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其实孩子早就想出答案了,美国老师却要求他们画框框…

2016-03-17 逃逃美学 东西儿童教育

昨天要出门上钢琴课前我看还有十来分钟,就让逃逃先把作业做了,结果等了半天都没做完,于是决定去他房间看看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有什么搞不懂的吗?”

“哦,没有,我的框框还没画好呢…”


我看了下题目,并不复杂:

“I put a number in the box. It is between 25 and 30. It is an even number and it is not 26. What number is it? “(在盒子里放了一个数字,它在25和30之间。是个偶数但不是26,猜猜这个数字是多少?)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不是分分钟就能完成的吗?可他却花了很多时间画框框…还傲娇地说,“不能直接写出答案,要把得到答案的想法一步一步画出来才行。”于是有了下图:

 

这是我在他平时的功课中见得最多的第三种思维导图(thinking map)—— flow map (流程图),另外两种是bubble map 和 double bubble map (气泡和双重气泡图),我在上周的文章里有介绍过。


所以呢,今天来着重分享一下这个在低龄孩子里也用得很多的flow map(流程图)。Flow map主要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等,其中每个框框表示事情发展中的一个步骤,它能够帮助孩子用来解释一个事件发生的顺序。


其实这个流程图我们大多数大人应该不陌生,平时工作时多多少少会看到或用到。而美国把它引入得很早,在学前班甚至更早的pre-school(幼儿园)里,老师就开始让孩子接触这些图啦。只要孩子能涂涂画画,不会写字也可以用。这跟孩子们学写作是一样的,逃逃刚开始学写作的时候,学校发的作业本就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用来画图,下面用来写字,不太会写字的时候就借助图画来一起表达自己的意思(美国孩子的写作又是另一个大话题啦,留作以后慢慢讲,这里只是稍微提一下^_^)。



逃逃刚上学前班时写的“作文”,

我只能依稀看出他想说他看到了一道彩虹~~~


好了,回到我们的flow map(流程图),那么美国老师都让孩子们用流程图来做哪些事呢?可以说是——任何事。


理清事情发展的步骤

学前班小朋友用它来画怎么冲一杯巧克力奶,要先准备一个杯子,然后往杯子里倒巧克力粉,接着再往杯子里倒牛奶,然后搅拌搅拌,就成啦!




一年级的孩子们学习动植物的生命/生长周期时,这个flow map也特别好用。看看这位小朋友画的苹果生命周期流程图:种子 -> 花 -> 苹果树(这位小朋友是不是搞反了啊?应该是先有苹果树再开花嘛~嘻嘻~)-> 苹果 -> 摘下来放篮子里 -> 做成香喷喷的苹果派!



试一试

宝贝每天早上从起床到上学都要做哪些事,是什么顺序呢?试着让宝贝画出来。


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

学前班老师Mrs. Keller 和小朋友一起读了一个关于小猫咪把厨房弄得乱糟糟的故事。读完以后,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印有故事中5个情节的练习纸,让大家把它们分别剪下来,然后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用flow map的方式贴好,并画好箭头的流向。小朋友可以贴正确的话,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故事的内容啦。




另外,也可以先给孩子一个有beginning(开端),middle(过程),end(结尾)的模板,让孩子读完故事后直接在里面涂画或写字哦。看出来了么?这已经是在做写作初期启蒙啦!


试一试

爸爸妈妈可以和宝贝一起选读一本书,读完之后各自画个故事情节流程图,看看你们眼中的这个故事完全一样吗?


学习历史小故事


这是学前班小朋友画的感恩节来源,很久很久以前一群欧洲人搭着五月花(May flower)漂洋而来,在美洲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学会种玉米,种庄稼来养活自己,安稳地生活下来。为了感激,他们就在感恩节这天做了顿大餐,邀请帮助过他们的人一起来开派对。图画看起来歪歪扭扭的,但故事的关键点都抓到了哦。

 


这是逃逃上二年级的课堂作业,学习Veterans Day(美国这边的一个节日,叫“退伍军人纪念日”)的由来。看起来就有点复杂了。这种时间轴的排序,也算是flow map的一种。




试一试

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都有什么传说呢?和孩子一起画画吧,如果觉得太复杂,可以给孩子讲个简单点的故事,比如猴子捞月亮、曹冲称象之类的,然后和孩子一起画出故事的发展顺序吧


表达逻辑思维的全过程


这个主要就是用来解决例如前面提到的逃逃的作业那类数学、逻辑题的。比如昨天推送的数学题,小朋友想出来了吗?老师说了,想出来还不算哦,还得把自己思考的步骤画出来^_^



 

试一试

欢迎跟我们分享你和宝贝的解题流程图哦!


主流程和子流程


这是flow map的进阶版本,就是在每个大流程下面还可以细分子流程,适合二年级以上的大孩子。比如下图这样,大方框写下每一过程,其中某个大方框下面还可以带小方框表示这个过程的子过程。我去年介绍过逃逃的一个社会课作业,要求是这样:给每个孩子分配一个当地城市的建筑,可以先去参观,然后制作一个鞋盒大小的模型,包括这个建筑里面和外面的布置和物品,最后,带到学校给其他同学讲解分享。做这个project之前,逃逃理了个计划流程图,步骤包括他去参观一个叫hobby lobby的商店,然后是做设计,接着准备材料,最后是制作,完成!其中制作这块他又按照先画好底部图,再搭框架,最后做细节这个顺序。




我发现很有趣的一点,老美特别擅长把一些抽象事物形象地表达出来,比如去年迪士尼的《Inside out》(头脑特工队)就是这样,开场几分钟就把观众撼到了,那么抽象的快乐、悲伤、愤怒,居然能那么形象地表达出来。这些思维导图也一样,让我们把脑子里面的东西拉出来,摆在纸上,让它看得见摸得着,这样能更方便我们了解自己的思路,也更方便和别人交流。


好啦,还是那句话,画清楚了就能想清楚,想清楚了就能说清楚,说清楚了以后也就能写清楚了哦!赶紧和孩子一起试下画框框吧^_^


———————— * ————————

这是七岁男孩逃逃在美国和老妈一起打造的公号

儿主讲学英语,妈主写侃育儿,

从五岁起开两年啦,跟么?

QQ274596316

(长按提取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