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咨询公司也有着自己的苦衷,咨询公司们想找到能力优秀的实习生也非常困难,这不仅因为目前国内的教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因为学生群体普遍缺乏锻炼机会,工作能力难以满足咨询公司的要求,所以这种结构性问题使得进入咨询公司成为像百万雄师过独木桥一样的选择。
虽然咨询公司有限的招聘规模让人望而却步,不过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的日趋复杂,为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无论将来是否从事咨询行业,或者在企业中从事类似咨询的内部专业服务工作,在企业中与咨询公司打交道可能也是常事,所以了解咨询行业的发展,学习咨询公司在行业和职能领域的专业能力,从长远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选择。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光鲜的背后都不可能没有辛苦的付出。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多考验的是一种对行业和职业的执着和坚持,诚如一位顶级咨询公司的合伙人所言,“在咨询行业不太可能拥有真正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你到底为什么要来咨询行业。如果只是为了表面的光鲜或者不菲的收入,这个恐怕支撑不了多久。真正在咨询行业做的时间比较长的人,是那些真正喜欢咨询,而且喜欢咨询的每一个细节的人,无论是客户访谈、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的冗长过程还是最终汇报的惊心动魄时刻,直至客户最终露出满意的笑容,所有的加班、压力才被抛诸脑后,真正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才油然而生。当然你也可以是咨询行业的匆匆过客,不过只有你能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心无旁骛的投入,才能获得以后支持你长期发展的真正价值。
然而,现在更多的情况是咨询新人们倾向于浅尝辄止,或者对自己进入咨询行业目的不够清晰,没有能够等到真正完整地负责一个项目,承担起所有的责任,调动起所有可能的资源和智力,克服千难万苦真正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没有经历这个过程,就不太可能对咨询的价值有真正深刻的理解,也不会获得那种真正自我实现的良好体验。而没有这种体验,就会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不值得,不仅转投它路,还对咨询行业颇有微词。
以提升个人能力作为进入咨询主要动力,似乎理所当然。由于在咨询公司能够接触到众多的客户和项目类型,因此对个人工作能力的锻炼似乎要比产业公司更有效。其实这个也是相对的,相对于按部就班发展的大公司,咨询公司的能力培养效率确实较高。但是对于那些创业公司,所有机会都在真刀真枪地在市场上拼搏,咨询公司的能力积累路径就有点相形见绌了。所以,其实提升能力只是非常泛泛的表述,其核心问题还是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目的在哪里,到底为了什么提升能力,提升能力到底做什么用,这些更基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回答。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困难的就是管理知识型人才,而在咨询公司工作每天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不仅下级的预期需要被妥善管理,由于面对众多的合伙人,对上级的管理也是在咨询公司的必要内容。只有在多方预期和需求被妥善管理之后才能打造一个有效的团队,获得上级的支持,并最终保证项目的成功,这其中的平衡艺术,也是咨询新人很难体会的。
而另一方面,面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由于政府政策和市场形势变化多端、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和基础数据的严重缺乏,使得咨询顾问的工作压力更是超乎寻常,进而使得咨询行业成为一个被人看作只是用于短期镀金而非长期发展的行业,而学生们产生在咨询行业做两年后就去企业端发展,寻找真正的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就变得自然而然了。但是客观来看由于受到种种制约,公司内部战略部门/咨询团队的发展仍然难以对咨询公司实现替代(具体请在平台上回复64,阅读《为什么企业战略部门无法培养咨询顾问》以及慎思行成长土壤板块其他相关文章)。所以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你到底想要实现一个怎样的人生,是做一个四平八稳的公务员,还是挑战自我实现更大的发展。
互联网和大数据对咨询行业的冲击,则是另外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比较常见的逻辑是,互联网使得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而大数据则使得企业具备了更强的自我分析和决策能力,最终使得咨询公司赖以生存的核心价值被打破,从而失去未来的发展空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同样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当然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有着巨大交易或者消费者行为数据,而由于他们也具备强大数据挖掘能力,的确能够更好的进行分析和决策。但是其中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他们的数据仅集中于特定领域和市场而非所有领域,所以当这些互联网公司需要进入新的业务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调整时,咨询公司的支持仍然必不可少。另一方面,虽然有一定价值的海量大数据一直都等待挖掘,但是受到数据质量不佳和企业本身能力不足的困扰,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价值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