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挑战不青春!北工大全国“挑战杯”奖项+14
近日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正式落下帷幕
本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包括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
红色专项活动和“黑科技”展示活动
北工大在主赛道中荣获
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荣获
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在“黑科技”展示活动中荣获
行星级作品2项、卫星级作品1项
北工大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
赛道 | 奖项 | 作品名称 | 学部(院) |
主赛道 | 二等奖 | 一转成桥——超大吨位转体桥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 城市建设学部 |
二等奖 | 边防勇士——基于足部碰撞势能助行外骨骼的先行者 | 材料与制造学部 | |
三等奖 | 超感智驾——基于车联网的协同自动驾驶系统 | 信息学部 | |
三等奖 | “镁”不胜收——“介入无植入”新型冠脉血管支架研发 | 材料与制造学部 | |
三等奖 | 血脉互联·关护无界——无创组织血流动态监测仪 | 信息学部 | |
三等奖 | 全域中心工作:市民诉求驱动的基层治理——基于北京市 “接诉即办” 工作的实践研究 | 文法学部 |
“揭榜挂帅”专项赛 | 特等奖 | “斑蝎” 大口径排水管道高效清淤系统 | 材料与制造学部 |
特等奖 | 易路智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交通治理先行者 | 信息学部 | |
二等奖 | 浅析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瓶颈及对策 |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 | |
三等奖 | 基于MCD的断路器铆接工序数字孪生系统 | 材料与制造学部 | |
三等奖 | 相机标定引导系统设计与实现 | 信息学部 | |
“黑科技” 专项赛 | 行星级 (二等奖) | 单级连续流高效低耗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 环境与生命学部 |
行星级 (二等奖) | 全生命周期刀具状态检测系统 | 材料与制造学部 | |
卫星级 (三等奖) | 面向FAST的单视角图像数据密度场生成方法 | 信息学部 |
和工小V一起看看
专项赛特等奖及主赛道的获奖作品吧!
主赛道获奖作品展示
边防勇士——基于足部碰撞势能助行外骨骼的先行者
项目成员:丁永清、骆岱鹤、李亚鹏、徐文俊、周岱颖、孙得成、马卿林、刘凯铭
指导教师:马建峰、崔玲丽、程强
所在学部(院):材料与制造学部
项目介绍:
该作品是一种穿戴式无源下肢外骨骼装备,通过为穿戴者髋、膝关节助力,实现人体耐力的增强。外骨骼整合无源外骨骼重量小和动力外骨骼外力驱动的优势,整体采用纯无源的框架并采取足部碰撞作为外力驱动的形式。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将足部碰撞势能通过储能元件转化为膝关节的关节正功,解决了膝关节离散化助力的问题。外骨骼通过外力驱动的形式为人体髋、膝关节提供助力,降低了关节肌肉群的能量消耗,大幅度提高人体的负重能力。
一转成桥——超大吨位转体桥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成员: 郭若楠、张孟琦、吴泽腾、张明昊、杨绍虎、王家祺、潘信宇、高艺萍
指导教师: 杜修力、张文学
所在学部(院): 城市建设学部
项目简介:
该项目针对大跨度、大吨位、多T构转体桥建造过程存在的共性痛点,研发了模数式拼装球铰、多点联合称重和转体过程安全监控三项创新技术,实现了对转体桥技术的优化创新,为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注入新活力。
超感智驾——基于车联网的协同自动驾驶系统
项目成员:桂源泽、李梓卉、鱼天鸿、张弛、王宇龙、王许嘉、李圣伊、冯尚斌
指导教师:张利国、邓恒、詹璟原
所在学部(院):信息学部
项目介绍:
面向日益迫切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低碳交通等社会需求,该项目立足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新方向,研发出基于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的协同自动驾驶系统。将自动驾驶汽车作为“移动车联智能体”来感知、处理、传输数据,开创性的以车端边缘计算为基础,集成了主动安全预警、生态自适应巡航、匝道合流区协同控制(Cooperative Control)等功能模块。该协同自动驾驶系统为改善驾驶安全性与舒适性、提升通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和有效途径,通过与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对比测试和验证,该项目具有更安全、更高效、更低碳的优势,旨在构建“超感新出行,智驾新生态”的自动驾驶车辆命运共同体,加速智慧城市发展。
“镁”不胜收——“介入无植入”新型冠脉血管支架研发
项目成员:侯宁、张睿、王辰心、李悦、张越麒、郑旸、夏懿馨、谢嘉蕊
指导教师:刘轲、杜文博、梁红星
所在学部(院):材料与制造学部
项目介绍:
该项目从材料设计出发,选取人体有益元素作为主合金化元素,获得了新型医用镁合金的新配方;结合镁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开发高效、低廉的微细管(支架产品原料)复合加工制备新技术;设计多种支架筋型,使用无接触激光雕刻技术完成支架产品定型,并分析微细管和支架相关性能和机理,对产品的优化和大规模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血脉互联·关护无界——无创组织血流动态监测仪
项目成员:白江涛、张敬玥、邹沛雯、傅瑞昕、张宇、姜敏楠、李一帆、薛浩
指导教师:李哲、冯金超、贾克斌
所在学部(院):信息学部
项目介绍:
该项目以实现心脑血管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为目标,将信号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医学光学等技术深度交叉融合,开发了基于扩散相关光谱技术的无创组织血流动态监测仪。该项目实现了组织血流连续实时动态监测;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国产化一体式整机;完成了小范围临床样本试验,可提供24小时床边监护,适用范围广;为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初筛和预后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
全域中心工作:市民诉求驱动的基层治理——基于北京市 “接诉即办” 工作的实践研究
项目成员:王泽林、徐悦鑫、刘垚、乔天邑
指导教师:陈锋
所在学部(院):文法学部
项目介绍:
该项目以独特视角研究接诉即办改革,通过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例,阐述了党政任务驱动向市民诉求驱动的治理逻辑转变,深入挖掘以接诉即办改革实践为例的全域中心工作的理论特点,并深刻分析了市民诉求为先导的社会动员、技术平台为支撑的数字治理,以及政治统合为协调的整体性治理的实现机制,对有效衔接市民诉求、上级政府与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有积极的意义。
“揭榜挂帅”专项赛
特等奖作品展示
“斑蝎” 大口径排水管道高效清淤系统
项目成员: 王一名、尹志远、蔡冠杰、孙宝旭、石浩然、谈晶萍、周紫琪、侯宁、谢嘉蕊
指导教师: 张兴宇、刘夏、叶红玲
所在学部(院): 材料与制造学部
项目简介:
该项目针对城市下水道清洁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难进行有效的维修和保养的痛点,基于STM32系统同时整合圆形轮毂布局、岸上岸下双线程工作模式、计算机视觉、远程通讯等技术,开发了一台城市排水管道智能作业机器人。项目可以实现自适应下水道大小,并且具有多地形行走能力,可通过视觉识别感知淤泥从而进行定向定点清理,且具有远程控制和通讯功能,为城市管道清理开辟新通道。
易路智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交通治理先行者
项目成员:李菁坤、王宇譞、段俏、汪小桐、董琦、张虞
指导教师:肖创柏、李晨宇、赵旭
所在学部(院):信息学部
项目介绍:
该项目着眼我国道路交通路口场景复杂、仿真效果有限等问题开展研究和探索。通过多种人工智能算法的设计及系统实现,对城市道路交通要素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特征建模,进而实现高精度道路交通仿真,助力交通治理。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依托“基金—竞赛—实践”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工作体系,不断引导提升学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开展科技实践,带动北工大学子投身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学校双创成果向服务社会延伸。学校将继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推动学生科创工作再上新台阶。
奋斗不止步,挑战在路上
北工大人将继续
在科技创新中增长智慧才干
在追求卓越中锤炼意志品质
期待北工大学子
在科技赛事中再创佳绩
科创筑梦,挑战未来
工小V推荐
11月8日!北工大国际青年学者“日新论坛”邀您共话未来
暖!气!来!了!北工大温暖小贴士已送达~
在北工大遇见世界!工小V为你“解锁”国际教育周精彩瞬间
来源:校团委
排版:鞠孟奇
编辑:吕洋、宋霖涛
审核:余乙兵、张海涛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也是工小V
祝贺北工大获奖团队的一天
你对学校科研竞赛还有哪些期待呢?
咱们评论区见!
一起为创新进取的北工大人
分享 + 点赞 + 点亮“在看”吧~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