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雄悲歌——追记陇右地下党武装人员、志愿军重功伤残英模唐生禄

2016-02-25 王长华 史客儿

提示:点击↑上方"史客儿"免费关注!


原创投稿请至:historymook@sina.com


【唐生禄,1924年出生于定西县西巩驿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岁时,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甘南农民起义”;起义遭重兵镇压失败,转入陇右地下党武装斗争,后在投奔延安寻找光明途中,不幸被捕,“土匪”重囚,监禁徒刑;


1949年8月,甘肃各地迎来解放。牢门打开,即将执行死刑的“重囚”唐生禄,重见阳光、获得新生,补入蒋云台部119军从戎。12月8日,随军起义,整建制改编人民解放军;


1950年,唐生禄所在第七军20师,奉命在山东周村第七训练基地改编为志愿军特种兵部队,所属18个高射炮兵营,随军首批出国赴朝参战;


1950-1953年,唐生禄在朝鲜参加一系列重大战役,先后两次负重伤。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曾获志愿军战场重大立功授勋“军旗前照像”极高荣誉。1953年,因第二次负重伤,下火线回国,被护送至重庆歌乐部队医院救治,后转入重庆志愿军干部疗养院治疗与休养,身份为二等(残废军人)休养员;


1953年12月评模时,唐生禄被评为“二等休养(员)模范”……


就是这样一位重功伤残英模,1956年后因旧伤病“胸部所属仍然疼痛”加剧等重大健康问题无法胜任工作,“被离职”“被退职”,不明不白自川渝回陇,隐姓埋名成了“一个患慢性病、身体不好的农民”;在原籍“反右”和“文革”等历次政治运动中,却因种种所谓历史问题,屡遭批斗、整治和迫害,贫病交加,1979年含冤冻饿病死。


唐生禄半个多世纪悲壮人生履历可见,他在原籍23年极度困苦的艰难岁月里,始终不忘追寻心中那永恒的和平信念。


唐生禄第三子唐士军,作为一名军后作家、资深新闻工作者和志愿军历史研究者,数十年如一日,不放弃、不抛弃,坚持查证、替父平冤,这一过程更是充满艰辛和曲折……】




1924年,一个小小的生命降生于甘肃省定西县西巩驿乡的一个农民家庭;时运多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这个小生命还在襁褓中,就被父母带着一路逃难,最后落脚在该省榆中县符家川白岭子阳山崖下挖窑蜗居……


从出生一直长到19岁,唐生禄一家替人打长工短工、牧羊又挡马,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九死一生   身陷囹圄

艰难困苦,养心不肯,父母省吃俭用,先后供帮唐生禄读过6年私塾、考入伪宪兵学校,后来辍学回家种地务农,与几位兄长多次被抓壮丁,抓了逃、逃了再被抓……


1943年,甘南各族人民不堪忍受国民党政府抓兵征粮、苛捐杂税的残酷压榨,爆发了一场由汉、回、藏、东乡、保安、土、撒拉等各族民众参加,反抗国民党残暴统治的农民武装起义,史称“甘南农民起义”。


19岁的唐生禄,加入到这十多万人汇合成的革命洪流中,老人们至今口口相传他当年与王仲甲、肖焕章等勇士们一起“跑土匪”的情形,前不久更有陇右地下党负责人、94岁离休老干部董应清为他这一段历史经历出具重要证言,言之凿凿、堪为信史。


起义爆发后,国民党闻讯,从陕西调来国军第七师、第十二师和五十九师,向起义军疯狂进攻。起义坚持8个月后不幸失败,榆中、定西县等地的地方自卫队轮番“清乡”抓捕起义人员。唐生禄遂与众起义人员一起,转入陇右地下党,进行武装革命工作,参加了“水家坡夺抢”等一系列地下武装行动。


1945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晚上,在甘肃省渭源县境内开展地下武装革命的唐生禄,与战友发起一次夺抢“兵变”,趁夜色渐深,机智配合,下了国民党县保安队哨兵的两把长枪、一把短枪。事关重大,不敢久留,唐生禄星夜兼程回到榆中老家,将几把枪支先后藏在白岭子远近有名的石峒山、石峡沟各处,准备伺机北上延安寻找革命大部队。


在渭源夺抢“兵变”事发,榆中、定西地方自卫队和县保安团接令轮番追捕,强逼唐家父母交出“要犯”儿子唐生禄,同时命令爪牙挖地三尺,也要找到人和枪。经过翻箱倒柜的几番折腾,由于没有找到唐生禄和枪支,县自卫队长郝占彪气急败坏,令部属喽啰一把火烧了唐家的草房土屋。唐生禄父母无家可归,被迫流落到邻县临洮西乡,逃难活命将近一年。


在这样的困境下,唐生禄自知白岭子难以活命久留,便与多名地下武装战友取得联系,决心一起准备奔赴延安寻找组织。谁知一上路,即遭自卫队与保安团的围追堵截。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东奔西突,在熊熊烈火中拚死抵抗,有几个战友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头颅被割下悬挂在内官营城门。危急中,唐生禄乔装打扮成“长衫大学生”,一次又一次躲开追捕。不料,在前往延安的必经之地---定西城外王公桥,过哨卡搜身时被捕,被监禁在定西监狱。

军旗照像   极高荣誉

1949年8月,甘肃各地先后迎来解放,牢门被打开,唐生禄从狱中获得新生,重见阳光。时逢国民党进步力量蒋云台(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三军军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所部119军扩招,他与胞弟唐生正怀着一颗从军报国的赤诚之心,双双报名应征入伍。12月8日,唐生禄兄弟随部起义。起义后,119军被整建制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三军;唐家兄弟所在的244师,被改编为独立第三军第7师。稍后,第7师整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七军20师。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0月,第七军20师、21师先后奉命在山东周村,改编为志愿军特种兵部队,所属18个高射炮兵营,唐生禄随部首批赴朝参战。


唐生禄在朝鲜战场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先后两次负重伤。


1951年3月,唐生禄第一次伤愈归队,被编入志愿军防坦克歼击炮兵31师401团后勤连,先后任班、排长,率领战友一起向前线运送弹药物资给养。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唐生禄获得了志愿军战场重大立功授勋“军旗前照像”极高荣誉。




1952年末至1953年初,唐生禄再次身负重伤,与众伤病员一起被送回国,起初他在辽宁瓦房店拥军医院治疗,后被护送至重庆歌乐山部队医院救治,后转入重庆志愿军干部疗养院治疗与休养,前后4个年头。

历史不清   非人遭遇

唐生禄回国治疗、休养数年间,身份为重庆志愿军干部疗养院二等残废军人休养员。1953年12月,全军评模时唐生禄被评为二等休养模范。1955年1月21日,经西南军区后勤部批准,唐生禄退出现役,办理干部转业报核批手续,继续留在西南军区卫生部管辖重庆志愿军干部疗养院从事休养员生活供给管理工作,身份为院办事务员。同年,志愿军疗养院完成军医任务,划归地方政府卫生局管理。4月2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卫生局下发干部调令,唐生禄奉调编入该市第二工人医院,从事院办事务员工作。1956年,唐生禄旧伤病复发加剧,导致“胸部所属仍然疼痛、精神方面很软弱、四肢无力”等重大健康问题,耽误本职工作,因“完不成任务、造成不必要损失”内疚不已,迄今尚未查明川渝党政部门履行职能,当年曾按政策继续供养干休、安排康复治疗,无可奈何之下,唐生禄报“请长假”回原籍还乡“侍奉家中老父母”、“参加农业合作运动”。对此重大事项,中共重庆市卫生局分党组越级擅权,代行四川省级职能,做出所谓“研究同意,按离职办法处理(唐生禄)回乡”的决定。


经查,国家当年并无所谓“离职办法”,军转二等休养模范唐生禄,年仅32岁,尚未成家,因伤病无法胜任工作,应继续享受干部离职休养政策待遇。


因为无此所谓“离职办法”,所在单位渝市第二工人医院又比照机关一般年老多病人员情形,以所谓“因身体不好”为由,对军转休养模范唐生禄进行“退职”档案登记,掐断其军转一应政策待遇,打发其回到原籍甘肃,实际上造成违反军人抚恤条例,故意辞退年仅32岁的军转二等休养模范唐生禄导致其回原籍冻饿病死的严重后果。


而负责接管唐生禄还乡“劳改”的原籍甘肃三级组织人事部门疏忽失察,将错就错,一错到底,致使这位战功卓著、二等伤残的志愿军英雄模范沉冤多年!且在长达23年的岁月中,一再遭受非人待遇!蒙受不白之冤!最终含冤而逝!直至半个世纪后,系列档案惊现,才真相大白于天下。


一位奉命出国参战、屡立战功的志愿军伤残英模,身受重伤久治不愈回归故里,本应受到尊重和厚待,以颐养天年,但谁也想不到,唐生禄在地方县乡却长期被视为“一个患慢性病、身体不好的农民”。白岭子的老人们,说起当年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唐生禄从部队复转回到原籍,一身军装、飒爽英姿,但显得非常消瘦,看起来与入伍前判若两人,战伤后身体极度虚弱不言而喻;因干不了重农活,地方组织安排唐生禄在小学当了教员,可是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结果因“右派”言论被莫名其妙剥夺了教职;随后在“文革”十年浩劫中,唐生禄进一步受到冲击,被批斗揪斗整治迫害,导致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吐血咳血问题日益严重;榆中龙泉花寨子乡村赤脚医生陆生林,念当年监狱囚禁中唐生禄曾设法传信搭救其不死之恩,免费配中草药给服用,使唐生禄因战心肺旧伤病情得到些许控制。


回望这半个世纪,在“反右”、“清理阶级队伍”和“文化大革命”等历次政治运动中,唐生禄均以所谓“历史不清”、“民国卅二年跑土匪”(即1943年参加甘南农民起义、1949年狱中获释后入伍119军再次起义,整建制接受改编人民解放军等所谓“历史问题”)等“莫须有”罪名受到种种迫害,强迫参加劳动改造,致其旧伤复发加重,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悲惨地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的艰难岁月。家人也因他的“历史问题”受到牵连,人社军转干部眷属子女上学就业住房优先安排、民政优待抚恤安置等政策待遇均落空沾不上边。


据白岭子八旬老党员赵云福回忆,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时,从部队复转回来的唐生禄,也被公社、大队从小学教师岗位上抽派参加。期间唐生禄动不动病倒,一再说自己胸部痛得厉害,竟然被有些人不明真相诬为“耍滑偷懒”、“装病”;1969年,“文革”不断深入,县上来了大干部陈善驻在符家川公社,带队搞“学习班”,旧伤复发病重卧床的唐生禄也被弄到公社,与“地富反坏右分子”一起陪斗,一起“蹲学习班”。但是,尽管遭受了一连串的非人待遇,屡立战功、一身战伤、军转二等休养模范唐生禄,始终不卑不亢,坚信党和政府迟早会调查清楚这一切!在其余生23年中,志愿军重功伤残英模转干唐生禄,忍气吞声,一次次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直至含冤而逝!

永生难忘   三次落泪

赵云福回忆,当年唐生禄说,在政治运动中屡次被整,他一点都不怕,倒是“这一辈子的三次落泪”,永生难忘。


第一次是,早年参加甘南农民起义,失败后转入地下党武装行动,后来在奔赴延安途中被捕。小脚老阿娘董氏骑着毛驴前往探监。从白岭子到定西县城,再从县城回到白岭子,来回八十里,一趟又一趟,作为儿子的他百感交集,难以自抑,流下眼泪;


第二次是,志愿军出国参战上了战场,战火纷飞,他和战友们穿越美机轰炸,向前线运送弹药物资,路上突遇一对朝鲜母子,正在哺乳期的妇人已被炸死,怀里的娃娃还在咂奶吃;


第三次是,战役打得极为艰难,为了避免被敌机发现遭到轰炸,军车夜行,不能打车灯,而是用“香头”照明。战友们多日吃不到东西,饥渴难忍,遇到炸死的野兔也会不管不顾,生生地分而餐之。在猛烈的炮火轰炸下,两个战友的肠子都被炸出,生命危急,别无选择,但仍然硬挺着,一起向山头顶推坦克炮筒……


唐生禄说,后来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清醒过来,唐生禄发现自己在战地病床上,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不见了……护士一次次摸他的太阳穴,唐生禄就问护士:“你们为啥一遍遍摸太阳穴?”“是测脉。太阳穴脉搏跳着,说明还有救;脉搏要是停了,人可能不行了,没救了……”唐生禄说,多少有血有肉的战友,都是娘生老子养,谁不心疼?最后竟把骨头留在了异国他乡,他一时伤心,战地病床上落下眼泪……数十年后,1955年奉军命与唐生禄一起自东北赴重庆歌乐山军休疗养的老战友、离休干部、原重庆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李奎华老人,以及随军出国的原炮三十一师401团老兵、文化教员、1957年退役军转四川成都的陈华老人,均为当年战友唐生禄作为志愿军因战心肺受重伤回国治疗休养作证,这一段历史得以全面还原。


再说到了1979年,唐生禄在原籍甘肃定西白岭子老家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口粮短缺,无医无药,他稍遇风寒就剧烈咳嗽,一块块吐血咳血!或许早已坏死的内脏脏器,就这样一块块被震碎咳出;无助的妻子,只能用一个小洋瓷碗接他不断咳吐的血块,痛心疾首!然后将它们一块块埋入庄廓后的黄土……或许是咳吐完心肝肺的最后一块血肉,唐生禄再也无力挺过腊月廿七那个寒夜,终于咽掉最后一口气,撒手人寰!人在中年,仅仅活了55岁的唐生禄,就这样永远地走了,他留下的身世之“谜”,一直没有谜底。

替父平冤   万难不惧

唐生禄的身世之“谜”,在30多年后,终于随着他的从军历史多套系列档案,先后在重庆市档案馆等被发现,而大白于天下。


而这一重大真相的揭示,很大程度上依靠他的第三子——唐士军的苦苦求索、查证。


唐士军,1964年生人,大学毕业从教八年;而立之年,即从1995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迄今已近20个年头。1998年,他考入甘肃日报社做了省级党报记者编辑,头一年即获全国专项新闻奖;2006年,加盟农民日报社,驻上海工作。除了新闻工作,唐士军身兼数衔,包括上海创作中心注册作家、志愿军历史研究者、社会学人等。


唐士军介绍自己的老家,在甘肃陇中定西一个叫符家川的乡镇,这里1958年前由榆中县管,1958年后划归定西县辖,他就出生在符家川金星村又名白岭子的旱区山村。据传,白岭子这地方原来植被茂密,其中因多生金贵物种“白灵芝”而得名。后来,和许多地方的情形一样,生态恶化导致大片原始森林消失,渐渐荒凉成了今天名副其实的“白岭子”。


唐士军说,在白岭子的孩童记忆中,大人们总说父亲唐生禄原来是军人,上过朝鲜战场,立过大功,负过重伤。


那么,父亲到底是军人还是农民?到底是立功军人?还是白岭子一个身体不好的农民(地方组织早年一再说唐生禄是患慢性病的农民)?唐士军说,父亲就这样早早走了,但是他的历史像谜一样悬置难解!作为父亲的后人,亲情使然,别无选择,他决心知难而上展开历史查证。


为了一点点找寻真相,唐士军从高中开始,即四处求证,寻找知情人,希望父亲的历史得以还原。可惜,一个山里娃,土里土气,四处喊冤,总被无视;制度设计,信息单向,上传下达,几无可能,跑来跑去,无人理睬,求告无门。


身份不明的父亲含冤早逝,家破人亡,为活命并接济一帮孩子,被掩盖军眷遗属身份的母亲,进退两难地改嫁到甘肃皋兰什川,几个孩子先后失学务农谋生,只有供帮唐士军上学,后考入省重点高中——甘肃定西中学。


与唐生禄同年入伍、同为转业干部,1960年退役,后转业远在东北黑龙江工作的七叔唐生正,获知此情后,拿出路费接侄儿唐士军到他家读书直到高考。


七叔听取了唐士军回忆其父挨整遭迫害蒙难的前后过程,让他看了其父唐生禄这张珍贵的战场重大立功授勋“军旗前照像”。


一年后,唐士军回原籍参加高考,七叔向甘肃省定西县写信,要唐士军拿着其父战场重大立功“军旗前照像”,带着他亲笔信到县委、县政府反映情况,希望原籍地方党委政府拨乱反正,为六兄唐生禄落实政策待遇。


曾荣获黑龙江省供销社系统劳动模范与优秀党员荣誉的唐生正,于1985年致甘肃省定西县委统战部的信中写道:

唐生禄在“文革”期间被揪斗,斗争达到极其残忍的程度,含冤死去。十年浩劫,使唐生禄家破人亡、可悲至极,此一冤案,应予昭雪。


唐生禄是在“反右”、“文革”中一再被迫害最后致死的,年仅55岁。对于“文革”这场生灵涂炭的空前浩劫,中共中央已做出全面否定的正式决定,对于“文革”中所造成的一切冤、假、错案,都在彻底平反之列,唯独唐生禄冤死一案,至今无人问津,这是一个被法律遗忘的角落,我深感不平。唐生禄是起义人员,是我军立过多次战功的复员军人,他的冤死,从道义上、从法律上,均应予平反昭雪。及此,恳请你部伸张正义、秉公处理,对那些残害唐生禄致死的凶手和幕后策划者,追究法律责任,给予严惩,以慰被害者之英灵在九泉下瞑目。


唐生禄是在“反右”和“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遗孀被迫改嫁,儿女幼小,生活无着,家境十分苦寒。为此要求:

安排唐生禄的一名子女就业;按家庭实有人口,每人每月拨补12元生活费;给予一次性的错案补偿金两千元。


以上申诉,深望县委统战部明镜高悬,鉴察公理。乞音。


上访者 唐生正


写于黑龙江省铁力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一九八五、八、十三


唐生禄到底是复员?还是干部转业?唐生正信中“复员”的叙述,与后来2011年惊现的唐生禄干部转业系列档案查证不符!唐生禄并非复员回原籍,而是数十年隐姓埋名的志愿军重功伤残治疗休养人员、军转二等休养模范。


这封情况反映信函,由当时正在甘肃定西中学读书的唐士军,于1985年9月初呈给定西县委统战部,没想到泥牛沉海,30多年过去,一直无消息。后来一查,原件已被原定西县委(现改名安定区委)统战部丢失。这是备份的副本,随即重新公开提交。


后来唐士军渐渐长大,特别是到兰州读大学期间,曾经多次致信甘肃省委主要领导,尤其曾得到1960年时任甘肃省长的汪锋同志的重视,时任中顾委常委的汪锋老人向唐士军亲笔回信,告知有关材料已转国务院有关部门督办查证。谁知,一次次追查,一级转一级,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始终没有查证清楚,不了了之。


知难而上,不气馁,不放弃,唐士军坚持不懈,发誓一定要实现为父平冤的夙愿。


随后,唐士军继续四处打听,幸运地找到父亲唐生禄早年起义后原在西北独立第三军从戎时任军长、后任甘肃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的蒋云台先生的线索,告诉远在东北黑龙江的七叔唐生正。七叔非常重视这个信息,即致函老首长蒋云台……


当时已病危住院的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蒋云台,其干部病房外人根本进不去。唐士军费尽周折,找到兰州红山根底下省政协家属院蒋副主席家里。


慈眉善目的蒋奶奶开了门,听罢冤情申诉后心生恻隐,答应下午由其孙儿捎信至医院,病床前代读让老人听。


唐士军非常感谢,即辞行欲回学校。蒋奶奶说,孩子,到家了就别客气,晚上你就住下来,等你蒋爷爷写了证明,孙子拿出来,带上赶紧去办吧,太不容易了……


唐士军说,当年蒋奶奶说这些话,至今温暖着自己,营养着自己三十多年一路查证走出父亲的历史谜团。他记得,当天晚上,他就与蒋爷爷的孙子住在一起,说了好多好多话;次日早上,蒋爷爷的孙子到医院陪护,蒋奶奶为唐士军准备了早餐,是白面馒头、花卷和牛奶-----唐士军说,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喝牛奶!中午时分,蒋奶奶的孙子回来,带来了蒋爷爷出具的重要材料,并说起蒋爷爷清楚地回忆了唐生禄当年在军中情形。得悉部属蒙冤致死,云台蒋翁义愤填膺,作出如下重要证言:

“唐生禄原在国民党119军244师138团迫击炮连任排长,于1949年12月在武都随军起义,起义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三军,唐生禄继续担任排长。唐生禄在起义期间,做了大量有益于起义的工作,表现很好。唐生禄系起义人员,要按照党对起义人员的有关政策,解决落实唐生禄的政策。蒋云台  1987年9月”


接到蒋云台副主席的重要证言材料,甘肃省委统战部、省政协随即联合盖章行文,批转至定西地区,后由定西县委、县政府召开书记县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由兰州军区与定西县政府,为含冤病故多年的唐生禄颁发了《起义军官证明书》。


依据甘肃省委统战部、省政协的联合行文,以及批转的蒋翁书证,地方党委和政府应予及时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明确唐生禄当年改编为西北独立第三军后继续在迫击炮连担任排长等涉及的一系列政策待遇!


孰料,真相继续被基层掩盖着,除了颁发一个冷冰冰的《起义军官证明书》以外,其余政策待遇均未落实!


这一历史迷案难以得到拨乱反正,落满历史尘埃,迄今已是30多年。


父亲所在部队当年改编志愿军历史沿革究竟怎样?出国作战立功伤残情形到底如何?


唐士军不抛弃、不放弃,先后与甘肃省档案馆、辽宁丹东志愿军纪念馆等取得联系,这些专业机构分别就唐生禄立功授勋“军旗前照像”及有关证章进行鉴别认定;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取得联系进行查证……


唐士军的调查取证,从歌乐山部队医院、红军疗养院、黄山干部疗养院开始,一直顺延查到重庆市档案馆(20世纪50年代之后档案均移交该馆馆藏),一个个线索、一点点求证,一次次沟通、一次次交流,希望、失望、绝望……


2011年9月15日,唐士军接到重庆市档案馆档案利用与管理处专员邓华来电,再次细问其父亲姓名、籍贯等。邓华说,档案馆查到一个条目:“一疗院拟留唐生禄同志工作由”……


就是这句话,作为新闻记者的唐士军十分敏感,连续请邓华讲了数遍,一个字一个字地问、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


邓华问:“唐生禄,会不会不是同一个人?这个唐生禄,是你的父亲吗?”


“是!一定是!肯定是!”


唐士军说自己当时不知哪来的力量,一连数次,非常肯定地说。


邓华说,那好,你不要着急,顺着这个条目,我们再查一下,看看到底如何。

奇迹进一步出现!第二天,邓华再次打来电话,说顺延查证,查到唐生禄1953——1955年在重庆市第一干部疗养院治疗休养,评模被评为二等休养模范,以及干部转业报批等历史事实,三份档案材料,共5页。

石破天惊   真相大白

唐士军心急火燎,多么想马上就看到与父亲身世密切关联的这些珍贵档案材料!由于原件无法拍照提供,邓华答应按照馆里规定,复印盖章后快递上海。


唐士军立即向甘肃老家的全体军眷遗属和甘肃省市区有关党政机关报告了这一最新查证结果,并发布博报鸣谢天下:《》!


10月中旬,唐士军接到重庆档案馆快递,陆续发布《》《》


正如媒体报道所揭示,这些系列材料比较完整地还原了志愿军重功伤残英模转干唐生禄从军的历史脉络。


被原籍地方组织视为“一个身体不好的农民”,原来是志愿军重功伤残英雄模范、早年陇右地下党武装人员!


他十多年参加地下、地上革命,伤痕累累,曾作为志愿军将士出国作战,两负重伤,治疗休养4年,1953年12月评模时被评二等休养模范----赫赫战功,原来一直隐藏在历史烟云之中。


随着一步步查证,唐生禄不同凡响的从军史“谜底”终于得以揭晓!


志愿军历史研究网、战略网、军事档案网、中华人物风采、华声在线,以及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光芒网“陇上英烈”栏目、中国甘肃网“陇原史话·甘肃革命史”等栏目进行了公开报道,标题为《全军二等休养模范的悲壮人生》,老革命、老英雄唐生禄的这一段不同寻常的从军历史终于真相大白。


其实早在2009年,根据中央统战部要求,甘肃省定西市有关部门进行解放前起义人员摸底,使此事浮出水面。经人民网、腾讯网等媒体报道后,唐生禄的英雄事迹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个身体不好的农民”唐生禄,原来是战功赫赫的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立功授勋“军旗前照像”荣誉获得者、原炮兵31师401团后勤连指战员、因战二等残废军人休养员、军转二等休养模范!


通过一系列艰苦查证,唐士军逐步得到原始系列证据链:父亲唐生禄军转二等休养模范身份明确,自川渝回陇事实客观存在,只是由伤残英模、军转干部,变成“一个身体不好的农民”,并切断其所有军转待遇,还乡回原籍不明不白建农民黑户分了土地“劳改”军转二等休养模范,缺乏政策依据支撑,最后导致其贫病交加、冻饿病死,从而酿成涉军重大历史冤案。


追问甘肃地方党委政府,谁也说不清究竟,谁也负不了责,唐士军立即报请甘肃省委王三运书记给予关注。


王三运书记于2012年3月18日(星期天)做出重要批示,请省委组织部、统战部两位部长、省委常委吴德刚、泽巴足会商处理,据实情,按政策,妥善处理。

众所周知,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的特殊人员,党和国家早就实行优待、安置、抚恤政策,以体现党和人民的关怀。依据中央规定,国家机关自1950年起即实行干部商调政策,主要解决两地分居、家中老人无人照顾等实际问题;从1963年开始,军转干部,其军眷配偶按政策进行安置、安排工作;军转干部眷属子女,上学、就业、住房等优先考虑安排。




那么,全军二等休养模范、转业干部唐生禄,1955年因旧伤病复发近一年“胸部所属仍然疼痛”,1956年3月完全无法继续胜任工作,自渝川回陇,应该如何妥善处理?


依据l951年4月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务院《关于处理部队中老弱残疾人员的指示》规定,应由省以上人民政府组建之专门机构(荣军院、疗养院、干休所等)供养(即离职休养)。


经查,当年原中央直辖市重庆及四川省府未予按政策办理。国家另有明文规定,因战伤二等残废军人休养员,出院后也可回原籍分散优抚安置,加之原籍家中老父母年迈需照料,因伤因病尚未成家无家可归、又无法转业继续胜任工作的渝川陇卫生系统军转二等休养模范唐生禄,不得已报“请长假”自川渝回陇“侍奉家中父母”,甘肃组织、人事、卫生、民政等机构谁来负责干部商调、治疗休养、烈褒残补、优抚安置?孰料其余生23年,长期身份不明,谁也不管,全体军眷家属自生自灭无依无靠……鉴于甘肃省委省府有关职能部门互相推诿扯皮不负责任,此案拨乱反正长期人为置悬,甘肃省政协主席冯健身从参政议政、民主协商、建言献策角度,于2015年9月20日再次做出重要批示,明确由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刘维忠主任(合并前原任甘肃省卫生厅厅长)主抓牵头会商联席“办理此事”。数月后,国家有关部委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关注,新闻前沿网发布《渝川陇烈褒残补优抚安置交接缺位伤残英模“变”贫农蒙冤致死》,报道说,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也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司局阅处督办推动拨乱反正落实唐生禄相关政策待遇。



多家媒体就此提出质疑:军转二等休养模范,唐生禄咋成了“离职”干部?离休、退休、离职、退职,一字之差,政策规定,各不相同。调查明确,志愿军英模唐生禄(被错误处理当年,唐生禄年仅32岁)按政策本应国家供养,即离职休养,孰料渝川有关组织故意错按所谓“离职处理”,未予按政策安置休养;唐生禄原籍家中老人需照顾,本应按政策干部商调还乡治疗休养分散优抚安置,孰料渝川陇三省市“割据”谁也不负责,结果一错再错、一错到底,既没给唐生禄办理离职休养、也未办理退职休息,反倒违背政策“被离职”、“被退职”,档案由组织秘密保管,谁也不知道、谁也不负责,志愿军重功伤残英模、军转二等休养模范唐生禄,最后不明不白成了“一个身体不好的农民”,半个世纪后才真相大白于天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产生了英雄却不知敬重的民族,是永远的奴隶之邦。”


人们在等待着!等待着唐生禄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昭雪的那一天!


这一天,不会久远!

【本文由唐生禄三子唐士军先生推荐】



注:本公号所推送的文章非商业行为,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关于史客’栏中的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所推送的文章并不代表本公号观点,请和谐留言。



友情提示
指纹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关注
微信号:skdyh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