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天大预言:2030年深圳GDP总量将达5.8万亿人民币!广州5.2万亿,香港3.2万亿!

2017-10-12 深圳淘房志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作者:肖明智博士,龙光集团战略发展研究室总监

原标题:深圳的未来,不是东京,不是纽约,不是香港,可能是新加坡或旧金山

(已获得作者授权转载)



前言


来深圳八个月了,挺喜欢这里的。


之前待过湖南安化,那是故乡,自不必多言,落叶归根之处;


待过南京,喜欢它,仅是因为正逢大学四年,最好的青春;


待过长沙,六年光阴,感悟人生,有最闲情逸致的生活,却渐渐消沉;


待过上海,第一份工作,六年一晃而过,二十多岁少年变成三十多岁大叔,竟不自觉;


待过顺德, 企业很好,同事很好,吃得更好,但远离城市的背井离乡,让我度日如年。


然而深圳,来了就喜欢上了这里。


与世界同步让你不至于因为落伍而惶恐;城市的包容让你不至于因为外地人的身份而孤寂;天空是蓝的,海水是蓝的,连手机地图上的交通线路也是蓝的。




深圳力压京沪,包容度决定人口增长



深圳的融合,首先在于它的“新”。


深圳的历史很长,又很短,往前可追溯到6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当下的深圳,诞生于1980年的8月26日。


那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那一年,深圳才33万人。


如果将当时具有深圳户口的人定义为深圳的原住民,到今天,这部分人大致的规模是44万人,占深圳总人口的比例为4%。


同样的口径,如果将1980年的北京人和上海人定义为原住民,到今天的规模大致是1200万人和15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55%和62%。


这样的一个区别,客观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包容度。大多数人,到了北京,只是北漂,到了上海,只是海飘,而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


另一个数据也可以看到,过去十五年,深圳的户籍人口(新深圳人)增长了两倍多。深圳让你来,更让你在这里生根发芽。



人口现有的结构,在一方面也决定了它未来的空间。2015年至2020年,深圳人口增长空间有30%,而北京上海仅有5%。


北京和上海人口总量更多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北京面积是深圳的八倍,上海面积是深圳的三倍。


深圳人口密度更大,但更愿意接纳人口流入,与其人口现有结构必然存在关系,而且也将驱动深圳在未来持续的接纳人口。



深圳的融合,也在于它的生活方式。


深圳房价有贵的,也有便宜的,商品房自然是贵的,市场规律使然,但深圳更有近一半的人是住在“违规”的小产权房里面的,这些房子,买下来均价大致都是一万多一平方,租着多是几百块一个月。


北京上海的贵,驱赶着年轻人来了又离开,深圳的贵,满满的包容。


深圳的融合,还在于它的区域产业合作。


一个企业家,可以在深圳获取创新的内容,拿到相关的资本,然后去东莞、惠州进行生产,去广州把产品卖掉,然后去香港购物、去珠海度假、去澳门赌博。


从技术、资本到生产再到消费,该有的全都有了。这样的一个结构,是非常健康的,没有明显的缺陷,以后,自身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升级,外围有足够的空间去外溢。




深圳未来必然超过香港、东京、纽约



最初,城市的诞生,是因为交易成本和统治成本,以城市的模式可以降到最低。与当时生产力相匹配的是,在陆地交通要道上建立的城市,比如长安和洛阳。


后来海上贸易兴起,港口旁边诞生了不少城市,比如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上海、天津。


再后来,城市的边际不断扩大,城市变成了都市圈,深圳依附香港而生,进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深圳的未来,必然是可以超过香港的。预计到2030年,深圳的GDP总量将达到5.8万亿人民币,超过广州的5.2万亿人民币和香港的3.2万亿人民币。


看好深圳的几大理由:




01它将成为全球经济头号强国里面最为宜居宜业之地。



保守的估计,中国在2034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自然会吸引全球的资本和人才集聚,就如同现在的美国。


这里面,对人才包容、气候宜人、工作和发展机会优质的深圳,该是最为受益的。




2它的产业结构合理且后继有力。



首先,深圳是创新之都,而创新是永恒的。


缺乏创新的东京湾区,上世纪90年代后停止增长,现在人均GDP约5万美金;有一定创新的纽约湾区,现在人均GDP约8万美金,富有创新的旧金山湾区,现在人均GDP10万美金。


其次,深圳有高端制造业,不会经历香港产业空心化之苦。


说起制造业,往往被认为是要被淘汰的行业,特别是发达的城市,实际上,在旧金山湾区,制造业占比达到了20%,在新加坡,制造业占比达到了27%。


这两个地方,都是产业升级相对成功的范例。深圳的未来,不会是东京,不会是纽约,不会是香港,很可能是新加坡或者旧金山。当然,深圳的制造业,会是高附加值的。


这种制造业的存在,会拉动相关生产服务业的需求,也形成一个城市内部合理的产业和就业梯度,带来城市的持续发展。


到2020年,深圳产业结构中,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有近半数在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高薪技术产业中。




3人口集聚。



逃离北上广的故事听得太多了,但真的能逃离吗?我觉得不能。


对比美国、日本的人口分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三大都市圈的人口集聚度至少还有一倍的空间。


至于为什么会往都市圈集聚,理由很简单,产业集聚。年轻人在大都市或者周边,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所以他们会涌向都市圈。


后续他们会慢慢沉淀下来,这时候留住他们的,可能是更好的医疗,更好的子女教育,稳定的社交圈子。


至于为何是三大都市圈,而不是五大或者十大都市圈,是因为京津冀有政治禀赋,长三角有金融禀赋,粤港澳有创新禀赋。


这三大都市圈,将不断的吸纳资源、人才的流入,是一个全国范围的“黑洞”,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厦门福州、西安兰州、东三省等都市圈,可以作为一个区域性的“黑洞”,吸引周边人口和人才集聚,但同时又会被三大都市圈带走,未来想象空间有限。


中国的人口往三大都市圈集聚,其中又以深圳为最,这在前文中已经阐述,就不再重复。




结束语



看好深圳,看好多久?我想可能是二十年,甚至五十年,至于更长的时间,我相信没人会关心。




美媒:深圳GDP明年将首次超越香港

来源:参考消息网




美媒称,香港处于目睹自己的经济规模被昔日的渔村深圳超越的边缘——内地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补贴资本供应在很久以前就预言了这样的角色逆转。


据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5日报道,根据美国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亚太战略主管迈克尔·帕克的分析,位于香港中环以北约30公里的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18年将猛增至3500亿美元,并将首次超过香港的3450亿美元。


报道称,尽管深圳已经充分证明了其把香港原创的贸易和制造业模式推向新高度的能力,但在某个领域里占据至高无上地位的仍然是香港。


香港保持着其作为金融中心的声望,最近开放的连接内地债券市场的通道凸显了其在这方面的影响力。



帕克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这里几乎存在一个非此即彼的错误前提,而它们是在不同的班级里进行竞争的。”他说,“香港将继续从其靠近内地的地理位置中获益”,而深圳将因为内地“服务和技术领域的成熟”而得到发展。


政府数据显示,在不到40年时间里,深圳人口从3万猛增至1100万,远远超过了香港的739万。与此同时,2010年以来深圳的年均GDP增长率接近10%。


不过,由于旅游消费的下降等因素,香港过去7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却只有大约3%。根据彭博新闻社汇集的分析师估计数字,预计香港未来两年每年的增长率将不到3%。


报道称,这两个珠江三角洲城市之间的差别体现了内地在复制符合发达世界标准的金融基础设施过程中的挑战,即便其经济始终在以超过6%的速度增长。


美国奥安达公司资深交易员斯蒂芬·英尼斯在谈到香港时说:“它将始终是金融中心和门户——你永远都不会把它抛弃掉。它就像是经历英国脱欧的伦敦:显然伦敦的地位将不复从前,但它仍将是金融中心。”


报道称,深圳已经在内地升级价值链的努力中有了出众的表现,其产品已不再局限于像塑料玩具之类的廉价制造业产品和T恤衫之类的简单纺织品。


这座城市现在是信息技术中心,包括腾讯、中兴和华为等行业巨头纷纷落户于此——这种飞跃是香港所难以企及的。


香港百达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资深亚洲经济学家陈东说,香港前途的关键在于其作为外国投资者通往内地财富的桥梁的角色。他说,随着企业家们在深圳扩展业务,他们将不可避免地需要利用香港的高端金融服务人才资源。


陈东说,凭借包括投资银行和法律服务在内的专业服务,香港的人均GDP明显高于深圳,预计2018年香港的人均GDP将高出深圳大约60%。


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香港的人均GDP接近4.4万美元,而深圳大约是2.5万美元。陈东说:“深圳的崛起总体来说得益于香港。通过提供自由市场机制,香港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许多内地沿海城市——包括深圳——的楷模。深圳绝对是一个极其出色的学生。”




欢迎加入由著名房产投资专家顾洪波创办的『房产炼金术粉丝圈』,开启你的财富自由之路!



近期圈内机密内容:


1)最容易实现财富爆发性增长的机会在哪里?

2)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相信砖头?

3)前海一级辐射区、二级辐射区前景预判;

4)降低商品房+公租房混合型社区投资评级;

5)未来深圳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房产到底是?



(你与财富自由之路只差扫一扫的距离)




欢迎关注深圳极具思想力地产新媒体深圳淘房志,挖掘深圳楼市机会,分享粤港澳大湾区红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