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制度之变与王朝崩溃

2017-06-12 郭建龙 史客儿

提示:点击↑上方"史客儿"免费关注!


● 原创投稿请至:historymook@sina.com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做了一次大胆的改革。这次改革涉及的对象是地方政府,却最终彻底葬送了东汉皇朝。



由于黄巾起义造成了地方混乱,中央政府意识到必须做出有效的调整,提高各地资源调拨的效率,才能防止下一次起义的爆发。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这个政府不仅无能,而且很庞大。军事官员、财政官员、行政官员、司法官员,层层叠叠,每一个官员都想着如何守住地盘,防止别人侵犯自己的领域。从政府调拨来的经费成了各个官员口中的肥肉,你争我夺,却忘了敌人就在眼前。


比如,后来作为改革样板的四川地区,本来就地处偏远,管理不易,官员的责任重叠尤其严重,对于权力你争我夺,有了财政钱粮,谁也不想放手,所以,问题更加突出。


皇帝和大臣都意识到,如果要节省开支,提高效率,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他们认为,应该将所有的财政、军政权力统一授予一个官员,由他来整合调拨。在皇帝过问地方事务时,只需拿这个官员是问,再由他确定其他官员的责任;而投入到该地的财政资源,也由这个官员统一分配。


这个统一负责的官员就是州牧。


州牧并非是一种新型的官职,其雏形叫刺史。汉武帝时期,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监督地方官吏,将天下分为十三部,派遣刺史去刺探各部的官僚。这时的刺史只是一个监察官员。在西汉时期,刺史还不是常驻官员,必须每年回京师向皇帝汇报。


到了东汉初年,为了加强刺史的监察效果,规定刺史不必每年都回京师,可以派下属回京师汇报。于是,刺史就逐渐演变成了地方的常驻官员。由于他有监察郡县官员的权力,地位反而超乎郡之上,成了郡守的上司。


刺史本来是为了帮助皇帝集权而设的,但碰到掌控力不强的皇帝,刺史反而可以扩张权力,使得地方官制更加复杂,不便管理。不过此时的刺史仍然不管财政,只针对官员进行纠察。


随着东汉社会的逐渐解体,皇帝对于刺史的依赖反而更强。皇帝发现,为了镇压叛乱,就要将资源都集中起来形成合力。而集中资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刺史的权力扩大,不仅让他掌管官政,还要掌管财政和军政,也就是将这个地方所有的资源都交给他去管理。


这个办法是由太常刘焉提出来的,他认为,现有的刺史由于权力不够,而且普遍素质不高,徒增暴乱。所以,应该从有好名声的重臣中选取一些官员,把刺史改为州牧,由这些重臣来担任。



朝廷采纳了刘焉的建议,而刘焉本人也当上了益州州牧。益州州牧在刘焉手中控制了六年,之后传给了他的儿子刘璋。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璋为了对抗曹操,引入刘备作为帮手。三年后,刘备取得了益州的控制权,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蜀汉政权。


与刘焉同时担任州牧的还有太仆黄琬,任豫州州牧;宗正刘虞,任幽州州牧。


灵帝的改革很像后来唐玄宗的改革。灵帝创造了州牧这个军阀集团,玄宗则创造了节度使。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因为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分散(或者不足),无法满足军事需要,所以,必须在地方上安排一个掌管一切的官员,统一管理财政,形成合力。


但是,官员虽然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却由于缺乏监督,很快就独揽大权。这时候,就算是皇帝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了。


在州牧这个职位设立一年后,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大将军何进联合袁绍,欲除去宦官势力,但在争斗中被宦官所杀。何进死前曾经邀请在北方带兵的董卓前来洛阳,帮助他对付宦官势力。何进死后,董卓仍然以这个名义进入洛阳,挟持了年幼的天子,剪除了宦官势力。


之后,董卓另立汉献帝,这就是汉代最后一个皇帝。


当董卓擅权时,汉灵帝创造的州牧显出了巨大的活力:他们掌握着一个地方的全部资源,可以迅速调动资源用于战争。袁绍(冀州)、袁术(扬州)、曹操(兖州、冀州)、刘备(徐州、豫州、益州)、刘表(荆州)等,都从地方起家,他们或者亲自担任,或者派心腹代理,但最终的目的都是控制一个地方的所有资源,以用于战争。东汉政权终于在这巨大的离心力之下走向崩溃。


【摘自:《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郭建龙/著 鹭江出版社 因版面有限,文中注释略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

图书信息

书 名: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作 者:郭建龙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定 价:68.00元

ISBN:978-7-5459-1109-1

出版日期:2017-4

《穿越百年中东》作者郭建龙最新力作

林达/鄢烈山/刘军宁/吴晓波/戴立宁/王小明/ 羽戈/唐学鹏   鼎力推荐

 

一本中国人的《国富论》

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国财政史诗!一段两千年的帝国财政传奇!

盐铁官营制度的建立,始作俑者竟是吴楚七国之乱?备受称赞的王安石变法居然加速了北宋的灭亡?饱受内忧外患的清朝如何能维持财政平衡?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作者简介

郭建龙,独立作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出版作品有: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游“亚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三千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人物传记《一以贯之》;商业传记《势在人为》;历史游记《穿越百年中东》。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


注:本公号所推送的文章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来撩’栏中的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所推送的文章并不代表本公号观点,请和谐留言。


微信号:skdyh8

温馨提示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