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詹撤了,无名之辈唱起主角
NBA离总决赛还有两三天,东决只剩一场,这时候詹姆斯已经撤了,文班亚马已在等待登上舞台,但是在聚光灯下真正唱主角的,却是一群无名之辈。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因为NBA整个系统可以说是一个造星系统,背后则是强大的球探考察体系,但大明星纷纷落马,却让背景一片空白的球员唱了主角。
你可能会说,难道塔图姆不是全明星?杰伦·布朗不是全明星?即便选秀顺位垫底的吉米·巴特勒,不也是全明星吗?
但我指的是他们的选秀背景。如今在东西决舞台上大出风头的,是小白怀特和巴特勒身后一众落选生,詹姆斯身边的奥斯丁·里夫斯。他们都是NBA反球探系统的典型,仅用“遗珠”来形容,数量未免多了一点。
我的结论是,支撑NBA多年的球探系统可能出了点问题,未必跟得上篮球潮流的变化。以后,这类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球员可能会越来越多。
视频:小白绝杀瞬间各种表情对比
今天ESPN出了一篇人物文章,把昨天压哨补篮绝杀热火的“小白”怀特,比作NBA最被低估的球员。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些幕后的小故事,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小人物怎样成长为大英雄。
和现在很多NBA大明星一样,小白从小就以打职业篮球为梦想,但在高中毕业时却没有一家大学给他提供奖学金,不得不先去NCAA二级联赛的学校,再转入科罗拉多大学,拿的还是半奖,每个月有3000块钱住房补贴,其余费用靠17000美元的助学贷款。因此,大学时小白穿的是14号,他要记住有14所大学都拒绝了他的申请。在2017年马刺队首轮第29位把他选中时,小白成为过去25年来第一位领过助学贷款的新人。
NBA如今的球探系统几乎无孔不入,你要说小白从来没被大学或NBA球队考察过,那也不现实。但他看上去就不像会成为NBA球星的人,因为球探系统靠大量的数据来筛选,偏偏小白做的很多事情,数据不能反映出来。比如他喜欢传球,队友因他这个习惯而获益,但他又不是核心后卫。他还擅长防守,但是最体现防守的数据通常是抢断、盖帽、篮板等,只有在非常具体的比赛中,才能有突出的数据。
东决G6是小白最出名的一场球,他的补篮压哨绝杀视频红遍网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场球他给队友的8次传球命中6次,得了12分。同时,他防对手投篮的时候,热火队12中1,4个三分无一命中。在他单防巴特勒时,这位硬汉6次投篮全都没进。
小白是那种典型的团队型球员,在数据上不占任何便宜,也很难在互联网上出人头地,但是波波维奇这样真正有眼光的老教练会非常喜欢,所以只有马刺这样的球队才会把他选中。凯尔特人注意到小白,是因为他进了国家集训队,和塔图姆、杰伦·布朗在一起训练。史总想要换小白,马刺队很不情愿,最终由于马刺在低谷期,出于对小白前程的考虑,把他送到了波士顿。
在NBA的篮球场上,把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更容易成为明星,然而,那些背景平平的普通球员,不可能把球拿在手里。湖人队的里夫斯如果不是因为一次偶然的表现,也不会被教练汉姆委以控球重任。
里夫斯落选后从双向合同打起,一开始在湖人队只能当边缘型的3D球员。尽管湖人换了教练,但如果不是在训练营的一次持球挡拆后对戴维斯成功上篮引起了汉姆教练的注意,这个赛季结束后,里夫斯可能就要失业了。
汉姆教练问他,你还会这手呢?里夫斯说,我会的还多着呢。汉姆就让他试试,果然不同凡响,于是他在这个赛季成为詹姆斯身边那个最可靠的持球支配战术的人。
一个球员在教练眼里会传球,和教练让一个球员控球并传球,有本质的区别。一旦球到了里夫斯手里,他就从一个3D投手变成了核心后卫或组织前锋,甚至詹姆斯也常常到弱侧去牵制,让里夫斯跟戴维斯挡拆打起。由此,里夫斯从一个常规赛只得七八分的人,在西决平均达到21.3分。
NBA的球探系统、数据系统和工资系统,支撑起了现在的造星体系,成功筛选出了詹姆斯这样的历史得分王,但最近十几年效果不佳。
从选秀开始,NBA球队就会用数据去跟踪一个新人,在2年或4年后考虑给他什么样的合同,同时兼顾全队的投入,这几乎成为每个球队的运营逻辑。如果每一个系统运转都正常,那么谁能够得到数据最好的新人,将来5到8年就能拥有全明星来当核心,最终实现夺冠的梦想。
但事实证明这一系列系统并不那么可靠,有成功的,但可能更多达不到预期效果。以小白怀特入选的2017年为例,那一届的状元富尔茨刚刚恢复正常打球,榜眼鲍尔已经连续受大伤两年,相对没有看走眼的是探花塔图姆、第5位福克斯、第11位蒙克、第13位米切尔和第14位阿德巴约,但库兹马、小白和乔什·哈特都是在首轮最后4位才被选中。
热火队在历史上并不算一个选秀特别成功的球队,加上在交换詹姆斯、博什时交出了4个首轮,所以近10年选秀顺位不太高,选择也一般。他们以东部第8打进东决甚至3-0领先绿军,靠的是2011年首轮30位被选中的吉米·巴特勒,那一年的新人中,首轮还剩下11位,其中包括状元欧文、第15位莱昂纳德和第11位克雷·汤普森,其余多数都已经边缘化。
热火除了巴特勒,还靠谁去征战东决呢?以G6为例,首发5人当中有3名落选生,替补邓·罗也非选秀上来。选秀顺位最高的中锋泽勒是8人轮换中最边缘的,平均才得2.7分。
东决G6热火阵容的选秀背景 | |||
球员 | 第一年 | 顺位 | 东决得分 |
泽勒 | 2013 | 首轮4 | 2.7 |
阿德巴约* | 2017 | 首轮14 | 15.3 |
洛瑞 | 2006 | 首轮24 | 6.7 |
巴特勒* | 2011 | 首轮30 | 24.2 |
马丁* | 2014 | 落选 | 18.2 |
文森特* | 2020 | 落选 | 17.0 |
邓·罗宾逊 | 2018 | 落选 | 11.7 |
斯特鲁斯* | 2019 | 落选 | 9.7 |
注:标*者为G6首发。 |
即使接下来热火队在G7打赢了绿军,进了总决赛,甚至拿了总冠军,像马丁、文森特、斯特鲁斯、邓·罗这几位,也不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马上把他们送给其他球队,一不会涨工资,二不一定受重用,对他们的评价,可能还会停留在选秀时那份球探报告上。
那一定是球探系统和工资系统出了什么问题,由此而发展而来的造星体系也非常可疑。事实上,本赛季工资投入最高的前10名球队中,有9支已经淘汰,独独留下工资总数排第10位的热火。另两支幸存的球队中,掘金排第13,凯尔特人第18。
NBA的球探系统和数据系统再完善,也无法判断一个人的气质。
比如数据系统无法预知吉米·巴特勒会在季后赛硬得跟钢铁一样,越到第四节越能打;也无法预知里夫斯能持球支配战术,减掉詹姆斯至少一半的组织进攻压力;对小白这样的团队型球员,数据系统更无法体现他的传球被再次传出以后的效果,也无法判断他在季后赛对巴特勒这样的硬骨头球员的限制,效果会远远超过常规赛。
当然,数据系统完全无法预知莫兰特这样的球星,在朋友的手机摄像头面前掏出枪被处罚以后,会再一次对着朋友的手机摄像头掏出枪。
在夏威夷毛伊岛颐养天年的老尼尔森,当年就对NBA的数据系统嗤之以鼻。他认为,判断一个球员不能靠机器,而应该靠眼睛和鼻子,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去观察:这个球员会不会打球?他的性格够不够强硬?这样的球风是不是适合我要求的打法?
但NBA早就养成了依赖球探和数据系统的习惯,即使更多靠经验和独特眼光去判断球员的马刺、凯尔特人这样的球队,也不得不用数据去说服自己。塔图姆和杰伦·布朗都是用这种方式挑选出来,绿军试图让他们成为冲冠的核心。但他们始终无法解释,为什么塔图姆在上下半场常常判若两人,尤其在第四节会失误奇多,而且经常消失。
这样的系统,既是对那些基本功扎实的团队球员的扼杀,其实另一面也给他们提供了机会,因为通过数据筛选出来的球员,在季后赛最关键的时刻无法展现狠人的本性。这给巴特勒、小白、里夫斯这样的球员以空间,在关键时刻将那些人造球星比了下去。
随着篮球潮流向高、快、准转变,越来越多被球探和数据系统忽略的球员会受益,因为新的潮流三分球比重越来越高,从33%一直到接近50%。这样,比赛就会出现更多的冷门和大逆转,这种比赛往往会诞生意料之外的英雄。
无名之辈唱主角将成为一种现象。到那个时候,也就没有“无名之辈”了,因为所谓的“无名”,只不过是球探和数据系统缺陷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