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北工大与北京经开区深化战略合作

工小V 北京工业大学 2023-12-27

为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探索“互利共赢”的区校合作新模式,共同谋划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新篇章,12月13日,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党委副书记、校长聂祚仁带队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座谈交流。双方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化战略合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张强,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郑海涛,校党委副书记张辉,党委常委、副校长乔俊飞、陈树君、翟天瑞参加座谈。张强主持会议。

姜泽廷对北京经开区长期以来给予北京工业大学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北工大与北京经开区肩负着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高精尖产业发展这一共同的使命任务,多年来,双方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合作渊源深厚,为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坚定了信心决心。未来,北工大将继续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进一步“拥抱亦庄”,积极融入北京经开区建设中,充分结合双方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与北京高端制造业、高精尖产业相符合的学科矩阵,推动需求侧和供给侧有机有效衔接;与北京经开区建立健全常态化对接机制,积极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发明专利储备以及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优势力量,推动优秀学科、团队和实验室进一步下沉产业一线;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北京经开区企业展开沟通交流、紧密合作,力争推动更多科技成果高质量落地北京经开区,不断提升对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聂祚仁从办学定位、发展历程、校园建设、办学规模、特色学科等方面展开介绍,重点介绍了学校在深化内涵、特色、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办学成果。他表示,建校63年来,北工大始终与国家和首都改革发展同向同行,逐渐发展成为首都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展现市属高校发展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双方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学科布局和产业发展相契合,合作基础坚实、合作前景广阔,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多层面务实合作,携手开创合作共赢、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局面。

张强对北京工业大学一行表示欢迎,向学校多年来对北京经开区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北工大作为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大学,科研优势突出,学科特色明显,与北京经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布局高度匹配。希望双方以本次座谈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围绕北京经开区主导产业和北工大优势学科,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协同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焦产业发展前沿,探索建立由北京经开区企业出题、北工大答题的协同攻关机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创新发展能级;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北工大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北京经开区落地转化,孵化培育一批具有高价值高成长性的创新型项目;完善人才互派交流机制,为北京经开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北京经开区将以一流环境和服务推动校地合作共赢,携手北工大,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力介绍了北京经开区的发展概况以及双方开展合作共建的情况。

深入交流后,双方共同为北工大-亦庄高端装备产教融合基地挂牌,为北工大-亦庄机器人应用技术验证示范中心揭牌,举行了北工大-国创中心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院成立仪式和北工大-智同研究院成立仪式,北工大科学技术发展院与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局签订《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协议(2023-2025)》。

北工大-亦庄高端装备产教融合基地揭牌仪式

北工大-亦庄高端装备产教融合基地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深耕产业及行业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一批优质创新企业,培养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人才及高端技术经理人,打造人才双向流通、创新双向培育、成果双向孵化全流程创新融合生态。

北工大-亦庄机器人应用技术验证示范中心揭牌仪式

北工大-亦庄机器人应用技术验证示范中心依托北工大在高端机器人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及北工大软件园地理优势,结合北京经开区“机器人+”体验中心等示范性园区建设需求,与北京经开区共同开展典型场景下的机器人技术应用示范,在机器人示范应用场景拓展、机器人展示与技术服务、高水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多层次高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数字孪生等现有技术成果与机器人技术高度融合,打造国际一流的机器人应用技术验证示范中心。

北工大-国创中心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院揭牌仪式

北工大-国创中心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院由北工大和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发起,面向北京市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需求,坚持北工大、北京经开区和国创中心服务北京定位。研究院将通过政府引导、创新平台、原创技术、企业合作四大引擎,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多功能一体的技术转化与成果孵化平台。

北工大-智同研究院揭牌仪式

北京智同工大智能传动技术研究院于2020年7月成立,已入驻科技园大厦。研究院建立了机构设计理论、齿轮啮合理论、机械强度与力学三个研究室,全面支撑机械传动的理论研究。目前,研究院在北工大开放了4个科研课题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吸引北工大7支项目团队揭榜报名,最终3支项目团队成功获得项目研发权,得到了智同研究院的支持,既为企业解决了产业化过程中人才不足问题,又吸纳了学校师生参与到产业一线,取得了双赢效果。

北工大科学技术发展院与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局

《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协议(2023-2025)》签约仪式


北工大和北京经开区

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沿科学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平台、

创新人才引培等方面务实开展合作

共同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一起来看已落地转化的成功案例

01

张跃明教授团队与石家庄科一重工有限公司签订“机器人减速器产业化开发”技术开发合同及技术转让合同,由企业投资建厂,年产量3万余台。性能超过在全球市场占垄断地位的国外企业,实现标准化产品的进口替代,定制化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02

尉海军教授团队开发出高比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完成公斤级材料的批量制备,开展规模化建设,进行规模化量产产线建设规划。研究院成立后将实现产品的规模化量产及市场销售,开拓电动及储能市场应用场景。目前公司已在北京经开区完成注册,完成融资。


03

韩晓东教授团队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指标国际领先的高端科研仪器。研究院成立后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跨国企业建立高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携手共创中国自主高端科学仪器民族品牌。目前公司已落地科技园大厦,科转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深度融合促发展

共享成果创未来

北工大与北京经开区

下一步规划建设内容有哪些呢

和工小V一起学习下吧


1.构建校区常态化交流机制

双方设立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或工作推进会,推进合作落地见效。


2.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联合北京经开区企业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申报,破解一批产业发展难题,推动北京经开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3.支持校企联合开展攻关

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探索建立由北京经开区企业出题、北工大答题的“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机制,着力推动北工大与北京经开区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提升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效率。


4.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为北工大提供项目挖掘、产业资源对接、投融资洽谈、孵化载体等“一站式”成果转化落地服务,有效衔接基础研发与成果转化。


5.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聚焦人形机器人、数字经济、新能源电池、碳中和等领域,集聚北工大高端创新要素,搭建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


6.建设特色孵化载体

围绕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和硬科技企业培育,支持在北工大科技园大厦建设特色孵化载体,享受北京经开区创新孵化载体专项政策奖励。


7.联合培养技术经理人

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提升北京经开区成果转化活动效能,实现对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


8.打造品牌系列活动

引导并支持北工大学术论坛、重大会议等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办,推动学术界和产业界跨界交流,引聚高端创新资源,营造北京经开区良好创新氛围。


9.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

搭建科普交流平台,推动北工大高端科技资源科普转化和科研成果科普化宣传。支持北工大在北京经开区建设科普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在科学知识普及、科普模式创新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10.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引导北工大在校学生到北京经开区开展实习实践,不定期组织各类参观考察活动,吸引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北京经开区发展建设。


工小V推荐

金奖+申请入驻“山河湾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北工大再突破

@全体北工大人,暴雪+寒潮+道路结冰预警!

北工大初雪来来来来来了!

来源:北工大新闻中心

文字:刘潇

摄影:刘晓迟、郭天艺

排版:刘杉

编辑:吕洋、韦肖葳

审核:余乙兵、张海涛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也是工小V
关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天
你有哪些新期待呢?
咱们评论区见!



一起为植根首都、科技报国的北工大人

分享 + 点赞 + 点亮“在看”吧~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