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提起我的东家周围人都会一脸艳羡:


哇塞,你居然在那儿工作!

怎么可以进大公司啊?

是不是身边人都特别牛X?

……


前天一个 95 后的小朋友 Lisa 对我说,她又要要辞职了,看我能不能帮她内推。


22 岁的她,待过的公司都有一打了,但是进入大公司是一个始终不变的目标。


9 月份的跳槽旺季,她投递了互联网行业几乎所有的大公司,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


Lisa 的想法是:通过进入大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职场增值,获得职场安全感。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贺函说过的:


首先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

然后再考虑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可惜,很不幸的是:大公司就是要做到让任何人可以取代任何人,换个螺丝钉照样可以转。


有企业家说过,大公司会通过制度设计,让公司不存在不可替代的人。



对不起,这不在你的学习范围内


Jason,大学非 985、211,能力不出众,虽然内心拥有一颗 BAT 的梦想,但也只能是一个梦想而已。大学毕业后,他入职了一家小公司。


由于一直保持努力学习的状态,毕业两年的 Jason 成为了一个优秀的 Leader。终于有一个机会,他放弃了创业公司的管理者职位加入 BAT 的其中一家。初入大公司的他非常激动:现在身边的同事都是他曾经仰望的巨人啊!



试用期 3 个月,生怕犯一个错误。工作节奏直接从和谐号切换成了绿皮火车,慢且无力。


百般不适应的 Jason 主动问主管,能不能学习更多领域的东西,得到的回答是:


“对不起,这不在你的学习范围内”


求知欲被严格的工作范围阉割了。


某大 V 在「去了大公司就一定能学到很牛的技术么?」一文中写道:


有同学说,去支付宝面试移动开发,面试官问了几个 iOS 底层问题,没回答上来,面试的人说,这些技术问题来了支付宝就能学到,内部很多技术文档… 喜欢技术的人听起来难免心痒难当砰然心动。


但是更普遍的现实是,错过了大公司的飞速发展期,员工并没有多少试验市场和创新的机会,大公司的流程跟体制无法让他们成为牛人。一天 80% 的时间都在撕逼开会,从早上 8 点撕到晚上 12 点,每天收到最多的邮件就是强调流程规范的 FYI(for your information)。


在小公司受到的是资源上的限制,而在大公司受到的是人身上的钳制,一匹狼逐渐变成了一头羊。



被温水煮死的青蛙们


经过一系列折腾,Yosa 到了一家垂直行业第一的公司。前同事 A 跟 Yosa 说,你入职后,记得帮忙看下她 10 年前的同事 B 是不是还在这家公司。


05 年他们一起加入这家公司,现在,多次跳槽的 B 早已在新公司做到了总监的角色,而 C 还留在原公司,整整 12 年。


对于目前跳槽周期已经缩短到了 9 个月的新新职场人士而言,12 年是个突破天际的数字。


入职后,Yosa 特地关注了这位同事 B。他级别很高,但每次裁人的时候,总是出现在被清退的候选人名单里。


其实对于 Yosa 的这位同事 B 而言,早两年只要出去创业公司待一圈,职业发展以及待遇绝不是现在所能 cover 的。



这就是所谓的青蛙效应,顺利的环境下滋生惰性。他们慢慢在职场中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即使后期感受到危机,也没有能力从温水里跳出来,最终成为了即使在行业排行第一的公司,却仍然丧失了竞争力的那一批人。



我不是OP,是运营!


OP,即 OPERATOR,生产服务行业的常见术语,就是操作员的意思。


关于创业公司与大公司运营的区别,拉勾和知乎上有一组很形象的对比:


来自创业公司的 @拉勾网友Ella

1 个百万级用户量的社交 APP,2 个平均 5 万多粉丝的微信公众号,2 个平均 6 万多粉丝的微博号。整个公司,没有审核!没有客服!只有一个运营,除了身累+心累,没有其他感受!


来自某大厂的 @知乎网友小福

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成功进入某大厂(不是 BAT)实习,但是进来以后却发现做的东西特别没意思,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已经实习了三个月有余了,感觉学不到东西!


创业公司的运营一个顶十个,是万金油一般的存在。上做得了做活动,下写得了推文,中间还能怼得了技术。


大公司完善的流程,健全的运营框架,严格的职责划分,创新空间基本为 0,需要见缝插针地学习。除非内驱力够强,否则一年后,就会从运营变成 OP,最后成了机器人。



BAT只是你的外衣,核心竞争力才是你的武器


网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工作三年后,我选择离开腾讯》,里面提到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


你厉害还是平台厉害?


在一家几万人的巨头企业,几乎每个人都是一个普通员工,毫无存在感可言,其中滋味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大厂的光环是非常可怕的,一边使人享受着来自朋友圈的羡慕,一边又使人默默承受无出头之日的职业前途。


Devin 在国内输入法巨头公司从实习到转正共工作了1年,辞职后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


上个月 Devin 跟我大倒苦水:离开大公司的光环,就是残废一个,因为没有搭建起属于自己可迁移的工作技能。



知乎上面有个热门问题是「在 BAT 上班是一种什么体验?里面全是大神吗?」


点赞最多的一个回答说:公司太大,人和人的差距可能比人和狗还要大。


个人成长与事业部关系非常大。有些业务线已经非常成熟,更多的是做支持操作的基本工作,在这里得不到全面快速的发展,两年出来,你可能已经废了。


即使如此,想进 BAT 级别大公司上班的人仍旧如过江之鲫。因为:


强大的公司品牌为个人发展背书

专业的工作方法

更大更全的格局与视野

.......


对此,刚刚从创业公司被挖到巨头公司的 Carrie 是这样说的:


我的职业生涯就是一部被挖跳槽史。我之所以总能晋升,是因为掌握了这个行业金字塔顶尖的技能跟资源,我不需要 BAT 的额外光坏加持。


如她所说,从事一个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核心竞争力:


1)在重资源的行业,那就想方设法获得顶尖资源


2)在重技能的行业,那就一步步加强技能的壁垒


即使进了 BAT,也只是披上了好看的外衣,核心竞争力才是你的武器。


没有核心竞争力,在任何公司都会泯然众人矣,最后成为一只被温水煮死的青蛙。



你会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并且推荐给你的好友。



在公众号「运营研究社」

回复以下数字关键词看运营实操干货

01--《年轻人,为何要坚定地选择做运营?》

02--《坚信运营跟对人比做对事重要》

03--《运营跟产品的五种“暧昧”关系》

04--《如何快速成长为高阶运营》

05--《运营的三大职业发展方向》

06-- 《高阶运营常用的3种思考模型》

07-- 《如何有效的进行跳槽》

08--《怎样用数据分析提升用户留存》

09--《十步成为互联网上最稀缺的运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