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有一个新的好友申请” | 来访者要和我做朋友怎么办?

2017-08-04 个子 心方向心灵成长工作室




作者 | 个子

本文首发于“简单心理Uni”(jdxl-uni)

心理咨询师养成之路

编辑 | 小兰


“你有一个新的好友申请” | 来访者要和我做朋友怎么办?



在进行咨询工作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来访者很想要与你成为朋友——在你们拥有专业咨访关系的同时也建立友谊。


在来访者看来,自己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特别好,自己向Ta倾诉了很多隐私和痛苦,也分享过很多进步和快乐。Ta 始终那么温暖和包容,会倾听自己,能理解自己,帮助自己抚平伤口走出痛苦。


与这样和自己有深度联结的人成为朋友,和 Ta一起吃饭、聚会,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有一部分来访者可能同时还会想到,当自己今后有了什么心事,便能向他倾吐心声得到帮助。


甚至有的时候,面对非常投缘的来访者,咨询师自己也会有些动摇,会遗憾为什么是在咨询室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碰到这个人。


但是咨询师的职业要求并不鼓励咨访双方成为朋友,甚至明确规定咨询师和来访者不应该成为朋友(李扬 & 钱铭怡,2007 )。


这个问题再一次触及了我们之前曾在《咨询室外,我不想再做个心理咨询师了》一文中讨论过的双重关系问题。在那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咨询师该如何处理来自朋友或亲人的求助。这次我们反过来说一说,咨询师为什么不应与前来求助的来访者成为朋友,以及面对这样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我们这么“亲密”,为什么不能做朋友?


1. 朋友关系和咨访关系的本质是不同的


友情中的温暖和支持来自双方的相互欣赏、陪伴和照顾。而咨访关系是一种专业关系,即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在工作场合所形成的职业合作关系——这一工作场合是咨询室,而合作关系是为了促进来访者的改变。


咨询师在咨询中是友好的、接纳的和感同身受的,真诚地帮助来访者缓解痛苦并探索其个人问题的解决之道。这些专业态度对于咨询师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对于来访者来说是疗愈和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 Ta 付费获得的帮助和服务。


有时来访者出于咨询师的信任和感激,会想做些什么来回馈咨询师的付出。即使这的确表明了来访者对咨询师的高度认可,但却并不是来访者需要做的部分。因为咨询师从事这份职业便意味着 Ta能为自己找到自我照顾的资源和途径;不同的是朋友之间则的确需要相互的关心。


所以,即使友情和咨访关系这两种关系中都有很多的温暖、理解和陪伴,但它们本质上是非常不同的 (Callaghan et al.,1996;Hartwell-Walker, 2016)。


2. 不建立朋友关系是对咨询师的保护


作为咨询师,当你有想要接受或承诺与来访者成为朋友的想法时,可能要审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了。希尔教授认为,这很可能是反移情的反应(Hill,2013)。


作为咨询师,你应该很清楚自身的职业要求以及自己与来访者之间的界限。当你想要打破界限时(如,接听来访者的私人电话,满足 Ta 的私下见面要求等),是否在试图通过跟来访者建立朋友关系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呢?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或许应该考虑向自己的督导寻求帮助。


是的,在你所接触到的许许多多的来访者中,确实可能会碰到一个很棒的人,Ta真的很适合与你成为好朋友,似乎唯一的问题只是这个人恰好是你的来访者。但如果你们真的成为朋友,彼此作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动力关系就发生了变化。


例如,Ta 可能会恳请你为 Ta 多加两次咨询以算作朋友间的帮忙,之后不小心忘记了应该回馈你的帮助,这时你便把自己置于复杂的境况和情绪中了。


3. 不建立朋友关系也是对来访者的保护


咨询师保持着客观中立已然是需要努力才能做到,如果与来访者建立朋友关系,咨询师便会不可避免地对来访者有情感卷入、有个人需要(如,希望来访者持续喜欢自己)等等。这时咨询师将很难保持应有的客观性及专业胜任力,这些都可能会妨碍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出最有利的干预行为,甚至对来访者造成伤害(Hill,2013)。


在咨询室,来访者信任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并将自己的福祉交托给咨询师。而如果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建立了朋友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方面的交往,那么在进行咨询的时候,来访者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像之前那样信赖咨询师了,这显然会影响咨询效果


另外,当存在双重关系时,也意味着咨询师随时可能有机会滥用来访者的信任,从而对来访者造成伤害。(李扬 & 钱铭怡,2007)。


所以,对于付费寻求改变和成长的来访者来说,一份充满共情与接纳并且界限分明的专业咨访关系会比友情更有利于 Ta 的成长


在这样的专业关系中,来访者可以安全地探索自己的情感,包括可能会产生的“爱上咨询师”的感觉甚至是性感受等等,而不用担心咨询师会越界。


同时,学会面对咨访双方的界限、克服依赖,也是来访者成长和疗愈过程中所必经的一步(Sripom,2017)。



收到来访者的“好友申请”该怎么办?


其实我们都可以理解,来访者想要和咨询师做朋友的愿望是很正常的 (Hartwell-Walker, 2016)。


当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够清晰,对于心理咨询的期待和伦理态度不够准确时,很可能会认为双重关系是合乎伦理的,可以跟咨询师发展私人关系 (高隽等,2008)。


来访者想要和咨询师做朋友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完全了解自己为什么想要这样做。例如他们可能是因为发生了移情,而非日常地因为欣赏对方或其他原因(张日昇,2009)。


虽然来访者可能不知道会存在以上的原因,咨询师却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业和伦理要求。所以咨询师需要帮助来访者调整对于咨询的认识和期待(张日昇,2009)。


1. 一开始就要澄清界限


界限包括在咨询一开始对于咨询设置的澄清,如地点、持续时间、费用、保密原则;也包括在非工作时间不安排见面、通话的规则,关于握手、拥抱等身体触碰和冒犯的规则等等。并且咨询师也应该与来访者讨论这样的设置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感受(Hill,2013)。


给来访者提供工作室的电话而非私人电话,除非来访者正在计划自杀。这样也是在保护咨询师的个人生活,以免来访者在你的休息时间给你打电话。即使这样有些不近人情,但也好过在咨询开始后,来访者在你的私人时间给你打电话而你却不得不告诉 Ta 你们不能作什么交谈,这样会给来访者造成的更大的伤害和被抛弃感(Hill,2013)。


告知来访者自己不会收受来访者的礼物。来访者为咨询服务支付了费用,咨询师的工作已有相应酬劳。如果在咨询结束时,来访者坚持认为在“再见”之外还必须说点什么,你可以选择留下 Ta 的一张卡片 (Hartwell-Walker, 2016)。


不同的咨询师所习惯设置的界限可能有所不同,界限随着咨询的进行也可以不断调整。但是研究者建议新手咨询师在刚开始工作时,应更加谨慎地恪守界限,哪怕是谨慎过头一些。这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的保护(Hill,2013)。


2. 处理来访者的移情


即使咨询师已经努力地与来访者保持界限,有时来访者仍会有想要成为朋友的愿望。除了向来访者表示婉拒并耐心解释原因之外,咨询师还需鼓励来访者与自己讨论这一愿望,并考虑来访者的移情。


发生移情并不奇怪,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觉察并且理解自己的移情,也可以利用这样的移情深入探索来访者的问题。在来访者移情程度过强时,咨询师则需要考虑以来访者的独立和成长为原则,帮助来访者从中退却出来(张日昇,2009)。


看到这里,你是否仍会有些疑惑,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人情”文化的国家,社会互动规则中包含很多“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咨访关系不外乎一类人际关系,同样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界限,是否过于僵硬死板了呢


确实,我国研究者曾指出,我国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咨访关系广泛受到“人情规则”的影响,来访者常常寻求咨询室之外的社交手段来与咨询师维持私人关系。礼物往来很常见,咨询师的越界行为比较多(陈向一 & 刘铁榜,2001)。


但在心理咨询行业快速发展十多年后,最新研究发现,我国咨询师虽对于不可避免的双重关系抱有一定接纳态度,但对于大部分双重关系都是拒绝的。与普通人群相比,咨询师在专业咨询关系中对人情规则的态度明显更加严格,纪律性更强(邓晶 & 钱铭怡,2017)。


也就是说,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咨询师正不断建立更加清晰的自我边界,严格区分日常交往和职业行为中的人情往来(邓晶 & 钱铭怡,2017)。这对于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咨询师不与来访者成为朋友,并非是因为冷漠、不近人情。相反,正是出于对来访者利益的考量和对来访者所寻求成长的尊重,咨询师必须保持自身的专业性,恪守自己的职业伦理。


作为一位咨询师,你注定会不断帮助自己和来访者懂得,一个温暖你、支持你的人并不必须要成为你的朋友,你们陪伴彼此走过一段时光,是为了更好地独自前行。



参考文献与资料:

1. Hartwell-Walker, M. (2016). Why Your Therapist Can’t Be Your Friend. Psych Central. Retrieved on July 17, 2017, from https://psychcentral.com/lib/why-your-therapist-cant-be-your-friend/

2. Hill, C. E. (2013). 助人技术 (胡博, 朱文臻, 杨梓, 赵丽, 王曼, 唐文, … 刘瑜, 译. 第 3 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张日昇. (1999). 咨询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高隽, 钱铭怡, 蔡文虹, & 邓晶. (2008). 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与来访者对职业伦理的态度比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 68-72.

5. Callaghan, G. M., Naugle, A. E., & Follette, W. C. (1996). Useful constructions of the client–therapist relationship.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33(3), 381.

6. 李扬, & 钱铭怡. (2007). 国外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及其利弊 (综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1(12), 858-861.

7. 陈向一, & 刘铁榜. (2001). 心理治疗中治疗关系利用状况的初步调查. 中华精神科杂志, 34(2), 117-120.

8. 邓晶, & 钱铭怡. (2017). 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人际关系性人格对双重关系伦理行为的影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1(1), 19-24.


- The End -

【扩展阅读】

1、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李序

2、我到哪里去|有感于咨询师职业发展之路

3、为什么说“改写过去”的愿望会把你困在原地?


【扩展学习】

心方向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实习项目培训计划(8月开班,北京)



心方向心灵成长工作室

倡导专业关怀 以爱引领成长


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实习成长摇篮


咨询热线:010-82359976

微信平台ID:newsoulvip

官网:www.bjnewsoul.com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锦秋家园9号楼405



关注后回复以下 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书单 |恋爱 | 爱情 | 精神分析 | 催眠 | 意象对话 | 肛欲期 | 婚姻 | 亲子 | 抑郁症 | 死亡 | 拖延症 | 穷养富养 | 心理咨询 | 同性恋 | 共情 | 自闭症 | 焦虑| 分离焦虑 | 婴儿观察 | 危机干预 | 自杀 | 婆媳关系| 沙盘游戏 | 说服 | 全能自恋 | 个人体验 | 丁克| 隐形攻击 | 心理咨询设置 | 释梦 | 亲密关系 | 人际关系| 防御机制 | 强迫症 | 倾听 | 罗杰斯| 自恋 | 应激障碍 | 性教育 | 神经症 | 精神分裂| 边缘性人格| 心理剧 | 人格障碍 | 潜意识 | 俄狄浦斯| 强迫性重复 | 临终关怀 | 安全感 | 异地恋 |多重人格 | 断舍离| 分手 | 失眠 | 箱庭 | 假性自体 |神经症| 自我催眠 | 人际边界 | 沉默 | 缘分 | 性取向 | 实习 |咨询师| 更多关键词逐步更新中,回复“目录”可以查看所有文章

如需预约心理咨询可点击公众号右下角查阅30位心理咨询师的简介,也欢迎添加小兰微信号13810878403,获取更多心理学新鲜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