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欢迎关注。



小马君  



▲小马君就是我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居美国,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

小马君受常爸之邀,到“常青藤爸爸”公众号开设专栏,每周三和大家聊聊科学育儿。

小外甥二年级,在魔都加入了奥数大军,有天表姐听了一堂所在校区的名师分享会,回来给我发了条微信,说讲座中老师说了这样一番话:


“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好,我们总说那是因为他有兴趣,或者他有足够能力能做好,但我不这么认为,从我自身求学和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我发现支撑一个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其实都源自一个最朴素的想法:‘我要比别人强’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包括表姐在内的很多妈妈当时都表示没法接受这么简单粗暴的观点,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啊,连学校都在弱化比较,不搞排名那一套了;况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比来比去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无数的前车之鉴、血的教训还不够吗?



但表姐之所以会微信我,是因为她后来细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话说的也在理,毕竟,如果孩子上了学,他说不喜欢数学,或者怎么都学不会,那当家长的,真就可以让他放弃数学了吗?如果孩子说不学就可以不学,那还要家长干吗?


听到这里,我说,你问过我外甥自己的想法吗,他为什么要学奥数?为什么上完课还要写作业?为什么还会花时间准备各种杯赛考试?


于是我姐给了小外甥四个选项:

A 因为他喜欢数学

B 因为他觉得学的东西不难,自己可以搞定

C 因为他想比其他同学厉害

D 妈妈逼的

让表姐没想到的是,小外甥不假思索地选的就是C


好强是好事,但表姐又开始焦虑上了:从小就开始这么赤裸裸的比,他以后会不会不幸福啊!会不会特别受打击啊!会不会眼里只有输赢啊!


这真不是三言两句就能回答的,所以我给我姐回了句:

看我下周三的专栏吧!



文章开头,还是先简单概括一下我的基本观点吧:


第一, 在中国的大环境之下,孩子选择“比别人强”而愿意去努力学习是最常见也是最符合社会大环境的,这没什么不好。只是如今的80、90后年轻父母听了可能会心生焦虑或者不太舒服。但是很抱歉,这组因果关系不会因为父母的意志而改变。


第二, 父母不应该纠结那些你改变不了的事情,而是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想都不想就选择“比别人强”。


第三,  虽然你无法逼孩子不和别人比,但是你可以增多孩子可以比较的方面。


让孩子从小参与竞争,鼓励和他人进行比较,不好吗?


1符合国情就好。


本科刚留学的时候,看到了大量批判国内教育体系的文章,张口闭口都是美国怎么怎么好。我也必须承认,当时我也是那样的愤青过。可是当我论文越读越多,才理解有些事情不是我们人为意志可以改变的。而且我认为在中国当今这个大环境下,你要生存就必须适应且学会从小和别人比较。先别着急拍我,给大家看两套理论:


第一个是布朗芬布罗纳Bronfenbrenner的生态学理论 



看着很复杂是吧,没关系,我来解读一下你就明白了。其实这理论就是在讲一个个体行为不是由单个原因造成的,而是会受“系统性”的影响。就算父母在家不断弱化“比较”,学校也不搞分数排名,这两者也很难左右孩子要面对的整个“系统性影响”。其实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图片中显示的这些环境中,有多少环境是完全隔绝了“比较”的呢?既然以后孩子需要在这个系统中生存下去,甚至还能过得不错,那么从小就有比较意识并不是一件坏事。


第二个理论叫做goodness of fit(拟合优度),最早用在统计学,后来被Thomas与Chess这两位专门研究孩子“气质类型”的专家在1977年的时候,引用到了“人的内在气质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研究中。



他们说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我们不能单纯地去评价某个孩子的脾气好或者坏,而是应该放在一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去看。如果这个人的天生气质和这个大环境拟合度高,那么就更容易生存或者成功;反之,就容易被淘汰。带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来看“到底应不应该让孩子从小参与比较”。毫无疑问,中国人太多了,特别是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被公认的好资源实在有限,每个人都要打破脑袋往里钻,那么,这门槛该怎么定呢?一个人占上了,势必就等于把另一个人挤下去了,所以,你怎么证明你更行呢?


既然中国的大环境免不了还是强调竞争的,如果你硬逼着孩子不去跟别人做比较,那很可能会与大环境产生矛盾,“拟合度”低,影响他未来的发展,而且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你哪里来的自信,觉得孩子自己也不愿意跟别人比呢?


所以,我觉得孩子从小有跟别人比的“意识”没什么不好的,这种心态非常符合中国的大环境,可能更有利于他在中国生存。


2成绩是孩子重要的社交筹码,“比别人强”是他最天然的想法。

“我能比别人强”是大部分孩子最直接能感知的源动力,兴趣与能力不是说对源动力没有影响,而是大部分孩子并不能感知到这种影响,或者说没什么自主选择权。


“为什么要学习?”我记得小时候我爸问我类似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为了让你在酒桌上和朋友吹牛的时候可以有面子。” 



其实无论是我,还是小外甥开头的回答,归根到底都在满足一个需求——“人际关系”中的需求。


这并不是我的空穴来风,以前的文章我也提到过“自我决定性”理论。它明确地标示出了决定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取决于三大要素:

第一,自主感:这件事情是否是自主选的;

第二,胜任感:这件事情我是否有能力做好;

第三,需要感:这件事情是否在“人际关系”中被需要。


孩子学习这件事情,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不得他们选择。一个孩子不可能因为不喜欢数学就只学语文英语,因此第一条“自主性”很难满足。


那孩子是否有能力做呢?在学科化的体系之下,你很难保证在每个学科上孩子都有能力完成,总有一些能力短板。父母一般对于孩子强的学科不太担心,最担心的是那些“弱势”学科,如果这“弱势”学科还被划到了主科范畴,那家长肯定就更着急了。如果一个孩子语文好,但数学和英语差一些,该怎么办?相信各位爸爸妈妈的判断都会比较一致,有限的时间里肯定是补数学英语,而不是先补语文对吧!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时间是花在那些他本身能力不太强的学科上的,这样第二条“有能力”也很难满足。


源动力三大因素只剩下最后一个因素了:“人际关系”中被需要。这就非常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有孩子虽然不喜欢学习,也知道自己能力不够,还是要拼命地不断努力,因为他想保住在“人际关系”中被需要的地位,就必须变得比别人厉害。


成绩是中国孩子社交中不可或缺的筹码,而且孩子使用“成绩”来社交的办法不止“高分”这一条途径。有的孩子为了不让自己的好朋友伤心,会故意报出一个相对低的成绩让对方得到安慰;有的孩子为了凸显自己能力强,故意和同伴说自己压根就没有复习;有的孩子可能喜欢上了班里的英语课代表,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也想学好英语。



虽然父母很想把 “学习是为了自己”这种价值观灌输给孩子,但是真实情况是孩子,尤其是小孩子,学习大部分的目的就是为了社交,因此难免需要“比较”。我觉得父母也无需沮丧,虽然孩子学习的目的可能看着特别功利,但是只要他有动力去做,无论是三个因素中满足哪个,总归都是好事。


不过有一点父母需要知道,如果一个人要成为一个非常杰出的人,那么这个人最终需要选择做的是一件三个因素都符合的事情。不过并不需要从小就要面面俱到。如果能早一些发现能同时满足这三个因素的事情,那只能说是孩子的幸运,谁都不能保证什么时候可以找到这件“对的事”,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发现不了。


3增多可以“比较”的地方,比限制比较更合适。

不同时代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以前父母认“双百”,恨不得要把孩子的奖状贴满整面墙;而现在,年轻爸妈的观念开始变了:孩子最好不是班级第一,但又不能太差,而且最好不要从小就养成“比较”的习惯。


做孩子真心好难!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虽然我们鼓励孩子“跟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好”,但你还是会发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孩子难免还是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比较中来,连我们大人也不免总要议论着“别人家孩子”,所以,说点实际的,父母这时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认为压根不用“限制”他去和别人比,而是通过“增多”可以比较的地方,来拓宽孩子对于“厉害”的定义。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告诉你,“妈妈,小明今天又被老师批评了,他这次数学又没考及格。”这时候你就可以说,“嗯,你的数学成绩确实比他厉害,那你能不能告诉妈妈一个小明比你厉害的地方?” 这时候你的孩子可能会说,“他篮球打得比我好。”然后你可以接着和孩子讨论,“对,衡量一个人‘厉害不厉害’有很多方面。如果以后你觉得别人比你厉害的时候,可以想想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地方也比他优秀;如果你觉得有人不如你的时候,可以想想,他有没有什么地方比你优秀的。我们不需要所有的地方都比别人厉害,如果这样就累死了。每个人各有各的优秀,几个人凑在一起就能很厉害了!”


另外,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比较成绩,那么请及时了解孩子们在“比较”什么。


曾经有家长和我说,她从小就不让孩子看动画片,后来她非常后悔这么做。因为有一次她发现所有孩子都在讨论Peppa Pig粉红猪小妹的时候,她的孩子一句话都插不上。如果我未来成为了父母,有一个指标我一定会特别关注:就是我的孩子到底有没有自己的“圈子”。至于这个圈子是孩子用哪种途径吸引来的,我并不会有过多偏好和干涉。可能是学习好,可能是比较爱吃每天带零食与同学分享,可能是对动画片里的人物了解得透彻,又或者单纯就是颜值高,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我并不会担心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人比较,但是我会告诉他,可以“比别人厉害”的方式有很多,一条路不行咱们可以选择另外一条,不用非得在一条路上死磕



        




关注公众号后,在公众号输入相关关键词,看优质原创文章:

热门文章

“初心”,看《为什么我辞掉百万年薪的工作做早教》

“智商”,看《提高幼儿智商最有效的办法》

“自控力”,看《提高幼儿自控力的五个方法》

英语启蒙相关文章

“双语”,看《双语的孩子数学好?!-儿童学外语的8大好处》

“英语启蒙”,看《幼儿英语启蒙的迷思系列》

“英文绘本”,看《史上最有心的英文绘本书单(幼儿启蒙第一辑) & 耶鲁奶爸精心研发的英文亲子阅读助手APP和绘本音乐》

金卡会员招募

“会员”《让孩子听很low的儿歌?还是用高品质的音频开启英语、国学启蒙之门?“常青藤爸爸”会员俱乐部会员招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