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 ID zhongguodeyu Intro “中国德育”是《中国德育》杂志公众号,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搭建前沿、权威的德育专业资讯与服务平台。 今天我要讲的是,怎么样当班主任不累,还很快乐——有教无“累”,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其实有教无“累”可以是所有的老师,包括校长。 我曾经做过6年的中学老师,几乎年年教高中毕业班,也当过一届班主任。最多的时候,我每个星期要上36节课,还不算早自习和晚自习的辅导与管理。当时,我所执教的那个学校办学质量不好,社会评价不高。所以我们的学生和老师们都感觉到有些夫落,学生们不愿意戴校徽,觉得丢人。但是我每天坚持戴。我会和学生一起打球,一起爬山,一起玩乐,学生并没有把我当成老师。 那个时候,我的感觉与其他老师不同,我并没有把和学生交流当成一种负担,反而觉得,我们更应该像朋友。校长觉得很奇怪,经常找我去办公室谈话。他们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我教的学生每年高考成绩都是在全县同类学校中位列第一,而他们很少看到过我在办公室备课,我的身体也没有被搞垮。 尽管事情很多,平时也没少玩。我也没有觉得多累,其实,除了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整个地方教育水平都不高,高考的压力也没有目前这么大以外,还有就是自己年轻,精力充沛。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喜欢学生,也愿意和学生打交道。我跟校长讲,即使上再多的课,有什么可累的呢?人的累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人的心里。如果你没有心思做事情,或者没有把所做的事情放在心上,哪怕是做一点点,你就会觉得累,而且还累的要命。有的人却干得很快乐,这是为什么?因为他觉得太幸运了,每天早上都是几十个学生在等着自己,准备着接受自己的指导与规训,谁会有这个待遇呢?想到这里,你就会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是缘分,让你与全世界几十亿个孩子之中的这些走到了一起。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正如某些人所提示的,我们现在不少人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智慧。他不能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人生资源。譬如,“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道理。教师经常给学生讲这个道理,可是现实生活中,老师们却往往不这样做。他们小心翼翼,认真备课,很担心学生会犯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我们想想,如果学生不犯错误,他们如何长大,他们又怎么能够从失败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呢?所以,千万不要害怕失败。如果你当老师,请想想:既然你反复告诉学生,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结果你把失败这个“母”搞掉了,还去哪里找“成功”这个孩子呢?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其实失败并非坏事,因为失败会加深学生的体会与理解,失败次数越多,你的体会就会越多。 古希腊有句格言:思想借伤口而生长。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定是受过伤的人。只有受过伤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是真实可信,而不是在夸夸其谈。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自己亲自去受伤,因为你可以从别人的体会中去学习品尝那种痛苦的滋味,继而成为你反思的资源。不是每件事情你都要自己去亲自实践体验。那么多哲学家去谈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也没有办法去把每个哲学家的书读一遍。但是我们能够做的,是把他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学会。那种方式就是智慧。 所以,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东西你想都想象不到。所以,我们讲,智慧跟知识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智慧的东西是没法教的。 有时候老师会想:你们这些学生,我教你有什么用?我起早贪黑,把我全身心都扑在你们身上,结果你们考的这么差……这样的老师满腹怨气,他在恨铁不成钢。老师你可以恨铁不成钢,应该怪自己炼钢的本事不够。要么就是高炉没有修好,要么就是火候不够,要么就是你的技术不够。 做人要有智慧,这个智慧不是天生的,但是人天生就有智慧这个种子,关键是你会不会浇水浇灌。智慧起源于追问,而追问起源于好奇。我们现在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了好奇心,对什么都没有感觉了。比如,老师把所有学生要想的问题都想到了,把学生全部要犯错误的环境都避免了,老师呕心沥血,认真讲课,从解题到最后公布答案,终于把学生教会了。然而,这样的教育除了把学生摧毁,使他们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思维习惯以外,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我们要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首先要小心翼翼。学生只是一种不确定性,一种可能性。我们无法给学生一个确定的未来,我们便只能给学生搭建一个宽阔的平台。我们只能给学生一个宽阔的天地,一个让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其他的我们做的越少对学生越好。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要做的不是告诉具体走何种道路,而是告诉他们该怎么走路,我们只管学生走路的大方向,我们陪着学生走路,而不是在前面给学生带路,甚至背着学生走路…… 总之,累与不累,我觉得全看我们如何理解教育,一个应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的人,是不会觉得劳累的,因为,智慧永远充满活力,智慧永远年轻!当然,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也绝对不是一件只凭空想就能够做到的,它至少要求我们得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同时,也包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作者:易连云,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本文系作者在西南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的报告,原文有删减】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及本公众号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思想| 特级教师:素读经典不会给孩子拉后腿,我是这样做的! 观点| 当慕课教育遇上德育危机 实用| 班规难定?来看看这个案例 名校长| 于伟:以校长领导力提升学校德育品质 观点| 小学班级民主选举中的这些问题你一定遇到过......这样做就对了! 观点| 教育惩罚在实践中的五大误区!你还在这样做? 视界| 看看美国小学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