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五年!建立“一抓实、六聚焦”就业工作体系,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编者按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勇毅前行。过去的五年,是北京工业大学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5月29日起,学校推出“我们这五年”系列报道,通过走访相关部门负责人,全景呈现五年来北工大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服务国家和首都战略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的生动实践和辉煌成就。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让我们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和更加优异的成绩喜迎学校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
五年来
学校在就业和创新创业工作中
探索形成“一抓实、六聚焦”就业工作体系
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构建了“一分两化三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今天,我们邀请到
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
高学金
解读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至今
毕业生就业及“双创”工作
一起来看!
问
对于高校而言,学生是学校的根本,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根据学校就业质量报告,从2017年底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至今,在学生就业方面有哪些标志性成果?
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北京高校前列,学校80%毕业生就职于世界、中国500强或区域重点企业。广大毕业生也获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的认可,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90%以上。约7成毕业生在京就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教育业,这5个领域占就业毕业生的四分之三。
从各行业具体就业单位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唐、阿里巴巴、百度、小米、腾讯、美团、字节跳动等信息服务业单位;航天科工、中国电子科技、北方华创、京东方、北汽等制造业单位;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城建、中国铁建等建筑业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等金融业单位;国药集团、同仁堂、北生研等生物医药类单位。
本科生深造率呈逐年递增趋势。2017-2022届,本科生总体升学率已由38.35%上升至52.04%。2022届本科生国内读研的目标院校集中在综合办学水平相当或高于我校的高校,去往“双一流”建设高校继续深造的人数占比94.07%;出国(境)深造毕业生前往QS前200高校的占比77%,其中,前往QS排名前50高校的占比35.9%,前往QS排名前51-100高校的占比29.44%。
创业带动就业案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学校入选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北京地区三所高校之一)。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荣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2018-2020年度北京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地区唯一获奖高校)。
答
问
为青年铺路搭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支持青年在奋斗人生中出彩圆梦。从2017年底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至今,学校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中都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牢,围绕科学研判形势,健全体制机制、拓展就业渠道、优化指导服务、帮扶重点群体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抓实、六聚焦”就业工作体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抓实“一把手”工程,夯实“全员抓就业”。一是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严格将就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好,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形成了一把手及联系校领导调研指导学部(院),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就业推进会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各部门及学部(院)认真贯彻,就业交流会经验启迪、工作总结会归纳反思的“一把手”抓就业工作模式。二是推动学校全员深度参与就业工作,召开“全员抓就业”工作推进会、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和百日冲刺推进会、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面向全体教职工和校友发布提供就业机会的倡议,每年评选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贡献奖。
聚焦价值引领,提升就业思政育人实效。将就业工作主动融入学校“大思政”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就业工作全过程。一是把牢思政关,挖掘思政元素,提升工作效果。二是强化思想引领,激励青年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制定《应届毕业生“西部工作奖”、“基层工作奖”、“西部就业特殊贡献奖”评选实施办法》。三是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主题教育,筑根魂、守初心、担使命。
聚焦协同育人,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一是认真落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北京工业大学优质就业创业”基地。二是通过暑期社会实践、企业走访、职规大赛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接触行业和企业的机会。三是深化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引入更多优质就业资源。开展校院领导班子“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2022年走访120余家,促成与北燃实业、京东、比亚迪等形成全面战略合作意向。本学期校院两级已走访阿里巴巴、隆基绿能、北京广播电视台、兆维集团等100余家用人单位。与全国工商联人力资源服务业委员会、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经信局及各地方政府、社会人力资源机构等开展合作,为毕业生引入更多优质就业资源与岗位。
聚焦科学育人,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课程建设交流、教学大赛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就业创业“四有”好老师。开展就业创业师资“名师养成计划”,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及专业能力建设;开展高水平就业创业课程思政建设培训、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北京市师资培训以及高质量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组织北京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思政建设培训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高级特训课程、北京工业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培训等,参培校内外教师千余人次。11名教师被聘为教育部“宏志助航”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的北京市培训师资。近两年,教育教学成果《高效激发创新创业潜能的全程化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获得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门课程获评首批“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2门课程获评北京高校就业创业金课。
聚焦主动适应,提升就业数字化水平。主动适应需求多样化、培养个性化、管理科学化的需求,加快完善就业数字化体系。一是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建设“一对一”个体咨询预约系统、简历诊断系统、创新创业竞赛信息库,打造生涯教育一体化平台、智能问答系统,改进双选会和宣讲会的预约服务功能和招聘信息的精准推送功能。二是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更新迭代毕业去向登记平台和毕业生离校系统;建设一生一策系统,按照“一生一策”“一人一档”精准开展就业指导,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建立帮扶台账。
聚焦需求导向,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就业工作队伍厚植人民情怀,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将“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就业工作基本准则。针对学生存在的岗位适应能力差、对用人需求不清楚等问题,开展“老师带你企业游”系列活动。在双选会现场设置党员先锋岗,指导简历撰写,开展就业创业、深造、西部支教、应征入伍等政策咨询。联合专业摄影工作室,为毕业生在校内优惠拍摄证件照。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助力指导服务提质增效。
聚焦典型示范,提升先进典型辐射作用。选树师生典型,深化示范教育,是加强就业工作的一个创新举措。一是规范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构建就业工作新媒体矩阵,形成“一次成稿、多渠道发布、多层次传播”的内容生产链,产生快速且广泛的媒体效应,将互联网真正作为中心工作的一线阵地。二是挖掘师生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开设“就创先锋,勇往职前”品牌栏目,宣传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宣讲”系列活动。三是发挥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华网、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的作用,多次报道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形成较高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答
问
破解学生就业难题,首先要补齐就业工作短板。目前学校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的举措仍有提升空间,为此,未来学校将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推动学生就业工作再上新阶?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价值引领,构建完善的职业生涯及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是加强价值引领。举办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 主题活动、“百日冲刺”系列活动、西部及基层就业出征仪式、毕业生典型经验宣讲等。
二是形成贯穿整个大学生涯面向不同需求在校生的分层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第一,对于低年级同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断完善“入学适应、能力提升、发展定向、求职攻坚”四阶段的全程化生涯教育体系。除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以外,使同学们通过生涯周、职业规划大赛、创新思维训练营等实践环节不断认识自己,储备相关知识技能、了解职场环境。大力倡导生涯行动“十个一”(自我测评、职业探索、生涯训练营、生涯讲座、个体生涯咨询辅导、生涯大赛、职业规划书或求职简历、生涯人物访谈、模拟面试、企业实习)。通过持续提供高质量的课内外、校内外生涯教育与服务,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生涯规划氛围,全力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切实帮助学生解决职业选择、准备、适应与发展等困惑,助力青年学子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第二,对高年级学生重点加强能力实训。能力实训覆盖到本硕博各学历层次。通过求职训练营、专家大咖报告、宏志助航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等平台,对同学们进行简历诊断、面试指导、求职礼仪等技能的指导培训。在每场双选会现场都设置指导服务专区,开展就业创业、深造、西部支教、应征入伍等政策咨询、简历撰写以及面试指导。
第三,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助力指导服务提质增效。学校目前有约200余名的职业生涯导师,涵盖研究生导师、青年教师、企业专家、校友等多种类型,同学们可以线上自主进行“一对一咨询”预约,称之为“天天有约”;此外还有“周五有约”,是根据求职的不同节点,每月设定不同的主题,每周五均开展“师语职言”线上交流的活动,进行政策宣讲或者经验分享,包括考研复试、公务员面试、基层就业、职场适应、出国(境)深造等主题。
三是多措并举冲刺攻坚提升落实率。
第一,继续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主动邀请优质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支持学部(院)举办常态化“小而精,专而优”校园招聘活动。第二,持续开发立体化就业市场。深入开展校院两级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走企业、进政府,深化多领域政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深入建设“优质就业创业基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双百”基地。第三,充分运用“互联网+就业”模式,推动就业服务转型升级,在信息发布、咨询预约、简历面试等方面提供精准便捷的线上服务。第四,扎实落实“一生一策”,用好实现辅导员系统录入、一图概览,未就业毕业生帮扶举措条条清晰。第五,加强本科生出国(境)指导服务。推动《北京工业大学在校生出国(境)深造指导咨询服务方案》的落地执行,统筹校内外资源,构建出国(境)深造职业发展导师库,通过个体预约与固定活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对一”咨询、“师语职言”系列指导活动、专题双选等工作。
答
问
学生就业情况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今年学生就业情况如何,目前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政策及机遇挑战有哪些?
截至2023年6月30日,2023届预毕业生人数为6588人,全校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9.07%。其中,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44%,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5.12%,本科生升学率为50.36%。
2023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1158万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毕业生具有出色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更注重毕业生“未来的潜力和可塑性”,要求毕业生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中最应“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应用能力培养”,“加强人际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培养”和“加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能力、抗压能力”位于毕业生能力有待提升的前三位。
答
问
充分激励“双创”可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从2017年底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至今,在“双创”方面的标志性成果、力举、问题瓶颈及未来改进提升思路有哪些?
标志性成果包括2018年获评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2022年获评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入选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高效激发创新创业潜能的全程化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荣获“202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连续在2020年、2021年荣获“互联网+”全国总决赛主赛道3金。2022年,学校本科生团队荣获小米集团举办的首届AIoT开发平台创新赛全国总决赛冠军。获评全国就业创业金课、北京市就业创业金课3门。
典型做法具体体现在体制机制上,学校于2016年成立全国较早一批处级建制的创新创业学院,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兼任院长,统筹协调学校双创资源。构建了“一分两化三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即为:梯次分层开设“三层次,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在市属高校中率先设置“创新创业”微专业;政校企协同育人,建设了“创客空间为中心,100+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支点”的双创实践平台体系;全程化精准化,织密“校内校外双导师,双创竞赛+资金奖励+培育孵化三体系”的支持网络。
该工作体系内容《构建“一分两化三协同”育人矩阵 培养敢闯会创的新时代工大青年”》为学校迎接北京市党建基本标准检查的特色报告之一,并入选了2022年北京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项目。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兄弟高校先后来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学习交流调研双创工作。
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学校学生创业团队工作,新华网、光明网以“产学研协同发展,共推高校双创教育升级”为题报道了我校双创教育工作。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青年网、北京青年报等媒体报道了学校“互联网+”大赛,与华为、小米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开设产教融合课程、共建创新创业工作室等经验做法。
结合学校的主题教育,创新创业学院、就创中心、教务处的相关负责同志走访了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等京内外的双创示范高校和高精尖企业。与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双创顶流高校相比,学校在产创融合、校企协同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做得不够,各部门在推动创新创业工作上认识还不够统一,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后续,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激发—能力训练—项目优化—孵化落地的全链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聚集学校、企业、区县资源,营造立体化、无界化、多载体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健全创新创业激励保障机制。构建“全链条,多载体”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答
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全校共同发力。北工大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助力毕业生努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工小V推荐
藏在毕业致谢里的深情,不只是感谢……
首年招生!如何报考北工大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我们这五年!持续提升生源质量,扎实推进一流本科建设
来源: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
排版:管优扬、高靖翔、张依晨
编辑:刘潇、吕洋、宋霖涛
审核:张海涛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也是工小V
喜迎学校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一天
你有哪些新期待呢?
咱们评论区见!
一起为踔厉奋发的北工大人
分享 + 点赞 + 点亮“在看”吧~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