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介石、蒋经国、宋美龄的三角矛盾

2017-02-04 王丰 史客儿

提示:点击↑上方"史客儿"免费关注!


● 原创投稿请至:historymook@sina.com


领导人的政治风格,不仅关系着他的个人与家庭,更关系着他治理之地域未来趋势走向。若从蒋经国政治生活中展现之性格作分析,他毕生可以综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苏联回国以后,以迄国民党撤出大陆的十二、三年间。这个阶段的蒋经国,内受蒋介石父权主导,宋美龄及孔宋家族的优势特权压抑;外受国民党各派系大老之睥睨排挤,受制于人,敬慎维谨。第二阶段,撤台初期,虽有“储君”况味,但政治生命基本取决蒋介石授权,六十年代中期以前,上承父命,谨小慎微,在权力上步步为营,蚕食鲸吞。第三阶段,蒋介石晚年以迄卧病时期,接班布局基本完峻,孔宋残余势力党内反对派系悉数边缘化,台岛全面进入蒋经国时代。


纵观蒋经国一生,本文仅就蒋经国的第一阶段,也就是他政治人格塑型最重要的一个时期,着重于宋美龄、蒋介石、蒋经国三角关系,列举一些小故事,观察这一时期蒋经国如何在惊涛拍岸中沉潜而行,看他如何为日后形成政治气候作准备。


宋美龄与蒋介石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主要就是被女人善妒的天性牵动的,而宋美龄善妒,自然又与蒋介石之前三房妻妾,脱不了干系。



抗战时期蒋公夫妇在重庆黄山官邸合影。


宋美龄与蒋介石结缡以前,蒋介石即坦承自己已有两个儿子,长子经国系蒋介石元配毛氏所生,生日是1910年(民国前二年,清宣统二年)阴历3月18日(阳历是4月27号);蒋宋婚前,经国已经到俄国留学,不在国内,是时宋美龄但闻经国之名,从未见过经国本人。次子纬国,生于1916年(民国五年),蒋宋联姻时,纬国年方11岁,蒋介石把纬国留在姚氏老家苏州蔡贞坊,纬国长年跟姚氏住在一块,少年时代多半住在苏州,鲜少与宋美龄聚面。蒋的第三任妻子陈洁如,于1921年12月5日结婚,没有子嗣,1927年8月离异后,远赴美国。这是宋美龄和蒋介石1927年12月1日结婚前,对蒋的婚姻状况的初步认识。


再者,蒋介石在沪上各大报刊登了醒目广告,声言“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以此取得宋美龄及宋母之信任。


新婚燕尔,蒋介石的大儿子远在苏联,11岁的小儿子则在苏州由姚冶诚照管。两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和宋美龄之间没有任何交集与互动,矛盾无从而来,况且宋美龄认定自己有生育能力,故而,经纬二儿,对宋美龄谈不上任何“威胁”。




从时间点来说,蒋介石为了宋美龄“小产”向陈立夫致电请假的日期是7月26日,宋美龄必然是在7月26日之前流产,而行刺未遂事件发生在8月12日,是在蒋致电陈立夫两周之后。故知小产发生时,行刺案尚未发生,所以,两者没有任何因果关联。



抗战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期间蒋经国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


宋美龄的习惯性流产体质,导致她无法生育。若干年后,经国、纬国陆续自国外返国,去苏联之初,经国才15岁,回国时已27岁;纬国回来是23岁,都是英姿勃发,正待开展事业的年纪,宋美龄的潜意识里是否担忧经纬二儿有可能威胁到她的地位与权力?进而造成她的焦虑,累积成与经纬二儿之间的矛盾,这是值得探究的。


蒋介石开始对于枕边人内心焦虑有所预警,应该是早在经国尚未归国,而纬国年近弱冠之年,蒋先生就萌发了思患预防的心迹,他在1936年10月,请毛思诚出版了《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毛思诚这本书的传世,蒋介石除了有政治上的考虑之外,应该也与减轻宋美龄内心焦虑有关,蒋先生明显看出了枕边人的疑虑,而希望借着这本书,好好交代过往的身世经历,既释其疑,也免去日后矛盾之激化。


毛思诚是蒋介石的启蒙师,浙江奉化剡源乡岩头村人,蒋发迹之后,任命毛担任黄埔军校少校秘书,一路照顾,最后职务是监察委员,主要著作与蒋相关的还有《自反录》、《蒋介石大事年表》等。从毛思诚的序言中得知,是蒋介石主动把手上保存的手卷、日记、公牍、杂存,都交给了毛,才写就了这本《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毛着也允为蒋钦定的官方版“前传”了。


蒋介石的心思细密,尚不止请毛思诚写书交代个人历史(可以摊在阳光下的部份),在中俄关系交恶,蒋经国在俄行踪成谜之后,基于避免夫妻勃溪的考虑,甚至连寻找爱子下落,蒋介石也是刻意低调,不敢大意招摇。


由于国际政治形势的丕变,中俄关系戏剧化好转。尤其西安事变和平落幕,国共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以后,俄方更加快送返蒋经国之进程。1937年1月间,俄方已展开相关作业,这时,中国驻苏联大使蒋廷黻,致电蒋介石,汇报了蒋经国将从苏联回国的时间表。1937年3月24号,蒋廷黻在莫斯科中国大使馆见到了年轻的蒋经国。这也是蒋经国阔别祖国近十二年后,头一次在俄国见到来自祖国的官员。


距离经国返国的日期愈是逼近,心思细腻的蒋介石愈是体会到此事不可造次。首先,他必须顾虑到蒋经国夫妻与孙儿蒋孝文的切身安全,从苏联一路到中国,这万里路途,除了官方人员,沿途保护蒋经国的安全,还需要有个值得信赖的“贴己人”,向蒋经国讲述故国及家族近十年之变化(包括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之类的家事),更必须确保这一路保持低调,不得对外张扬,以免报章传媒大肆报道,蜚短流长,招致宋美龄不悦。宋美龄的内心感受,是此刻蒋介石不敢稍存疏忽的。


1937年初,惊魂甫定的西安事变余波荡漾,蒋介石悄悄命令侍卫长王世和,开始学习简单俄语。王世和是蒋介石的堂侄,跟随他已有十余年,蒋原本计划命他到俄国迎接蒋经国一家,未料,西安事变前夕,王世和突得急性盲肠炎,进医院开刀休养了好多时,王世和躲过了惊天动地的西安事变,也捡回一命。蒋介石考虑到王世和病体未复,不敢叫他远行,临时改派黄埔二期毕业,读过莫斯科中山大学,浙江青田人干卓,调为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少将军事武官,干卓履新后第一项任务就是护送蒋经国回国。再命王世和、待从室毛庆祥上校等人,到上海等候蒋经国。1937年4月17日,一艘从苏联远东海参崴来的轮船“北方号”,抵达上海港。



台岛逐步进入蒋经国时代。


真正该近乡情怯的是蒋经国,但是,蒋介石却因为宋美龄情绪起伏不定的缘故,不敢冒然立刻与蒋经国相会。他足足让蒋经国在上海等了一个礼拜,都还没有接见。直到宋美龄情绪平抚,蒋介石挑杭州西湖之滨的一个小别墅里,会见了蒋经国一家人。




毛福梅的惨死意外,以及其后事处理,即为蒋经国最引为憾的一桩重大事件。自此事件,亦可令人约略体悟到蒋经国夹处蒋介石、两位母亲(宋美龄,及逝去之毛福梅)之间的无奈与苦楚。


1939年12月12日,毛福梅在老家奉化死于日军轰炸,蒋经国分别从奉化亲族及重庆蒋介石处,接获电报通知此事。蒋经国遭逢母亲意外变故,内心之悲愤焦急,不言而喻。他正待回乡操办丧事,蒋介石急电嘱咐他,值此战乱时期,一切从俭从简,不得登报,也不可发讣闻,蒋介石解释这秘不发丧的道理,是避免让蒋经国母丧成为敌人(日寇)宣传材料。蒋介石还电令蒋经国,要尽速安葬,而且不准听信乡人的“风水堪舆之说”。最后索性指定蒋经国,把毛福梅安葬在溪口“摩诃殿后面大树附近”。


吾人可以想见,身为孝子的蒋经国,遭逢悲恸断肠的丧母之痛,却还要依着父亲秘不发丧的指令,不得招摇张扬,顶多只能镌立“以血洗血”的石碑,宣泄悲愤。其内心之百感积郁,实非笔墨所能言宣。


抗战胜利后,蒋经国为母亲办理迁葬立碑事宜,蒋介石念及夫妻旧情,命吴稚晖撰写毛福梅传略,希望把毛福梅传略编排到家谱当中。但蒋介石又考虑与宋美龄之婚姻立场,为昭慎重,蒋介石数度命令经国代为访谒吴稚晖,当面请示教益。经国带上父亲蒋介石之嘱托,特地央托吴稚晖,在传略中应特别强调,父亲蒋介石与毛福梅离婚后,祖母(王采玉)决定收毛氏为义女。蒋介石要求写这段往事的用意,是要让宋美龄知道,毛福梅离婚后之所以仍住在蒋家,是母亲王采玉的意思,与我蒋某人无干,撇清责任,免滋宋美龄误解。蒋介石的另一层深意,是为经国与宋美龄的关系设想,刻意摒除美龄、经国母子间不必要的矛盾藩篱。


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与吴稚晖见面数次后,吴稚晖明明晓得蒋介石的意思了,可是隔了几天,吴稚晖却写了一封信给蒋经国,信中说,他写毛福梅传略的原则是“但叙母子不涉夫妇”,也就是只写毛福梅、蒋经国母子之间的事,不记载蒋氏父子要求强调的王采玉收毛福梅为义女的事,夫妻之事不列入传略当中。言外之意,吴稚晖认为下堂妻再由婆婆收为义女,是不合中国传统礼制的,吴稚晖想以避而不谈的折衷方式,代替以曲笔写王采玉收义女之事。


蒋经国接到这封信,心中忐忑不安,深恐传略送到蒋介石手上,或者让宋美龄看见了,两老心里不高兴,把气出到他身上。蒋介石正为国共战事忙得席不暇暖,焦头烂额,日夜伤神,哪有精神管家务琐事,但事涉敏感,蒋经国也顾不得父亲忙不忙了,立刻发了一封电报给蒋介石,再三声明,是吴稚晖老人家不愿意写王采玉收毛福梅为义女的,如今吴稚晖都已写好了,也不好意思再要老人家修改。出于无奈,他只好把吴稚晖写的毛福梅传略和祭文,一块寄给蒋介石定夺该怎么办。


从为毛福梅立传略之事,观察蒋介石父子,真谓煞费苦心,可见蒋介石之迁就宋美龄,连带的也迫使蒋经国对宋美龄事事谨小慎微,惟恐稍有闪失,招致怨怒。


近代史家在叙述蒋经国上海打老虎事迹时,总爱以蒋经国查抄宋美龄外甥孔令侃“扬子公司”仓库,并欲逮捕孔令侃之事件,渲染宋美龄与蒋经国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势不两立,俨然成为日后母子仇雠的根源。


其实,打老虎打出问题与矛盾,此一说法,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结果。蒋经国与孔宋家族是有矛盾,但打老虎不是主要的矛盾爆发点。笔者可举一例反证打老虎事件后宋美龄、蒋经国关系并未恶化到形同冰炭的地步。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此时,远在美国的宋美龄紧张的不得了,深恐蒋介石受不了失败下台的打击而寻短,或者受到政敌的伤害,危及性命,故而数度致电蒋介石,要他干脆离开祖国大陆,到美国与她见面,详商一切。宋美龄或亦有意索性要蒋出亡国外,到美国当寓公,不再过问国内熙攘政局。蒋介石当即覆电拒绝,宋美龄又来电报劝蒋介石,你如果觉得美国不方便,在加拿大见面也行,如果你不方便出国,你命蒋经国到美国来跟我面谈也可以。蒋介石依旧拒不从命。


从这点可以印证,打老虎事件固然一度让蒋经国与宋美龄关系紧张,但蒋太子的一流忍功终究发挥了作用,蒋介石座机驾驶衣复恩说,他亲见蒋经国在座机上,与宋美龄晤面,似遭申斥而脸色铁青。即便如此,母子关系在蒋经国隐忍克制之下,终究保全了起码的颜面。蒋经国的顾全大局,知所进退,让蒋介石刮目相看,加之国共内战最后阶段,叛徒降将如过江之鲫,危疑震撼之际,经国寸步不离随侍左右,更强化蒋介石将权柄逐步交予经国之决心,即使备受中外谤议指摘“家天下”,蒋介石也在所不惜了。

【来源:中国黄埔军校网 文/王丰】

【延伸阅读】

另眼看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关系


注:本公号所推送的文章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来撩’栏中的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所推送的文章并不代表本公号观点,请和谐留言。



友情提示
指纹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关注
微信号:skdyh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