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大家谈02|专访经济学专业负责人陈昆亭教授
编者按
云南财经大学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通过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本科学分制综合改革,不断推动本科教育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模式创新,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学校共有29个专业获批“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占全校招生专业数的44.3%,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居全省高校第三。
为全方位展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果,发挥一流专业的示范领跑作用,我们于近期对学校的1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进行了专访,请大家分别从各自专业的基本情况、特色优势、发展定位、就业质量、改革举措及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介绍和经验分享。系列专访将陆续在“云南财经大学”微信公众号、云南财经大学新闻网及《云南财经大学报》“本科专业大家谈”栏目同步推出。
戳这里回顾第一期:
经济学专业负责人 陈昆亭教授
Q1
请简要介绍一下经济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1993年,云南财贸学院设立经济学本科专业并成立经济学系。2007年,云南财经大学成立财政与经济学院,2016年学科专业调整成立经济学院。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学位授予门类为经济学,拥有国民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4个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7年获云南省普通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立项建设。近三年来经济学专业共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和支持62项。
在全省专业评价中,本专业排名第一。
Q2
专业培养目标及特色优势分别是什么?
经济学专业旨在培育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有两大优势:
一是学科体系完善。本专业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以及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是云南省内唯一一个同时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学科具备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经济学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获评等级B、理论经济学获评等级C-。
二是教学平台先进。通过雨课堂、Blackboard等新型互联网教学手段和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推动学生不断构建自主型和研讨型的学习模式。
Q3
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质量如何?
近三年来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录取率节节攀升,分别为5.81%、8.61%和8.65%,大多就读于985、211高校,本科毕业生综合就业率分别为98.26%、99.52%和97.12%,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科研机构、高校、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各类工商企业及咨询机构等。
第三方高等教育数据管理与解决方案麦克思公司对经济学专业2017、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显示:整体就业率为84%、68%,专业相关度为62%、88%,就业满意度为69%、70%,离职率为22%、15%,校友满意度为94%、87%,教学满意度为94%、91%。除离职率外,所有指标均高于全校均值。
Q4
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有哪些主要举措?成效如何?
一是全方位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全员性、全过程性、全方位性的全面质量意识,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终身教育的理念及开拓创新精神。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式、新措施,专业教师团队逐渐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是不断规范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课程设置,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跨学科教育有机融合。注重新学科、新科技知识的教学,优选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不断拓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专业课程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达到95%以上。
三是重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及科学研究。本专业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比达40%,以经济学综合实验室为平台,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重点依托7个实习基地,每年利用实训周组织学生赴省内大中型企业学习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经济实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的研究开发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是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通过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实践式、自学式等教学方法的推广使用,课堂教学逐渐从传递式教学向探索式教学转变,实验教学逐渐由验证性实验向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创新性实验转变,毕业论文逐渐从模仿性训练向研究性训练转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五是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以学生成才为目标,设计全程教育计划,开设《生涯管理与体验式学习》课程,帮助学生增强对生命、生活、生涯职业的认知和体验,开展以爱心、社团、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公民意识等为主题的学习体验活动,不断构建体验式学习体系。近三年来,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先后获得国家奖1项、省级奖6项、校级一等奖4项。
Q5
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聘请业界知名学者、培养中青年教研骨干和招收应届优秀博士生、出站博士后等三项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年来共选派20人次参加校级、省级和网络教研类专项培训,选派3人次赴上海参与中青年骨干教师专题培训,选派3人次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访问,选派3人次参与EMI双语教学培训,选派14人次参加校级、省级教学大赛,1位教师荣获云南省“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多位在职教师获得博士学位,新引进的教师均为应届优秀博士生或出站博士后。
由教学经验丰富、教评结果优秀的教师担任基础教学团队带头人。基础教学团队承担全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四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示范、引领、帮传等多种方式,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Q6
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构建了由“四个系统”“三大要素”和“三个闭环”组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了质量标准科学化、过程监控全程化、信息反馈多向化、结果处理规范化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改进机制。其中,“四个系统”包括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教学运行管理系统、教学监控评价系统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改进系统,“三大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三个闭环”包括教学组织指挥环路、教学运行保障环路和教学质量改进环路。选聘了主要由优秀教师、退休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小组,实现了督导全覆盖。通过每月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等形式,不断强化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Q7
下一步准备如何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
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目标。要以建设成为具有较大国内影响力的品牌专业为目标,紧跟新时代要求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形成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汇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产出更多优秀的教学成果。
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增量要做到“高大上”,要进一步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以聘请国内外著名大学优秀教师团队讲授前沿课程作为重要补充;师资队伍的存量要进行整合提升,要继续派出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访问、参加教学技能专题培训、参加教学大赛,多举措开展教学研究和专业研究,推动教师知识结构转化与教学水平提高,同时继续强化、提升四个基础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
构建多元化学科平台。一是提升传统课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领衔,为本科生开设《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等课程。二是开设前沿课程。采取本专业教师团队讲授与聘请国内外知名教学团队、学者短期集中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开设现代经济学相关前沿课程。三是强化研究性课程。通过在高年级开设研究性课程讲座、举办文献选读研讨会等形式,不断追踪经济学研究前沿最新成果。四是要推进构建应用型教学平台。通过强化计量、统计分析的实验教学,加大SAS、STATA、SPSS、MATLAB、PYTHON等软件课程的教学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五是重视课程建设。培育和建设一批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及特色课程,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聚焦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脱节的问题,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结合,在夯实理论基础和强化科研训练的同时,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构筑立体交叉的实践教学体系。
Q8
目前主要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在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高水平人才方面有所欠缺,办公场所和硬件条件也略显不足。
Q9
对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们有何期待?
这是一个信息、知识更新变化非常快的时代,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文化、价值体系等方面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东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产生的融合以及重新的定位配置和组合,要求同学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善于挖掘知识的全面性,具备不断吸收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只有知识面越宽、越广,思考越前沿,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路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同学们潜心向学,不仅个人能够有很好的发展,更要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昆亭教授简介
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云南财经大学社科联副主席、经济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重大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等项目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专业方向:
宏观经济理论
研究方向:
长期经济可持续增长理论、有限需求理论、价值体系稳定为导向的政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理论
近三年主讲的本科课程:
《宏观经济》《增长理论专题》
文字|郭忆铭 张振宇
图片 | 赵姝宇
封面图|张振宇
视频拍摄|解佳 马冰伶
视频剪辑|解佳
排版|郭忆铭
编辑|张薇 吴炳昕
实习编辑|张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