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胜利闭幕!北工大代表委员带来这些“好声音”

工小V 北京工业大学 2023-04-04


2022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

北京工业大学的代表委员们

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下面就和工小V一起

通过媒体报道倾听

北工大人的两会“好声音”吧

秦飞

全国人大代表、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

秦飞,无党派人士,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研发计划专家,IEEE国际电子封装技术大会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席,《电子封装技术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先进制造中的力学问题、先进电子封装技术与可靠性、新型结构与材料中的力学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新闻联播:凝聚各方共识 服务科学决策


科技日报:建议为企业科技人才

设立国家杰出青年工程技术基金

秦飞认为,目前国内主要人才项目主要面向自然科学等基础研究,评审时也主要以论文成果为主。而对于企业科技人才,由于其成果多为技术秘密,不便以论文形式呈现,再加上这些人才项目很少关注企业科技人才群体,致使企业优秀科技人才长期得不到国家级人才计划支持。

“这种局面使得很多青年科技人才不愿意去企业工作,高校教师也不愿选择重要工程技术问题研究,而只是跟踪热点文章以发论文为导向开展科研,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导致高校科研和企业实际需求两张皮的问题。”秦飞表示,目前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文件和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从事科研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收效甚微,上述建议有利于扭转当下局面。


北京新闻:北京代表团审议

“两高”工作报告等事项


北京日报:擦亮北京“新名片”

代表委员拿出“金点子”

从平谷区金海湖的“一声哨响”至今,接诉即办改革在首都北京势如破竹般推进。

改革效果如何,市民最有发言权。“12345用最短时间,高效率、高质量解决大家身边的烦心事和揪心事,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师秦飞在小组审议现场为接诉即办竖起大拇指,“政府工作报告在2022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我认为北京市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应该更好向全国推广。”

接诉即办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渠道和有效途径。秦飞以自己身边的事情举例说,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在北京工业大学落地生根,学校出台了接诉即办工作方案,通过建立1个校级领导小组和48个二级单位工作组,在校内门户网站增设受理平台,全天候听取师生诉求。方案实施以来,学校各部门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师生满意度大幅提高。


王璞

全国政协委员、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


王璞,无党派人士,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新型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的研制及其应用等方面研究。

中国教育报:充分激发“青椒”

科研教学潜力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人才的储备力量和未来的中坚力量,如何引进、培养和用好高校青年教师,关系到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王璞建议,在引进、待遇、考核等方面,加大对高校青年教师支持力度,并建议对于从事基础研究难以短期出成果的青年教师适当延长考核期。

客观来看,我国一些高校在引进和培养青年教师的环节的确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例如,部分高校重视引进人才,忽视培养人才;在同一所高校,同样水平的青年教师却存在待遇不同、机会不同的现象。因此,有必要重视此类现象,制定中长期高校青年教师的引进、培养政策,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青年教师。协调资源配置、打破障碍,使青年教师安心教学科研工作。制定有吸引力的青年教师薪酬体系,高校要结合实情,在协调和配置资源方面对青年教师有所倾斜。

最根本的是,高校要结合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从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服务社会等多个维度制定科学的学术评价和考核制度,平衡短期考核和长期培养的矛盾,鼓励青年教师安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做出真正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成果。


中国青年报:为青年科研人才松绑减负

3月8日,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要以科技人员为中心,把基础研究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要让青年有更多机会,开辟青年科技项目,让青年在科技创新的平台上能够一展身手,推动国家事业和个人成长共同进步。

现实中,仍有阻碍年轻人施展身手的因素。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聚焦青年科研人才发展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刘宁持续发声,支持青年学者独立发表学术成果;针对博士后变“博士候”“学术临时工”现象,全国政协委员王璞建议适当延长考核期,在引进、待遇、考核等方面加大对青年学者的支持力度。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机构应花大力气“破五唯”,为青年松绑减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科研机构识才、爱才、容才,才能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为科研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要视其能力特长、研究兴趣等因素作出妥善安排,做到人尽其用。科研单位对待青年人才,要出台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减少行政性或事务性工作的干扰,让青年学者在专业领域安心耕耘。


北京日报:加大高校青年教师

政策资源支持力度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人才的储备力量和未来的中坚力量,如何引进、培养和用好青年教师,关系到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王璞建议,加大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政策资源支持力度,多维度制定学术评价考核制度,对于从事基础研究难以短期出成果的青年教师,可适当延长考核期。

王璞认为,部分高校存在短视心态和“涸泽而渔”的行为,急于让青年教师在短期内出成果。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实行“非升即走”的“预聘-长聘制度”,要求预聘教师在经历五六年考核期后才能成为长聘教师。“‘非升即走’的压力造成青年教师聚焦于短平快的方向,集中于部分所谓的研究‘热点’,忽视基础研究和国家社会需求。”

对此,王璞建议,国家、地方和高校要保持高校青年教师政策的长期性和延续性,制定中长期高校青年教师的引进、培养政策,协调资源配置、梳理障碍,使引进的青年教师安心教学科研工作。高校要结合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从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等多个维度制定学术评价和考核制度,平衡短期考核和长期培养的矛盾,鼓励青年教师安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聚焦基础科学问题、聚焦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预聘-长聘制度”应合理设置青年教师刚入校后的免考核期。


李小军

全国政协委员、城市建设学部教授


李小军,九三学社社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学会常务理事、亚太地区地震和火山活动风险管理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地震科学进展》主编、《震灾防御技术》主编。长期从事地震风险与防震减灾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光明日报客户端:逐步加强中小学生

自然灾害风险意识教育

近年来,我国一直较为注重工程抗灾能力的提高,但在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普及,特别是在中小学生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形成方面,缺乏经常性和系统性教育。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小军提出,小学课《科学》中应增加自然灾害风险相关内容,加大中学《地理》课本中的世界及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分布和发生规律及形成机理方面的知识内容。

“中小学课本《地理》和《科学》是中小学生了解自然和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但这两门课对我们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涉及很少,高中《地理》中介绍了一些我国的自然灾害现象和分布情况,但这些内容仅作为选修课的内容。认识自然、科学利用自然规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需要了解自然灾害风险、敬畏自然规律才能形成稳健的社会发展。对于自然灾害风险的感知和认知非一日之事,需要有系统性学习,如果在中小学没有实现常规性的自然灾害风险意识教育,就难以形成具有深刻的自然灾害风险和防灾减灾意识的社会。”李小军说。

为此,李小军建议,应完善国家防灾减灾意识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校教学对自然灾害风险内容的重视,逐步实现中小学生的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形成,提高中小学生及他们成年后应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突发事件处置的能力,并通过中小学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教育带动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形成。同时,在小学课《科学》中,增加自然灾害风险相关内容,不是单独设置自然灾害风险章节,而是要融入到相关科学和地理知识介绍章节中。让小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留下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印象。


中宏网:建议加强中小学生

自然灾害风险意识教育

李小军教授长期从事地震风险与防震减灾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在2021年的履职工作中,他将注意力放到如何提升中小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教育上,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自然灾害风险意识教育》的提案,建议尽快完善国家防灾减灾意识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校对自然灾害风险教学内容的重视,逐步实现中小学生的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形成。

建议小学课《科学》中增加自然灾害风险相关内容,加大中学《地理》课本中的世界及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分布和发生规律及形成机理方面的知识内容。


北京工人客户端:加强中小学生

自然灾害风险意识教育

李小军教授长期从事地震风险与防震减灾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担任了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学会常务理事、亚太地区地震和火山活动风险管理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他表示,我国一直较为注重工程抗灾能力的提高,但在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普及,特别是在中小学生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形成方面,缺乏经常性和系统性教育。

他进一步建议,比如在小学课《科学》中增加自然灾害风险相关内容,不是单独设置自然灾害风险章节,而是要融入到相关科学和地理知识介绍章节中,让小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留下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印象。此外,还可以加大中学《地理》课本中的世界及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分布和发生规律及形成机理方面的知识内容,让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自然灾害以及地理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建议将《地理》改为《地理与自然灾害》或相关课名,这有利于加强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教育。



工小V推荐

点赞!北工大这些集体和个人榜上有名!

过去一年,她们是工小V的封面人物!

教育部首批试点!北工大入选!

来源:新闻联播、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宏网、北京新闻、北京日报、北京工人客户端

排版:杨帆、李思靓

编辑:王文杰(学生记者)、杜宝泽、张依晨

审核:吕洋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哦~


今天也是工小V

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的一天

你有哪些学习心得体会呢?

咱们评论区见!


一起为认真履职、建言献策的北工大人

分享 + 点赞 + 点亮“在看”吧~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