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长安街》,听聂祚仁校长解读最高荣誉!

工小V 北京工业大学 2023-04-04

 编者按 

11月6日,北京迎来今冬首场降雪。晚8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聂祚仁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长安街》栏目,就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新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如何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等问题分享了精彩的观点。

在本期节目《最高荣誉 国之栋梁》中

对于11月3日召开的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进行了解读和讨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背后

有哪些真实写照?

本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有哪些新变化?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

……

和工小V一起听听聂祚仁校长的精彩见解吧~


点击图片回顾节目

两位最高奖励获奖者从事研究都已经超过50年,您如何看待他们长时间专注于一个领域的研究并且取得成就?

首先,他们这样的科学家在所处领域已经算是领军人物了,做出的贡献毫无疑问是最杰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科技报国的精神和立德树人、带领团队的精神,他们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择其一事,终其一生”。以我的亲身经历而言,前两年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身临其境听获奖老先生讲感受,从代表团队讲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都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很能凸显出一个团队的努力。

在您所带领的团队中,像老先生们一样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的人还多吗?

我觉得像他们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现在很多老师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其实算是用“几辈子”在做一件事情,他们的研究都是从他们的老师,到他们自己,再到他们的学生,一代代传承,不断创新而产生的。

在您看来科学的精神是会影响社会,还是会被社会所影响?

我认为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科技人员对于弘扬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国家建设的积极性是源于国家坚持科教兴国、建立世界科技强国的正面引导,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而他们身处社会中也难免被社会影响,这就需要政府主张行动,通过加强宣传舆论导向、创新相关科技评价、体制机制改革等方式,正确引导科技人员。

您认为这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奖”什么?国家的思路是什么?

国家科学技术奖本质是在奖励科技工作人员为国家科技创新所作出的贡献,提高大家建设创新国家的积极性。同时,在2020年度的获奖团队中,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奖励有所增加,这也符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四个面向”中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视。国家近年来十分重视基础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持续支持和加强物理、材料等研究。

您主要从事的也是材料领域的研究,想问您材料方面的研究是不是耗时很长甚至很难有研究成果上的突破?

材料研究需要不断地突破,尤其是对原始材料的创新,要经过大量的时间才能走到应用。材料的定性是很难改变的,因此想研发出一个全新的材料很有难度,要经过基础物质组成、材料基础、工艺过程、大规模工业生产控制和稳定性的研究,同时还要被成本经济市场所接受,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您认为北京工业大学更侧重于什么样的研究呢?

我觉得对于学校更迫切的是需求导向研究。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从建校伊始就肩负起了为首都培养“高、精、尖”工业体系人才特殊使命。北工大立足北京、服务北京,在北京城市建设各方面的服务和应用领域都积极参与,在北京的工业领域、城市建设领域和即将到来的冬奥会等都作出了贡献。


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

北京工业大学喜获2项国家科技奖励

其中,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教授

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

《面心立方材料弹塑性力学行为

及原子层次机理研究》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这是学校作为牵头单位首次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奖项

此外,彭永臻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的项目

《污水深度生物脱氮技术及应用》

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点击图片,了解获奖团队背后的故事


科研路漫漫

毅者见其行,诚者见其心

北工大人不畏“卡脖子”难题

严谨坚持,始终如一

追求科学真理,葆有家国情怀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

锻国之重器,育科技英才



工小V推荐

拾一秋落叶,载满园秋色

明天,请投出庄严神圣一票!

突破!北工大作为牵头单位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

文字:韩晓天

排版:张依然

编辑:宋霖涛、王文杰(学生记者)

审核:吕洋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哦~


今天也是工小V

聆听校长讲述创新精神的一天

你有哪些心得体会呢?

咱们评论区见!


一起为不断进步的北工大

分享 + 点赞 + 点亮“在看”吧~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