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专版】 新华日报: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中开展“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纪实

2018-01-07 淮安人大发布




  1月4日新华日报第9版推出报道《聚焦脱贫攻坚  彰显为民情怀——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中开展“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纪实》,现全文刊登。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是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优秀分子。淮安市有五级人大代表共计9000名,为了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向更好地落实“两聚一高”战略部署集聚,向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和践行人民意志靠拢,使人大“代表谁”更明晰,“为了谁”更透彻,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了“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千”,组织有专长的代表深入村居开展千场宣讲,实施智力扶贫;“百”,企业家代表结对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实施项目帮扶;“万”,全体代表联系1万多户低收入家庭,实施结对济困。经过全市三级人大、五级代表8个多月的努力,强村富民的责任“扛”起来了,全市代表的活动“实”起来了,困难群众的希望之火“点”起来了——“大行动”实现了“大作为”。

 



图为全市人大代表“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启动仪式

在务实推进中彰显人大担当

  “十三五”期间,淮安市要完成建档立卡15.1万户低收入家庭、47.9万低收入人口、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的脱贫攻坚任务。针对此,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大行动”实施意见,力求融入大局有抓手、聚焦富民有途径。

  每一个帮扶项目,对于一个经济薄弱村来讲,既是一棵大树,又能带来一口井的效应;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讲,就是一盏灯。要将“大行动”打造成人大工作的“金字招牌”。——在“大行动”启动仪式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永忠如是要求。仪式现场,公布了企业家人大代表结对帮扶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名单,并组织了170名企业家人大代表与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书记“面对面”交流。“大行动”迅速点燃了三级人大履职尽责的热情,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

  新颖的思路、良好的开端很快获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史和平“点赞”:“淮安‘大行动’是对‘两聚一高’部署的贯彻落实,找准了人大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特点鲜明,值得肯定。”为了保障“大行动”高质效开展,每两个月,淮安市人大常委会都召开现场推进会,通报相关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大行动”并不是“孤军作战”,开展中注重与省市各项脱贫攻坚部署的对接,主动融入全省“大走访”活动,加强与省市帮扶工作队员、“阳光扶贫”平台建立的“三个一”帮扶体系责任人和“三进三帮”活动成员的对接,以实现信息共享不断升级、优势互补不断显现。

图为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葛平在企业调研,和企业一起共谋经济薄弱村致富之策。

  在主动作为中展现代表风采

  随着“大行动”逐步深入,优秀代表、先进事迹不断涌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更是层出不穷。代表履职之根深扎在人民群众的厚土之中,“千”“百”和“万”绽放出亮丽的为民之花。

  高擎思想大旗,激发脱贫致富内动力。10月11日,淮安区三堡乡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乡人大代表潘艾娣以惠农政策为主讲点,用“接地气”的朴实语言,把政策方针变成了“地方话”,激励低收入群众树立信心、自强不息。这是全市1885场宣讲中的一幕。这些宣讲,内容涵盖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除了引导群众转变思想、开阔眼界,还通过各种技能培训来增强脱贫致富本领,促进就业,受益对象达7.6万人次。

  高擎产业大旗,项目带动助圆强村梦。省定经济薄弱村盱眙县官滩镇侍涧村地处低山丘陵地区,农田望天收,农户增收难。淮安市人大代表、江苏奥特邦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军经过多次实地调研,最终敲定“2+2”项目:建设一座电站,改造2000亩农田水利设施,建立200亩稻虾共作基地,村集体实现电站年租金4万元、稻虾共作基地流转土地增收租金6万元,农户因“旱改水”年增收150万元。“没有项目带动,脱贫难以彻底;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通过帮助村集体做好开发资源、经营生产、用活资金,助力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是‘大行动’的‘重头戏’。”淮安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介绍说。各级人大和企业家代表想方设法帮助经济薄弱村引项目、上项目,培育可持续增长点,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已实施的110个帮扶项目中,49个已经竣工。越来越多的帮扶项目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

  高擎小康大旗,结对帮扶济困惠民生。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为真正帮到点上,点到“穴”位,全市各级代表坚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有劳动能力但致富愿望不强的低收入人口,加强思想引导,加大扶志力度;对有发展意愿无致富门路的家庭,帮助他们找项目、学技能;对有劳动能力,有致富项目,但缺少资金的,帮助他们联系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基金;对因病因学致贫家庭,通过运用现有政策、联系公益机构、募捐筹措款项等方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代表们共扶持到户项目1413个,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1069名,捐助或赠送物资共计253.4万元,让群众感受到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的温暖。

  在探索深化中丰富活动内涵

  2017年是“大行动”开展第一年。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将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的要求,对“大行动”提档升级、巩固深化,用真情和责任把“脱真贫、真脱贫”的期盼写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更加注重统筹推进。各县区及时对明年开展“大行动”进行调研谋划,细化目标、明确举措,认真“选题”,用心“出题”。各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全部挂钩一个经济薄弱村,当好企业家代表和经济薄弱村之间的“联络员”和“润滑剂”,及时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市、县区人大的沟通和联系,遇到重要问题及时反映,做到上下联动。稳定结对帮扶力量,建立信息载体,帮扶情况全部录入“阳光扶贫”系统,从内容、程序、方式、责任等方面对大数据平台反复进行细化完善。

  更加注重载体创新。按照有方案、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有教案、有亮点“六有”标准建好新时代淮安脱贫攻坚“讲习所”,做到宣讲场所、时间、内容“三个相对固定”,宣讲方式坚持现场和会场、扶志和扶智、菜单和点单“三个结合”;打造互惠共赢“新引擎”,抓住企业家代表帮扶经济薄弱村这个“牛鼻子”,突出“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就业增收”三个重点,找准瓶颈,攻克难题,实现村集体经济、低收入农户、企业家代表“三赢”;找准服务群众“交汇点”,立足帮扶对象实际情况,一户一策,使帮扶的措施更有针对性。

  一言以蔽之,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是落实省委“两聚一高”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对“聚焦富民”要求的准确策应,是人大工作融入和服务大局的现实需要。适应新形势、体现新担当、展示新作为,“大行动”将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依法履职开辟更宽广的途径,为地方人大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