孩子所能提供的资金和照料都相对有限。“421”的家庭结构将使年少时饱尝宠爱的独生子女们在中年之后背负巨大的养老压力。



穆光宗认为,独生子女本人,也存在一定的养老风险。一旦父母终老,自己再婚姻不幸,又没有兄弟姐妹可以相扶持,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从社会层面,独生子女也意味着巨大的社会风险。首先是劳动力供应风险。由于大量独生子女存在导致少子化程度严重,年轻劳动力供应不足。自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以每年数百万的幅度净减少。总量减少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还出现年龄老化的现象。也就是说,劳动年龄人口不仅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老,这将给劳动力供应带来巨大压力,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44岁的王青怀抱着刚满月的女儿,满脸担忧。3年前,王青成了“失独”父母中的一员。

尽管丈夫不同意,王青坚持生了女儿。可爱的小女儿安慰了她因为失去儿子已经破碎的心。但是想到自己和丈夫日渐衰老,还要担负起抚养幼女的重任,王青常常觉得心头沉甸甸的。

无论如何,王青还是幸运的。根据王广州的估计,30岁以下的独生子女中15岁以上的为5400万人左右。这些独生子女如果发生死亡,其父母再生育的可能性很小。

据王广州2013年发表的《独生子女死亡总量及变化趋势研究》,2010年累计死亡独生子女数量超过100万,每年新增独生子女死亡数量为9.5万。如果按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即仅放开双独二孩政策),预计2050年独生子女数量将累计达到3亿人左右,累计死亡独生子女数量达1184万人。

鉴于此,王广州提出,独生子女死亡的规模越来越大,积累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尽管2007年全国开始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但还是很难真正解决大量“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问题。

人口学者易富贤建议,当务之急是果断调整独生子女政策,减少今后“失独”家庭的数量。穆光宗则建议,中国人口政策应该迅速转型,从“以数为本”到“以人为本”,从“数量控制”到“结构优化”,从“人口亏损”到“人口储备”进行转变。

【会议报名】2018年中国IT互联网产品创新论坛将在6月举行,欢迎报名和赞助,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服务】IT高管会和北虹桥商务区合作为您提供整个大上海最优惠的工商注册、办公场地、税收减免等服务!欢迎联系邮箱:caocy@yeah.net,微信号:15810819897


【残保金】IT高管会和残联合作,帮您做百万残保金减免!业务合作请加微信:15810819897


【投融资项目征集】商业计划书请发送到IT高管会邮箱:caocy@yeah.net,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简介、行业分析、市场痛点、功能介绍、团队介绍、竞争对手、盈利方式、融资计划等。



【会议报名】2018年中国IT互联网产品创新论坛将在6月举行,欢迎报名和赞助,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