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回顾 | “大变局背景下的跨大西洋暨比较地区主义”研讨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于2023年11月3日成功举办了“大变局背景下的跨大西洋暨比较地区主义”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著名学者和各领域专家,各抒己见,在学术领域碰撞出许多学术思维新角度,并共同探讨当前国际局势下中国与跨大西洋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并共商破局之策。会议嘉宾主要围绕“跨大西洋安全”与“中美欧关系”等议题展开讨论,就全球视阈下国际关系的新变局与动态进行探讨。


一、开场致辞 

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教授、让·莫内终身讲席教授宋新宁教授主持本场研讨会并致欢迎辞。宋新宁教授首先阐述了这次机会的来之不易,并且欢迎了海内外嘉宾的到来。同时也希望与会的嘉宾能够借此机会,各抒己见,针对当前热点跨大西洋话题提出有见地、有价值的论点。


2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唐文方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在欢迎了各位嘉宾到来的同时,唐文方教授也对Thomas Risse教授和Tanja Börzel发行著作《牛津比较地区主义手册》中文版表示了祝贺。他提到了比较地区主义正在不断得到全新的发展,这本书的推出对于未来的政治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旨演讲

1


德国精英集群项目——“自由主义脚本之争”项目高级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前跨国关系研究所所长Thomas Risse教授及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奥托·苏政治学研究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欧洲一体化研究所所长、让·莫内讲席教授Tanja Börzel教授共同致本次研讨会的主旨演讲《跨大西洋安全共同体和欧盟面临的挑战》。


Risse教授和Börzel教授首先对“安全共同体”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其内涵包括在一个领土内,实现一种共同体意识,以及足够强大和广泛的制度和实践,以确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对和平变革的可靠期望。其后,他们论述了四个“I”对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和稳定有着关键的作用:利益(Interest)、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身份(Identity)以及制度(Institutions)。共同的利益对于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开放的经济秩序至关重要,可使国家间即使存在政策分歧,但仍可和平解决;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进而创造了跨大西洋两岸1600万个工作岗位、其所产生的购买力相当于全球三分之一的GDP,这些数据无不论证着跨大西洋国家间相互支持的经济发挥着1+1>2的作用;国家间的身份认同也有助于跨大西洋社区的稳定;多种制度如北约(NATO)等给予跨大西洋安全共同体额外的保障(如军事及安全方面)。


其后,Risse教授和Börzel教授介绍了当前国际局势下欧盟所面临的挑战。俄乌战争致使北约各国自冷战后前所未有的团结,因其地缘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右翼民粹主义在美国和欧洲的持续抬头让欧盟的稳定面临空前的挑战,产生越来越多无法和解的分歧;而当前中东地区的激战也进一步挑战欧盟的神经,亲以色列的一派(如德国、奥地利、捷克)和亲巴勒斯坦的一派(如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的成员国间的意见矛盾可能愈发严重。


Risse教授和Börzel教授的演讲简明扼要地从欧洲角度对跨大西洋安全共同体及欧盟的价值和挑战进行论述,给在场的与会学者带来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理解。


2


吴白乙教授针对欧美关系的制约因素与不确定性做出了自己的凭述。他提出了在“印太战略”中已有的机构与制约性概念,认为“印太战略”扮演了欧美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他同时强调了多层次国际治理有助于理解欧美关系中的一致与分歧。


3


宋卫清教授的发言提到了欧盟内部与外部对于“印太战略”展开的一系列合作,并且基于七个关键词:繁荣,环境,大洋治理,电子治理,联系性,安全与防务和人类安全展开了探讨。宋卫清教授指出了美国和欧盟的战略焦距存在根本性不同。基于欧盟本身相对较弱的战略地位,宋卫清教授认为“印太战略”是欧盟展开其“战略自治”蓝图的一个重要试验例子。比如,欧盟可以借此机会,通过重申与中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三、分论坛一 


在四川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让·莫内讲席教授、四川大学原副校长石坚教授的主持下,研讨会进入第一个分论坛环节。


1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教授在分论坛上进行演讲《多极化前景与跨大西洋竞合关系》。


崔洪建教授认为,欧盟的印太战略是欧盟在现实世界中“战略自主”的一个测试案例。然而欧盟在印太地区的参与在促进欧盟行使战略自主权方面取得了喜忧参半的结果,在促进欧盟与美国合作方面迄今表现不佳。总的来说,可交付的行动达不到愿景。这主要归因于三个问题:(1)美国和欧盟强调不同的领域;(2)该战略重塑了其他倡议;(3)欧盟的战略角色薄弱。欧盟作为弱势的战略参与者,北约负责欧盟的安全和防务,因此欧洲的硬安全合作仍然依赖于美国的领导。在欧洲以外尤其如此。欧盟的防务能力分散在独立的成员国之间。共同防御和安全政策在制度上是薄弱的,在区域范围上是有限的,不能取代北约。总体而言,欧盟在硬安全方面缺乏能动性。成员国内部分歧和主权关切影响了欧盟落实“2021年印太战略”愿景的能力。


崔洪建教授最后总结道,关于欧盟的印太战略,欧盟的雄心与实现目标的实际能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欧盟缺乏在印太地区与美国有效互动、发挥大国作用的能力和连贯性。印度太平洋战略中的许多倡议都是预先存在的,或者不是针对该地区的。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可能对跨大西洋关系和印太地区产生严重影响。如果美国重新回到共和党的领导地位,欧盟更有可能成为印度太平洋地区中立和稳定的第三方,行使战略自主权。


2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教授为该分论坛发表演讲《跨大西洋经济与技术安全的趋同与分歧:欧洲的视角及对美国倡议的回应》。


忻华教授论述了日益制度化的美欧跨大西洋对华经济和技术遏制合作,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多次宣称欧洲盟友是“美国最宝贵的战略资产”的一部分,在2022年10月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中都强调了这一点。从2022年12月至今,美欧互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范化和频繁化。拜登已经与欧盟、法国、德国、芬兰、波兰和“布加勒斯特九国”的高层领导人举行了正式的双边会晤。欧洲政治精英、智库和学术界的观念、话语、叙事和意识形态日益受到美国政治精英和外交政策界的影响或塑造。美欧在经济和技术安全方面的共识和共同关注,如“混合战争”(也称为“灰色地带战争”);“复合遏制”(战略遏制与经济遏制相结合);“相互依赖武器化”(又称“国际公共产品武器化”)的新政策关注和“反经济胁迫”的新措施等等,都在展示着美欧双方的关系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高度。


忻华教授总结道,美国和欧盟之间更加紧密和制度化的协调,以及乌克兰战争的拖延,必然会阻碍中欧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欧洲企业和中国企业都将不得不考虑在对方领土上开展业务的风险。然而中欧在气候治理、清洁能源发展等领域的合作仍有潜力。


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郁清漪研究员为该分论坛发表演讲《经济安全与跨大西洋关系调整》。


欧洲经济安全战略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影响是什么?郁清漪研究员给出的答案是:密切在贸易、投资、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双边、诸边和多边合作。2023年5月七国集团广岛峰会关于经济韧性和经济安全的声明;自由贸易协定;数字的伙伴关系;G20、联合国或多边开发银行;改革世贸组织,恢复其争端解决功能等均是多边合作的体现。跨大西洋关系将如何调整?郁清漪研究员认为,这个过程将是康德文化的全面建设。在经济领域,实行马歇尔计划;国防方面,坚持北约;坚持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与在经济安全方面与欧盟有共同关切的国家结成伙伴关系;采取类似降低风险路径的国家合作方式。


郁清漪研究员最后总结,在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经济安全已成为一个共同的问题欧盟和美国的利益。出于经济安全考虑,欧盟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采取了自由贸易政策,这一政策对经济安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经济安全共同利益的推动下,大西洋两岸关系从特朗普时代康德文化的挫折阶段过渡到拜登时代康德文化的全面建设阶段。


四、分论坛二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党和苹教授的主持下,研讨会进入第二个分论坛环节。


1


首先发言的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欧洲研究所负责人金玲博士。针对跨大西洋关系的趋势性特征与新态势,她提出欧盟在中美之间扮演的独特角色使其拥有重要的地缘-经济力量。同时她也提到了欧盟中间出现的民粹主义抬头可能会改变这种力量,可能会对现有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产生进一步影响。金玲老师认为美国与欧盟之间的牢不可分的关系,会让其在解决一些国际事务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


随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美欧研究项目负责人孙成昊博士阐述了有关拜登任内的中美欧关系的看法。他认为,拜登在任期间的三个核心问题分别为美国如何与欧盟在有关“两个大洋”战略上达成一致;欧盟如何尝试去影响并且塑造美国的对华战略以及中-美-欧关系的前景。他同时也对欧洲在“印太战略”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3


最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教授、让·莫内终身讲席教授宋新宁教授详细阐述了在脱钩与去风险的背景下,欧盟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融合过程和细节。他强调了欧盟开放性战略自主的两个重要内涵。一是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对资源调动的能力;二是对自身战略部门的保护。宋新宁教授有关脱钩与去风险的叙述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Börzel教授指出了两者在英文语境下截然不同的政治定义,了解脱钩的完全二元对立性和去风险的协商性质对于理解中欧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点击上方视频,回顾会议精彩瞬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人文社科学院

微信号 : cuhkszshss


文案 | 何芮玮、王晟(全球研究项目博士生)

审核 | 宋新宁(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党和苹(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