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心中的每一束光!北工大科技工作者热学热议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

工小V 北京工业大学 2023-12-28



5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习近平强调,北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


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

在北京工业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全校科技工作者以各种形式认真学习贺信精神

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畅谈所思所想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聂祚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对我们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实现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课题。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地处首都北京的高校,也是北京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们要在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的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践行“植根首都、科技报国”精神内核,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主动对接国家和首都需求,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继续加快推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科学技术发展院常务副院长

安全福

我们将以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精神为指引,将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首都发展的意识,加快推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积极融入北京“五子联动”格局,服务高精尖产业,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带领院系加强跨学部、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基础研究创新水平;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打造服务北京的高端智库;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生态,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以实际行动书写“植根首都、科技报国”的新篇章。

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

王立华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新时代科技创新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科技如同国家利剑,护国人安宁,保民安居乐业。尖端科技是剑尖,披荆斩棘;科技人才是剑身,供智慧力量;国家导向是剑柄,控挥剑方向。利剑尖,强国力,需先善科技;善科技,则需强理论、重创新、聚人才、励探索;控剑柄,圆“强国梦”,怀“大国义”,则民之所向,无往不利。

城市建设学部教授

杨璐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对于科技人才的多学科交叉知识应用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科技工作者,在学生培养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同时要注重扩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知识应用的能力;在科研工作中,我们要勇于追求创新,瞄准“卡脖子”问题开展科研工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环境与生命学部教授

曾薇

作为一名环保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同时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肩负着科技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双重重担。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北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坚持创新。我们要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在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前沿技术研发中满足提质增效、绿色低碳的科技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将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

文法学部教授

陈锋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一方面深感使命与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也看到当前科学研究面临重要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科技与社会领域的深刻转型所产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如何提出具有引领性的议题并进行克难攻坚,是推进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技术体系与知识体系,进而为世界贡献智慧与力量的关键。

信息学部副教授

蒙西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坚定信心,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以解决固废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中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为目标,加强理论创新与技术攻关,探索城市固废焚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新方法和新技术,助力城市固废焚烧行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力争为国家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刘键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更加坚定了我们要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信心。我深刻认识到促进设计学的跨学科研究要更加紧密地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结合起来,发挥设计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设计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打造国际化教育平台,为师生国际交流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理学部教师

张明明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合作、开放、共享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是科技创新的需要。面向科技强国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我将充分发挥基础数学的理论优势,将基础研究、科研创新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立足自身理工交叉、医工数学特色,不断推进学科协作产研融合,以创新促学术合作,成果向产业开放,效能与社会共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的价值培养,响应时代的使命召唤,师生一齐投身科技创新事业,与祖国同向同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赵聪聪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要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科技创新离不开教育、人才。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一方面不断探索人工智能、科技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有效路径,积极应对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挑战,另一方面逐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坚定科技自立自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

王强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这给予了我巨大的鼓舞与启示。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当把握科技创新的机遇,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自身专长与个人优势,为实现科技创新与共同发展贡献力量,推动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默默耕耘,潜心求索

他们,探索未知的领域和问题

他们,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他们,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今天是第七个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科技点赞

向广大中国科技工作者致敬!


工小V推荐

我们这五年!强化有组织科研,全面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全体北工大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筑梦启航!北工大校园开放日,人气火爆!

来源:新华社、潜心科研的北工大人

排版:王可欣、管优扬、刘杉

编辑:刘潇、吕洋、宋霖涛

审核:刘幸菡、张海涛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起为勇攀高峰的北工大科技工作者

分享 + 点赞 + 点亮“在看”吧~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