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声音 | 创新敢为天下先!中国人从来不缺创造精神

明明如月 指尖阳光 2019-08-14

指尖阳光

全球视野 | 中国立场

家国情怀 | 思想争鸣

关注 

 

今天早上,屠呦呦及其团队再次刷屏了网络,迅速占领各平台头条。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她用50年的探索和研究,发现了治疗疟疾最有效、廉价的青蒿素药物,挽救了上几百万人的生命。

 

最近,已经88岁高龄的她带领团队,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最初认识疟疾,还是在上学时候的一篇课文里。两个冀中区的女孩子,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要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到白洋淀里去找队伍。她们在敌人的炮火里打过滚,在高粱地里淋着雨过过夜,还因为得了疟疾的缘故,时常发高烧和打寒噤……


当时看到这里,就觉得异常心疼这两个小小年纪的姑娘。同时也意识到,在她们那个条件艰苦、缺医少药的时代,疟疾应该是一种疯狂肆虐、极容易感染的疾病。后来我才知道,直到今天疟疾仍是当前世界第一大虫媒传染病,目前每年还有高达40余万人因疟疾死亡。


幸运的是,1972年屠呦呦成功发现并提取青蒿素,使得疟疾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并且至今仍在不断与疾病做着斗争。


 

微博上有个女孩说,自己关系最好的室友患有红斑狼疮,靠着昂贵的药物来抑制病情恶化,她在看到今天的新闻之后,哭得撕心裂肺,说自己终于有救了,终于可以吃羊肉了!

 

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动容,也许对我们健康人来说,只会觉得这项成果十分伟大,十分令人敬佩。但对于病人来说,正是由于科研工作者们穷年累月,呕心沥血地创造、研发,才为他们带来穿透生命无尽黑暗的一束阳光。

 

中国从来不缺创造者,我们的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攻克各种各样的难题,为人类福祉、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他们往往淡薄名利,一心扑在学问上,创造真正的价值。

 

忽然想到最近有一名一直攻击中国对美国进行“知识产权盗窃”的美国“知名”反华议员马尔科·卢比奥突然发现,中国的华为公司要求美国移动网络运营商威瑞森支付其230多项专利总计超过10亿美元的许可费用的。于是,马尔科·卢比奥立刻马上不提知识产权保护了,转头就开始指责中国是专利流氓。


图自卢比奥推特

大概在这些美国政客眼中,“专利”就是美国的专有之利。美国向别国收取专利费那是天经地义之事,但如果别国向美国收取专利费,那是想都别想,他们会立马满地打滚当场赖账。

 

回想过去,美国一直宣扬他们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掌握着各种各样尖端高精技术,中国是靠窃取他们的知识产权发家的,中国的产品都是山寨。在他们的故意抹黑下,社会上甚至一直存在一种思想,那就是中国人根本就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为这些离不开“思想自由”或“政治自由”,而中国的应试教育只能培养一些千篇一律的书呆子……

 

然而现在风水轮流转,中国开始用事实打脸美国。根据专利分析厂商 IPLytics 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3月,来自中国的厂商申请了全球主要 5G 专利的 34%,韩国以25%紧随其后,美国只占14%与芬兰并列第三。


IPLytics数据

其实中国从来不缺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过去中国的科学家们,在没有尖端的科研设备,更没有雄厚的研究经费,甚至连生活都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创造出了让世界强国为之震惊的成功。

 

今天正好是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纪念日。52年前的6月17日晨,沉寂的戈壁大漠上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让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我国在掌握原子弹技术后,成功研制氢弹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核大国中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氢弹技术路线。


 

当时苏美等国对于核技术进行垄断,并对他国研究持打压态度,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我们自己身上。为此,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远走黄沙。他们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和自力更生,勇于挑战的创造精神,为国铸盾,让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核大国。

 

除他们之外,70年来中国科技不断顽强创新,勇攀高峰,不断迈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

 

在很多网友心中,屠呦呦是当之无愧的“药神”;而与她并称的还有一位我们心目中的“农神”——袁隆平。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在历史长河中,中国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不高,解决温饱问题一直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最朴素最强烈的心愿。20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学家布朗还曾发出这样的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但是因为袁隆平,再也没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了。中国可以掷地有声地告诉世界:“中国人不但能养活自己,而且能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贡献。”

 

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直到今天这个自称“80后”的老人,仍然没有停下自己逐梦的脚步。


不久前,媒体报道毗邻中国最大沙漠,曾经的荒芜戈壁滩,重度盐碱土地,如今却已被300亩的绿色稻苗覆盖。而创造“绿色奇迹”,向大漠要耕地,把荒地变良田的人,就是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

 

 

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从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到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举世瞩目的成就,映照着一段段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科技发展历程;从钱学森、黄旭华到南仁东,灿若星辰的名字,昭示着科技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勇毅和坚韧。


现在,除了老一辈的科学家,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在接过科研创新的时代重任。

 

还记得去年,一名“90后”女学者刘明侦,被任命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她也成为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2016年3月,她凭借自己所取得的成果,入选了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另外,通过半年时间准备筹谋,她又于2016年7月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这一中心成为连接电子科技大学化学相关的优势团队与学科的纽带,使化学与材料、能源、电子等热点方向强强联合,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可以说,中国人从来不缺创新、创造精神。今天这一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未来这种精神也将代代流传。

 

向所有科研工作者致敬!




推荐阅读:

声音 | 与你共度的光影流年

声音 | 美国才是当今最大网络窃密者!互联网安全非小事

声音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配称“女权”!看看他们,你才会懂得……

声音 | 习近平说它是“新时尚”!这件小事,你我可为

声音 | 3天后,请上交你青春与奋斗的答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